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為何能在網際網路時代高價易手?
- 發佈時間:2015-07-28 09:1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最終,問題還是歸結到了錢上。
在培生集團(Pearson)選定了它認為會成為英國《金融時報》負責任東家的各收購方、並考察過它們對編輯誠信的尊重之後,最後就剩下德國斯普林格集團(Axel Springer)和日本經濟新聞社(Nikkei)兩家中哪一家會支付更高價錢了。上週四下午,在最後一刻的戲劇化情節中,日經新聞勝出。
除了培生集團結束對英國《金融時報》58年的所有權這一令人震驚的消息,加上有關日經新聞會如何對待新資産的尖銳問題之外,8.44億英鎊的價碼也令有的人大吃一驚。
10年來,新聞業務一直處於洗牌狀態,舊的品牌不斷衰落,新的數字化品牌不斷崛起。然而,1888年成立的英國《金融時報》賣出的價錢,卻堪比網際網路初創企業。
這個價碼不僅很説明英國《金融時報》自身的質素,還反映了新聞出版界的風雲變幻。一家關注商務、吸引專業讀者、仍在擴張的高品質英文出版物,價值穩步增長。雜誌可能會走向末路,聚焦大城市的報紙也可能衰落,然而全球商務新聞和評論將永遠是香餑餑。
英國《金融時報》上次易主是在1957年,當時由考德雷(Cowdray)家族持有的培生集團,斥資72萬英鎊買下了這家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報紙的控股權。經通脹調整後,該交易對英國《金融時報》的估值為6000萬英鎊。
那時候,英國《金融時報》規模較小,網際網路也還是幾十年後的發明。但該報在增長,其8.4萬份的發行量是之前8年增長40%的結果。
上週日經新聞支付了上述價格的14倍,收購了擁有73.7萬印刷和數字訂戶、然而經通脹調整後盈利僅大約兩倍于1957年水準的英國《金融時報》。美國分析師肯-多克托(Ken Doctor)寫道:“這一收購價/利潤倍數令英國《金融時報》與眾不同——也許它應該這樣。”該價格是 亞馬遜 (Amazon)創始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 2013年對《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收購價的五倍,是去年BuzzFeed估值的1.5倍。
將英國《金融時報》與BuzzFeed相比較似乎很奇怪。在風險資本家對BuzzFeed這一創新型美國新聞娛樂網站的估值過程中,其流量增長和盈利潛力是與當前營收同等重要的考量因素。不過,在當今的新聞業,兩者擁有某些共同的誘人品質:全球化,增長空間,英語是主要語言。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曾有人猜測英國《金融時報》或許會被全球最大的兩家金融資訊集團彭博(Bloomberg)或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收購,但最後兩家競購者卻都是非英語出版商。它們都把英國《金融時報》視為向全球擴張的旗艦,突破母語強加給它們的發行量限制,採用已成為全球商務語言的英語。
此外,收購英國《金融時報》還有一種炫耀性的價值。正如一座城市中最搶手地段的待售房屋,它們不會經常掛牌出售。在全球職場人士中,影響力與該報相當的兩份報紙分別是《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和《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前者于2007年由魯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的 新聞集團 (News Corp)以50億美元收購,後者仍由蘇茲貝格家族(Sulzberger)控股。
英國《金融時報》的這一轉手價格,遲到地證明了從1950年至1972年擔任主編的戈登-牛頓(Gordon Newto[微網志]n)開創的戰略的正確性,即打破英國《金融時報》最初的小眾定位——倫敦金融城經紀人和銀行家的聖經。戈登爵士積極地向行業報道、政治報道和藝術類報道拓展。在他和後來多位主編領導下,英國《金融時報》接著還將其關注的焦點從英國拓展至歐洲、美國和亞洲。
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他們的先見之明,但也有一部分是時勢的産物。戰後的倫敦金融城是英國企業募資的中心,但缺乏其在19世紀鼎盛時期的全球觸角範圍——當年的巴林銀行(Barings)和羅斯柴爾德銀行(Rothschild,該行在日經收購英國《金融時報》的過程中向日經提供諮詢)曾向全世界提供融資。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倫敦金融城走上了放鬆監管的道路,金融業和工業逐漸全球化。英國《金融時報》借著這股潮流擴張。
這一擴張曾遭到倫敦報業競爭對手的嘲笑,但在當今數字化的世界成了效倣對象。上世紀60年代將總部從曼徹斯特遷至倫敦的《衛報》(The Guardian),已擴張至美國和澳大利亞。由於《衛報》決定不對網上的綜合新聞和分析內容收費,英國的6400萬人口太少,不足以在財務上支撐該報經營。
對於此類嚴重依賴廣告的出版商,問題在於廣告收入已經降低,原因是新聞媒體、社交媒體品牌和娛樂網站都在爭奪同一塊行銷預算蛋糕。商業出版物同樣需要線上增長,而英國《金融時報》及其他類似媒體的一個關鍵優勢在於,許多讀者願意訂閱有價值的財經資訊。
當然,這種策略也可能失手。一旦英國《金融時報》發展遇阻,或其向數字化媒體的轉型不能帶來足夠營收,歷史或許會評判培生集團在最有利的時機出售了該報。如今,商業新聞正在吸引財力雄厚、具備技術專長及巨大雄心的企業的競爭。彭博(Bloomberg)以25年的數據業務為依託,打造了一個擁有2300位記者的新聞業務部門。
但日經新聞開出的價碼讓人們知道了一件事:英國《金融時報》在培生集團旗下的近60年裏,那些構想並實現了該報發展壯大的人們,正確把握了某些重要的事情。如今,英國《金融時報》需要在日經新聞旗下再次證明自己。
譯者/簡易(FT中文網)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