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豬肉價格4個月上漲50% 或引發貨幣政策轉向

  • 發佈時間:2015-07-27 08:09:17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馬維輝 北京報道

  從今年4月開始,豬肉價格漲幅已經超過50%了。

  “以山東濰坊某廠家的一級去皮白條肉為例,3月中旬還是15元/公斤,到了7月20日,已經漲到了23元/公斤,漲幅53.3%。”卓創資訊生豬行業分析師姬光欣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究其原因,主要由於去年豬肉價格長期處於低位,養殖業縮減産能,導致今年生豬存欄量減少,供求緊張。到今年年底前,受四季度豬肉消費旺季因素影響,豬肉價格仍可能保持在高位運作。

  眾所週知,豬肉價格與CPI關係密切,因此專家提示,需要警惕由於豬價上漲帶來的貨幣政策轉向的可能。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生豬價格調控一直嚴格按照《緩解生豬市場價格週期性波動調控預案》進行,目前尚無調控計劃。

  養殖戶補虧式盈利

  北京田野牧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萬全告訴本報記者,去年養豬業形勢不好,生豬價格最低達到5.5元/斤。從今年4月開始,價格逐漸上漲,現在已達到9元/斤。而規模豬場的成本大約在7.5元/斤左右,“終於能掙錢了”。

  北京市新發地農産品批發市場監測數據也顯示,今年3月,白條豬的均價為14.68元/公斤,7月20日,價格漲到21.8元/公斤,漲幅48.5%。

  一般來講,生豬出欄時的體重大約為200斤,按照趙萬全的説法,每斤盈利1.5元,一頭豬的利潤則為300元。不過,在姬光欣看來,這一表述“稍顯謙虛”,據他統計,如今每頭豬盈利應該在400元-500元之間。

  在姬光欣看來,導致豬肉價格上漲,主要還是供需關係所致。2014年,豬價持續走低,受此影響,很多養殖戶和小規模養殖場退出市場,大中型養殖場則縮減産能,導致生豬存欄量連續17個月出現下滑。

  趙萬全也表示,他的豬場如今的存欄量比去年年初時減少了1/3,主要原因就是養豬賠錢。去年,每賣一頭豬,就要賠400塊錢。

  同時,歲末年初,豬腹瀉病突然大規模暴發,仔豬死亡率增加,直到今年春節過後,養豬業才開始集中補欄。而生豬生長週期一般為6個月,春節後補欄的仔豬要等到9月以後才能集中上市,這就導致生豬供應出現“斷檔”,加重了供需緊張的情況。

  此外,從2014年開始環保力度加大,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山東等很多省市都開始清理環保不達標的養豬企業,這也導致了生豬供應量減少。姬光欣熟識的一家山東淄博的養豬場,原本年産1萬多頭生豬,如今因為環保整頓停産了,場子裏還剩下2000多頭豬。企業負責人表示,處理完這2000多頭就“不想幹了”。

  有的養豬戶開玩笑説,現在是“補虧式盈利”,賺的錢只是把去年虧損的填補回來。希望今年下半年能夠把今年的利潤賺出來,明年再把後年虧損的本錢提前“攢出來”。

  姬光欣表示,因為豬價持續上漲,每過1周就會漲0.1元-0.2元/斤,所以有些養豬戶開始惜售、壓欄。但由於總體供需缺口大,所以這一小部分壓欄數量對於整體價格影響並不大。

  趙萬全説,豬價上漲,養豬企業的補欄積極性高了,不少養豬戶開始追風補欄,這也導致了種豬和仔豬價格上漲,仔豬已經從最低時候的10元/斤上漲到現在的20元/斤。

  年內仍將高位運作

  姬光欣表示,8月份豬肉價格有望繼續上漲,9月以後可能會有回落,但幅度不會太大。

  而8月之所以還會上漲,是因為生豬供應的“斷檔期”仍在,而且隨著豬價走高,生豬銷售量增大,生豬存欄量環比還在下降,供應進一步緊張。9月以後,春節後補欄的仔豬逐漸出欄,供應量加大,但由於每年9月到第二年2月都是豬肉銷售的旺季,受中秋、國慶等節日因素刺激,豬價回落幅度不會太大,仍將保持在高位運作。盈利空間比現在有所減少,但仍能保持在每頭300元左右。

  眾所週知,養豬業有一個“豬週期”,如今,是不是新的一輪“豬週期”又來了?姬光欣表示,最近幾年,“豬週期”已經有所變化,過去是“掙一年、虧一年、平一年”,走勢明顯,價格漲跌起伏大。而現在則是在一年當中漲、跌、平都有。以2014年為例,1-6月虧損比較厲害,但7月份開始反彈,出現盈利,直到12月又開始下跌。整體算下來,2014年養豬企業每頭要虧損23.61元。

  不過,從大的週期性看,波動還是有的。根據姬光欣的統計,2013年養豬業虧損11周,盈利39周,整年平均每頭豬盈利約為145.4元;2014年養豬業虧損25周,虧損時間延長了一倍多,整年平均每頭豬虧損23.61元;進入2015年,1-4月生豬市場依舊呈現虧損,為期17周,但從4月下旬到7月中旬開始盈利,綜合計算,2015年預計盈利幅度有望達到257.2元/頭左右。

  週期之所以變化,是因為養殖業的規模化程度正在不斷升高,散戶逐漸退出,資訊化程度也隨之增高。整體來講,行業更加理性,不像以前那樣盲目跟風投機了。由於資訊透明,養殖企業“該賣的賣,該補的補”,反應也更加迅速了。

  豬肉價格歷來是物價的“晴雨錶”,在中國CPI的構成權重體系中,食品佔了34%,而食品中豬肉又是最為重要的子分類。未來,持續上漲的豬肉價格會不會對貨幣政策造成影響?華泰證券發佈報告顯示,豬價上漲會拉動7-12月份CPI同比逐漸上升,12月份CPI有可能達到3.0%左右。貨幣政策的寬鬆空間會因為CPI同比回升而掣肘,需要警惕明年年初可能迎來貨幣政策的轉向。

  面對豬價的持續上漲,上述發改委相關人士告訴本報記者,2012年,發改委、農業部等6部委制定了《緩解生豬市場價格週期性波動調控預案》,生豬價格調控一直都嚴格按照這一預案進行。而根據他們的監測,近期生豬市場並未出現異常變化,尚未達到預案中的預警指標,所以目前還沒有調控的計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