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綜合服務平臺帶動浙江出口快增長

  • 發佈時間:2015-07-28 17:29:57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任錦群 錢晨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3年8月國務院發文要充分發揮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作用。到底什麼是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浙江作為沿海外貿大省進行了哪些探索?政府與企業如何互動?這一模式將來的發展方向如何?

  2013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文指出,要充分發揮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的作用,為中小民營企業出口提供通關、融資、退稅等服務,抓緊研究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的支援政策。

  平臺帶動出口快增長

  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是指為中小型企業出口提供物流、報關、信保、融資、收匯、退稅等服務的企業,其中,報關、收匯、退稅是基本服務。

  基本服務及流程確定合作關係。生産企業登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的線上平臺,成為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的會員,填報企業與出口産品等相關資訊,確定合作關係。通關出口。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根據企業需求,幫助完成通關各環節,並將貨物出口給境外買家。結匯退稅。境外買家將貨款支付給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代為申報退稅後,將貨款和退稅款支付給生産企業。

  鮮明的“網際網路+”基因外貿代理企業是國際貿易中的一個重要貿易主體,在出口貿易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經濟時代到來,資訊技術、大數據的應用不斷普及,外貿代理企業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逐漸興起。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除了傳統代理服務外,一般還整合物流、融資等國際貿易供應鏈各環節服務。它通常不以賺取商品差價和代理服務費為目的,而是通過整合供應鏈來獲取利潤。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具有非常鮮明的網際網路基因和服務基因。

  服務對象為小微企業中央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成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前行的“雙引擎”之一。外貿綜合服務平臺能有效為大眾創業提供便利降低門檻,為完全不懂外貿流程、外貿業務的小微企業做出口提供便利。浙江一達通2014年客戶平均出口金額不到2萬美元,訂單平均出口金額也在2萬美元左右,主要的服務對像是小型出口企業。中大物産供應鏈公司2014年服務客戶1.5萬家,出口總額1.54億美元,戶均出口額約為1萬美元。

  帶動出口增長快2014年,商務部門積極聯繫推動“一達通”于9月正式落戶杭州,重點培育12家本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利用浙交會、廣交會等平臺進行宣傳推廣,引導企業更好為中小微生産企業服務。“1+12”試點培育企業全年共服務小微企業4萬餘戶,帶動出口21.6億美元。2015年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繼續維持高速發展態勢,1~4月“1+12”試點企業共服務帶動出口11.2億美元,同比增長181%,成為浙江外貿的一道靚麗風景。

  探索延伸業務

  向中小生産企業提供信用融資中小企業融資一直以來就很難、很貴,這根植于現有銀行體系以抵押和擔保為主的風險控制方式。輕資産運作的中小微企業,顯然既沒有抵押的資産,也沒有願意提供擔保的企業。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由於承擔了報關、收匯、退稅等職能,對中小微企業的進出口經營深度介入,掌握了客戶企業的貨物流和資金流,就能很好地控制風險,從而敢於進行信用放貸,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今年一季度,中大物産供應鏈共向500家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總額1.5億元;浙江一達通向平臺註冊客戶放款1.1億元。

  探索網際網路出口信用保障體系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交易不斷從線下發展到線上,信用數據的重要性就越發突出,信用體系的建立必須依託真實的貨物流。作為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的龍頭,浙江一達通利用本企業所掌握的委託客戶與境外買家交易的整個過程,建立“信用保障系統(簡稱:TA)”。TA根據境內中小企業的基本資訊和貿易記錄綜合評定出的信用保障額度,向全球買家提供安全賠付承諾。TA解決了最原始的“信任問題”,促成國際貿易訂單達成。

  與“市場採購”業務相結合後快速發展

  在“市場採購”貿易方式下,由於採用不徵不退的出口退稅模式,消除了企業的騙稅可能,提高了貨物通關的效率。試點培育企業浙江物産中大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利用“不徵不退”和通關便利的兩大優勢,迅速開展業務。今年1~4月,浙江物産中大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以“市場採購”報關出口金額4.37億美元,佔比高達95%,已經大大超過去年全年出口額(1.52億美元)。

  監管政策尚不完善

  資訊保密疑慮帶來業務推廣障礙由於法律不完備,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掌握了委託人的所有貿易資訊,無法從制度上杜絕資訊泄漏或者轉賣。目前很多企業在使用外貿綜合服務業務時還十分猶豫,只能在節約成本和客戶資訊保密之間權衡。這也是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無法將業務推廣到有一定規模生産企業的癥結所在。

  對物流環節的整合有待進一步提升當前試點培育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多是外貿公司背景,對通關、收匯、退稅等流程十分熟悉,也都完成了資訊化的整合。但對於物流業務,了解不夠,介入不深,依然採取委託外包方式,未能將物流整合進外貿綜合服務體系中,利用對貨源的掌握進入到國際物流領域,進一步延伸外貿的産業鏈。

  監管政策尚不完善由於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是一個新型模式,目前商務、稅務、海關等部門在其發展、規範、監管上都還在摸索,未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在調研中,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普遍反映:商務主管部門指導服務力度還不夠,扶持政策不明確;現有出口退稅政策限制了委託人的範圍,將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獨立當成處罰的責任主體;現有海關分類管理辦法中未考慮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的平臺屬性,未給予特殊容錯率對待等。

  加大支援力度

  在監管上積極創新建議商務、國稅、海關等部門聯合製定監管政策,在浙江確定一批試點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進行先行先試。主要政策包括:放寬業務限制,允許流通企業、個體戶等成為試點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的委託人,但需採用不徵不退的出口退稅方式,防止騙稅;進行雙抬頭報關,在騙稅的處罰上採用經濟責任和刑事責任相分離原則,由試點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承擔經濟責任,由委託人承擔刑事責任;在海關分類管理上進行單獨歸類,採取特殊容錯率待遇。

  加大金融支援力度加大銀行等金融機構向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授信的力度,引導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利用好創業板等金融資源,提升其獲取資金的能力,拓寬其向中小微客戶企業放款的資金來源。中信保積極開發面向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客戶的出口信保品種,加大支援傾斜力度,降低企業出口收匯風險。

  建立貨代物流資訊平臺倣照快的打車等個人出行叫車軟體模式,建立全省範圍的外貿綜合服務物流資訊平臺,建立全省外貿物流呼叫系統,將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的貨運需求統一聯網,引導貨代等物流主體的通過資訊平臺接單,為物流行業進一步整合提升提供充分的需求資訊,有效降低物流運輸空載率,提升物流效率,降低運輸成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