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李毅中委員建議:中國謀劃工業4.0需補2.0欠賬

  • 發佈時間:2015-03-09 08:31: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白雪 原春琳 彭博 王林  責任編輯:王斌

  “中國製造2025”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全國政協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李毅中説:“看到這一段,感到非常振奮人心。”

  李毅中一直在關注中國製造的發展。在今年全國兩會分組討論會上,他透露,工業和資訊化部與中國工程院正在制定《中國製造2025》規劃,即將上報國務院。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基本實現工業化,到2050年,邁入世界工業強國。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推動産業結構邁向中高端,製造業是中國的優勢産業,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慧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

  去年國家統計局的公報數據顯示,中國全部工業增加值22.8萬億,居世界第一。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3%,全部的工業增加值增幅7%,工業出口占了1/7,製造業從數字上看超過美國,也是世界第一。

  然而,工業發展的品質和效益並不高,集中表現在工業增加值率(分子是工業增加值,分母是當期的營業收入)上。“十一五”時,這個數值是25.6%,近兩年下降為不到23%,發達國家則是35%~40%,差了十幾個百分點。另外一個數字,是科技貢獻率。“説滿一點,也不到50%,和發達國家差20個百分點。”李毅中説,從這兩個數據來看,我國工業製造業製造效益不高,需要調整存量,優化增量。“這是‘新常態’的核心之一”。

  這位工業和資訊化部原部長估算,2015年中國GDP增長若是7%,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就是8%。“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李毅中提出,國家應該重視發展實體經濟,防止、避免工業被邊緣化和空心化。

  他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在2009年深刻反思,吸取了教訓,提出了“再工業化”,回歸製造業。製造業實力雄厚的德國,也提出工業4.0。

  在他看來,中國仍處在工業化的中後期,總的來看,在全球的價值鏈當中仍然處於中低端,“我們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行業和領域,比如航太、高鐵、核電等,但也有落後的,甚至完全依賴人工作業的小礦山、小作坊”。

  李毅中覺得,中國在謀劃4.0的時候,還要全力打造3.0,甚至還要去補2.0的欠賬。“我們現在行業的機械化還不夠,産品品質還有很多問題,這些都是2.0應該要去彌補的”。

  他提醒説,現在我國的工業甚至出現了脫實向虛的危險傾向。資本游離,不再向實體經濟投入,要素、土地、人才等資源轉移,使我國工業效益低下,工業“被空心化”。“去年我們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增長3.3%,這個數字看起來還行,不算太低。但是具體再看,10月(-2.0%)、11月(-4.2%)、12月(-8%)都是負值,這讓我很擔心。今年一二月的情況恐怕也不樂觀”。

  同樣為製造業轉型感到擔憂的,還有全國政協委員、華北電力大學校長劉吉臻。在他看來,國家製造業邁向高端,這個提法亟待從紙面走向現實。

  他表示,一些民營企業投入巨大,好不容易做出一些東西,在國內卻得不到支援,被扼殺在搖籃中;購買外國製造設備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很多很好的東西被外國人收購,而這些公司只是為了把萌芽扼殺掉。他注意到,上海一家公司在某個領域做到前沿,突然一夜之間以3億美元的價格被一家外國公司收購,收購條件就是這家公司退出這個領域。

  “這樣發展下去,我們真正走向高端應該是遙遙無期。”劉吉臻説。

  李毅中則在更多細節中看見了更多希望。他挨個兒數著説,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第3頁、第12頁、第15頁,3處提到“實體經濟”,第19頁、第23頁,兩處提到“技術改造”。

  劉吉臻期待著,明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能有這樣的表述:一年來,我們在推動國家高端製造業升級方面,做成了哪幾件事情。

  李毅中的目光也在遠方。《中國製造2025》被稱為中國版工業4.0規劃。按照規劃,中國在2049~2050年,也就是新中國成立100年的時候,將要邁入世界工業強國的前列。

  “到那個時候,在這個名單前列的,可能是美國、德國,也可能是中國。”李毅中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