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踴躍求變”成當下中國經濟關鍵詞

  • 發佈時間:2015-07-27 08:29:24  來源:南昌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26日電 9年前率先在中國嘗試P2P業務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宜信最近又在中國開活體融資租賃之先河,將200頭奶牛租賃給河北農村的養殖戶。

  宜信創始人唐寧説,以前融資租賃的業務都是機械設備,這次小微租賃的創新就是要幫助那些買不起牛卻又想創業的農戶,使他們先以支付租金的方式養殖,然後過不了多久就可以獲得奶牛的所有權。

  雖然很多人對網際網路公司租牛感到驚訝,唐寧卻對這個商業模式充滿信心,因為它的誕生是基於對市場需求的深入調研。

  在中國政府推行簡政放權、倡導“網際網路+”和大眾創業的背景下,“接地氣”的商業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正在成為企業謀求持續穩健發展的共識,以往靠政府、靠政策的經營思路正在被摒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與唐寧一道參加了25日在京召開的2015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

  在大會發言時,劉世錦感慨地説,他在地方調研時,不少地方官員都很著急,因為以前搞的重化工企業不行了,戰略性新興産業比如光伏發電也過剩了,非常希望儘快找到新一輪的經濟增長點,把經濟好好搞上去。

  “坦率講,進入新常態後,像以前房地産、汽車、鋼鐵那樣能夠把整個經濟帶上大臺階的産業,我不敢説完全沒有,但基本上是沒有了。未來的經濟增長點可能更多表現為一種新的技術、新的機制、新的商業模式。”劉世錦説。

  為什麼中國新一輪變革之風如此強勁,緊迫感深入到社會各界?

  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認為,中國經濟已經走到了一個“舊力漸弱、新力將生”的時期,唯有變革創新、在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的同時加快培育新興産業,中國經濟才能找到新的增長點,告別青黃不接的局面,真正實現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升級。

  李毅中説,要推動創新,就需要改進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雖然“産學研相結合”的思路已經提出來幾十年了,但是科研成果在向現實生産力轉化的過程中依然多有不暢,關鍵就是少了用戶的參與。

  他在論壇上呼籲大家研究一下德國的“工業4. 0”和“中國製造2025”,指出兩份計劃很重要的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在創新中強調了用戶的參與度。

  李毅中認為,只有讓用戶或者説消費者進入産品的設計和研發,才可能創造出新的模式、新的業態;只有基於消費者需求的研發,含有用戶體驗的研發才能使産品和服務設計與市場消費快速無縫連接。

  談到當前的這場變革熱潮,與會官員和智庫專家既對商業服務業的創新變化感到欣喜,又為製造業的創新和變革捏把汗。

  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在論壇上指出,中國當前淘汰過剩産能的任務比較嚴峻。以鋼鐵為例,目前國內過剩産能甚至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所有産能之和。

  “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學習歷史經驗。”余永定認為,1997年到2002年,中國之所以成功走出通縮,關鍵就在於確確實實加大了改革的力度,通過重組、兼併解決了很多問題,又通過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支援了投資,並且依靠房地産和出口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目前我們面臨著類似的情況,我比較擔心的是我們到底能不能找到增長點。這些增長點很難由政府判斷,而是由市場決定。推動産業創新、大眾創業這些大方向都是對的,但是在這個變革之中更希望能通過改革充分發揮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把中國人的精力引到實體經濟上,把資源配置到實體經濟中去。”余永定説。

  面對變革的壓力,不少與會嘉賓從歷史和全球的視角進行了反思。

  李毅中説,製造業企業的變革與技術創新需要激發一線工人的創新潛力。中國一億多産業工人是創新的主力軍,但是一些企業比較浮躁,忽略了一線工人的創新作用,對專業人才的培養不足。

  他還指出,行業攻關本來是中國的傳統優勢,但進入市場經濟以後弱化了,一個行業裏的企業基本上是各自為戰,互相保密,這樣既耽誤了時間又浪費了資源,行業創新的共性與基礎性問題得不到突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