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少點“私心” 多點“公德”

  • 發佈時間:2015-07-28 14:29:37  來源:今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不久前,《今晚報》先後報道了《一家裝修 全樓寸步難行》《你不讓我過 你也別安生》兩則消息。前者是説誠基中心一戶居民在裝修施工過程中觸碰到噴淋設施,導致四部電梯被水浸泡,影響了眾多居民正常出行;後者報道了一名司機只為自己方便,將轎車停放在天房美域小區出口,堵塞車輛進出長達四天。儘管這兩則報道的內容並不相似,但都是因個人行為影響了公眾利益。

  許多人都曾在小品《裝修》中看到過盲目施工所帶來的惡果,可現實生活中這種不管不顧的裝修卻仍比比皆是。誠基中心那戶居民根本不了解消防噴淋設施的管線位置,也不詢問物業,這説明他們從來沒想過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同樣,那名司機把小區出口當作停車場,想停就停,還關閉了手機,真真是做到了“擋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兩事件中的“受害公眾”無不為此感到氣憤,然而從中反思自身、願為他人而“克己”人又能有幾何?

  “公”與“私”的矛盾可以説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矛盾,特別是在生活細節中,每個人都可能遇見,典型的當數小區裏私裝地鎖的現象。大家都為自己能有停車位而“搶佔地盤兒”,但小區裏的“地盤兒”總歸是有限的,當所有空地都被“霸佔”後,爭搶車位的矛盾就會顯現出來。更嚴重的是,公眾的通道被擠窄了,消防車進不來、救護車進不來,一旦出現意外後果不堪設想。還有一個我們身邊的例子就是老舊社區改造後,樓棟防盜門人為損壞的現狀。筆者了解到,安裝部門走訪發現,大多數人為損壞都是因為個別居民為了進出方便,或一、二樓居民不願被關門聲打擾。可是,當樓棟內出現大量的小廣告或居民家被盜時,大家又會抱怨“防盜門關不上”。其實,有的時候我們在埋怨社會管理缺失時,也該反觀自己的“私欲”是否侵害了“公利”,自己的行為是否影響了他人的生活。

  人們在為“私利”損害“公利”時卻很少去思考,自己也是公眾之一,同樣會受影響。雖然我們很難做到“大公無私”,可應該儘量多想想自己行為的後果、多想想他人的感受。考慮他人比考慮自己稍多一點,至少考慮他人與考慮自己一樣多。如果人人都能犧牲一點“私利”,那麼人人都能得到更多的“公利”。當然,為了保證“公利”、為了不讓做出犧牲的人吃虧,社會管理者也需要科學施政,確保公平的環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