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不懂古玩也能買到真貨的惟一方法

  • 發佈時間:2015-07-28 09:38:39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在傳統古玩行業有一種我自認為非常科學的交易方式,通過這種交易方式,即使你不懂古玩的真假也能避免買到假貨。不過就目前收藏市場的現狀來看,這種辦法在實施上可能會遇到阻礙,但大家也不妨聽一聽,從中借鑒一些可行的經驗。

  在傳統古玩行業有一種我自認為非常科學的交易方式,通過這種交易方式,即使你不懂古玩的真假也能避免買到假貨。不過就目前收藏市場的現狀來看,這種辦法在實施上可能會遇到阻礙,但大家也不妨聽一聽,從中借鑒一些可行的經驗。

  舊時的古玩藏家,或多或少都有些勢力,單憑這一點,商家會先懼客人三分。因為那時客人用自己的權勢來威懾商家,從而讓商家不敢賣假,卻又不會欺負商家。但如今有的客人跋扈無理,很多商家不願與其産生任何交易,只有那些賣完就跑路的商家敢跟他們打交道,可賣給他們的古玩是真是假就要兩説了。

  與現在的古玩商不同,傳統古玩商手裏的好東西,想賣給誰就賣給誰。傳統范兒的古玩商,要跟您不認識根本就不搭理您,您如果想要買他的東西必須得求著他!當然了,現在這個范兒的商人大部分都快吃不上飯了,因為賣假貨的商人那才是真行銷。對他們來説,只要能把您兜裏的錢弄出來,您説幹什麼都行,誰還會“端著”、“拿著”呢。

  儘管過去這些藏家都自詡清高,但買東西還是要講和氣,因此大多是藏家都要先和商人交朋友,放下自己的身份,跟商家非常客氣!互相給面子,後面的事才好辦。古時候這種獨特的古董交易方式不僅能使交易成功率大幅提高,同時通過長時間的了解,很多商家與藏家都成了莫逆之交,有時候還會形成一種互相依賴的交往模式。

  這種長時間的了解和交往,藏家知道商家的家庭背景、成長經歷、人品還有學識口碑等。商家了解了藏家的購買實力、做事風格,對商家來講又多了一個能夠長期購買的主顧,對藏家來講,交了這樣一個朋友,即使看不懂貨也能不買或少買假貨。

  除了購買古董藏品,這些藏家也會把自己收藏的寶貝拿到市場上流通。賣掉自己的寶貝其實並非藏家缺錢,這種流通其實有很多好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藏家可以更替自己的藏品,逐步提高藏品品質。舉個簡單的例子,藏家從古玩店老闆那裏花300塊大洋買了一件東西,買賣的過程中,兩個人會討論這件東西哪好或哪不好,那麼有信用的商家一般會客觀地為藏家解讀自己對這東西的看法。這種交流的過程,會豐富藏家的古玩收藏知識,也只有在這會兒,商家想賣您東西了,才會把真知透漏給您。否則,這些商家一般是不會説實話的。當然,賣假貨的除外。

  有買有賣,這樣一來,過了一段時間,藏家又來了,説:“老闆最近又添什麼寶貝了?”商家又拿出一件説,“這件東西不錯,但價錢就稍貴了,得800塊大洋”。藏家説:“這件東西我要了。原來在您這兒買過的一件兒同類型的東西確實沒有這件兒好,現在我得了這件兒,原來那件兒您就幫我處理了吧!當時300大洋跟您買的,我放在您這兒,您儘量幫我賣出去,價錢您看著辦!”

  在古玩行裏,如果東西不是假的,沒有退貨一説,通常都是代賣,所以在古玩行當裏這種代賣現象非常普遍。而藏家的這句“看著辦”,説得恰到好處,但這句話也給商家出了難題。

  古玩商要想跟這樣一位買東西不砍價的藏家長期合作,那麼想什麼方法也得幫他把東西賣出去,最好還得幫他賺點兒錢。儘管這些藏家身價不低,可是他們對意外之財也是很感興趣的,哪怕只是很小的數目。

  作為一個有長遠目光的古玩商來説,在最初交易的時候就應該為後續的種種可能做好打算。因此最開始賣給藏家的時候,價錢就不能開太高,話也不能説太滿,更不能賣假,要給自己留後路,否則出現這種需要代賣的情況就是自斷後路。

  有了這些基礎,藏家也不會輕易買其他人的東西。藏家很聰明,長期以來用這種方式跟一位古玩商交往和交易,關係和信任感已經很成熟了,即使在別的古玩店裏看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也不會直接下手購買,一定會跟這位商家商量:“王老闆,我在哪家店看了一件什麼東西,您幫我去掌掌眼,東西要是好,您幫我買下來,我不摸那個老闆的底。事成之後,按行規給您酬勞。”當然,這酬勞可不是白拿的。生意做成了,背後的一切風險就都要轉嫁到王老闆身上了,這東西的真假、價格高低,都得由王老闆這位中間人負責,且這份責任是終身制的。

  這種把雙方利益綁在一起、互相牽制的方法,現在已經沒幾個人知道了。現在的賣家都是賣一件就想跑,而這些買家又似懂非懂還在整天幻想撿漏賺別人便宜,這也是古玩市場秩序混亂的原因。總結來看,買古玩您看不懂東西沒關係,但是您要看得懂人,這是不懂也能買到真古玩的惟一方法。

  (作者係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認證中心古玩藝術品價格認定專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