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改革措施得力 經濟增速合理(新常態·國際視域)——訪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柯成興

  • 發佈時間:2015-04-02 04:16: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本報駐英國記者 李應齊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05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約為2.3萬億美元,經濟增長率為9.9%,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約2280億美元;2015年,即使中國經濟增長率降至7%左右,經濟增量也將達到7900億美元。同10年前相比,中國經濟增速雖然下降了約3個百分點,但經濟總量的增長額卻是10年前的近3.5倍。”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系和國際發展學系教授柯成興日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

  柯成興説,在中國,“新常態”一詞被賦予了更多內涵,變得更加精細、更有新意,包含了更多平衡的概念。“新常態”不再只是指經濟增速的下降,不再只是關注速度,更多的是指一种經濟的平衡,意味著改善經濟結構,意味著更多依靠服務業、消費和創新的力量。

  在新常態下,中國政府提出了許多經濟結構調整措施,如推動第三産業、創新發展、重視綠色産業等。柯成興表示,這些措施都非常好,讓人很興奮。目前一些舉措進展還沒有那麼快,因為在改革的過程中舊有的投資偏好和意識觀念並非一下子能夠改變的。不過,他覺得這不需要過於擔心,因為這些舉措本質上都是積極的,這是所有人都認同的。

  西方一些評論認為中國經濟可能會崩潰,柯成興指出,這是一種奇怪的極端觀點。事實上,中國經濟正在尋求結構調整,尋求再平衡,所推行的鼓勵消費、鼓勵創新等舉措都是正確的。“我們不應該對一時公佈的數據感到過於著急,而應該對所實行的諸多改革舉措有耐心和信心。”他表示,因為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經濟結構更加平衡,經濟增速更趨合理。

  2014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來自服務業部門的産值達到近一半,同時,消費對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貢獻超過一半。柯成興指出,這些都表明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正在由過去依靠粗放農業、低附加值製造業和基建投資,向更加依靠高附加值産業、消費和創新驅動的模式轉變。

  柯成興表示,在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有所下降,但是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對消費的傾斜,可能使中國民眾擁有更強的消費能力,未來可能進口更多的西方商品,這將給出口商品至中國的西方企業更多的商機。中國經濟增長步伐的調整,仍將給世界其他地區提供同原先一樣多甚至更多的機會。事實上,在一些領域西方企業已經在做了,如高技術工程、醫院管理、福利及社會保障管理經驗等高附加值的商品和服務。通過更加充分的經濟合作,將有助於打造更加和平、共贏的國際環境。

  談及創新,柯成興指出,由阿里巴巴、騰訊等現代技術公司提供的移動互聯網技術給民眾提供了高價值服務。除此之外,在能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傳統領域,中國同樣需要創新的力量。在中國及亞洲地區,很多産業仍屬於能源密集型,所以傳統領域的創新仍然十分重要。

  柯成興提到,不少外部人士固守零和思維看待中國,拒絕承認中國的和平崛起。他認為,亞投行的成立初衷是非常好的,將給發展中國家更多吸引投資機會,有利於改善亞洲的基礎設施投資狀況。他説,美國對亞投行存在異議,是因為美國將亞投行視為西方主導的既有多邊金融機構的競爭對手,這是一種陳舊的零和思維。

  柯成興表示,新常態下中國政府的一系列反腐舉措令他印象深刻。他表示,雖然一些人擔心反腐可能使部分行業遭受短期緊縮,但是反腐是非常重要、非常積極的舉措。雖然這不同於産業結構調整、鼓勵競爭機制、金融部門改革等經濟舉措,但對每一名中國百姓來説,反腐是同樣重要的。

  柯成興説,美國方面表示擔心亞投行不能貫徹支援高標準,擔心運作機制的問題使投資沒有用到最需要的項目上,但日前英國、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等國家都表示願意加入亞投行,表明他們願意去信任這一新的多邊機構帶來的機會,願意參與其中。如果亞投行未來不僅能給亞洲地區帶來發展,還能在自身的運作過程中不斷向外界證明其高標準,這將是一次極大的成功。

  (本報倫敦4月1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