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機構高薪瘋搶量化對衝牛人

  • 發佈時間:2015-07-27 10:36:15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證券記者 胡春春

  “有沒有量化對衝的人”、“只要有過穩定業績都行”、“底薪至少比現在多20%”……經歷本輪“股災”後,看中量化對衝避險策略、撒網挖角人才的機構似乎越來越多。

  “土鱉”招人

  上海操盤手李青(化名)自稱“土鱉”:從本土大戶室成長起來,到現在用的還是在A股第一代操盤手身上學來的追漲趕殺投資手法,有一支基本由草根投資背景人員組成的團隊。

  在本輪股災前,李青一直對華爾街回來的小年輕們有著天然的疏離。在2012-2013年量化對衝概念在上海投資圈被談論得最火熱的時候,李青會在團隊會議上公開道明“我不相信那玩意”,“我只相信我在A股的經驗”。“華爾街回來的會比我更懂A股?”

  李青確實有底氣説這樣的話。即便是2012年市場最不好的時候,李青執掌賬戶的全年收益率也超過了50%。這樣的表現比很多公開業績的私募大佬還要優秀。

  可是本輪股災過後,李青緩過氣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廣發英雄帖招募量化對衝團隊。

  “我不相信,但是我不能不學習。”刺激李青招人的直接原因是這輪A股單邊暴跌讓他損失慘重,而他熟悉的另一上海操盤手,卻利用量化對衝逃過一劫。

  “自信”誤人

  “以前可能是太自信了!”李青對《金證券》記者説,這也許是所有本土操盤手、私募們的共性,“説得難聽點叫狂妄自大,包括我自己”。

  “我們太相信自己的經驗、太相信自己對政策和政府的判斷。”李青坦言,在暴跌最嚴重的時候,他和他的團隊還一度重倉操作,寄希望於救市反彈。

  “你別笑我,上海灘有能力的操盤手和私募,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在這場股災中像我一樣的多了去了。”李青用半自嘲的語氣對《金證券》記者説,“只是有的不是陽光私募,你無從知道,有的用的是自己資金,無所謂爆不爆倉。”

  李青説,一直到現在,自己對量化對衝概念都不是很理解。自己只知道,用這個方法,可以讓投資更系統化。

  拋開度娘的解釋,量化投資説白了就是利用統計方法和數學模型來指導投資;用理性、定性的方式來規避風險,獲得穩定投資回報。

  《金證券》記者了解到,量化對衝概念從2012年左右開始在國內投資圈被廣泛提起。經過幾年發展,雖然很多機構、尤其是私募號稱在用量化對衝手段做交易,但更多的只是向客戶推介産品時的宣傳手段而已。

  高薪撩人

  李青不是唯一一位急於挖角量化對衝團隊的操盤“帶頭大哥”。《金證券》記者明顯發現,近來在市場上找“量化對衝”的多了起來。除了李青這樣的操盤團隊,還有私募以及企業投資部門。

  “市場上真正有能力的量化對衝團隊都被公募或者幾家大型私募把持著,很難有合適的。我們的挖人費用也在不停往上漲。”李青説。

  杭州一家知名私募基金甚至告訴記者,他們給新挖到的量化對衝團隊領軍人物的底薪已經開到一年百萬左右。

  據了解,目前獵頭給量化對衝團隊開出的跳槽價碼基本比現在的底薪高20%。而提成則由各家和量化團隊自己商量。

  “牛市時量化對衝投資策略顯現不出來,熊市時就會很明顯,這也是它的策略特點決定的。有好有壞,不能一概而論吧。”國內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對《金證券》記者説。

  業績猛人

  上述私募基金負責人還提到一個情況,“我們當時有個要求,就是他們得提供過去一個月的交易情況,必須是實盤記錄。在這種市場下,他們還是盈利的,並且是持續的,我們才挖他們。”

  “上個月我們本身業績不好,挖這樣的團隊過來,可以穩定客戶。這也是最近很多私募挖人的原因。”他對《金證券》記者補充説。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據公募人士透露,近期公募風控崗位的人員也頻繁遭遇獵頭的“騷擾”。

  “私募來挖人的情況多些。在這樣市場情況下,可能也是為了給自己添個粧。”公募人士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