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基金 > 投資提示 > 正文

字號:  

分級基金“過度投機”後的冷思考

  • 發佈時間:2015-07-27 08:10:52  來源:新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其盛如烈火烹油,其墜如斷線風箏”,可以用來形容近一年來分級基金漲跌給市場的觀感,激烈追捧和談虎色變僅在短短的幾個星期時間,這期間有部分不了解産品結構卻盲目殺入的投資者,貿然進入後,鎩羽而歸。實際上,大調整後,我們應該更加深刻的認識分級基金這匹烈馬,只有摸清脾性,駕馭時才不被傷害,並能將我們的投資收益實現快速增殖。

  警惕分級基金的

  隱性殺傷力

  分級基金受到追捧,實際上是其激進份額被當作了場內快速融資工具,此類工具在上漲行情需求較大且供給稀缺。單邊上漲行情預期下,融資加杠桿是利益最大化的合理選擇。分級基金的激進份額所帶的杠桿,可以快速場內交易獲得,並通過買賣交易靈活控制,因此對於場內交易者具有較強吸引力。2015年7月9日,12隻已經確定下折的分級基金B仍然達成46.1億元交易,一方面是投資者忽視風險、不了解規則的表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市場在這種快速拉升、大幅度反彈行情下對場內快速獲得杠桿效果的急切需求。

  但很多投資者忽略了另外一些成本:一方面部分分級基金付給分級A的約定收益率並不低,另一方面分級B實際承擔了基金的所有費率,部分基金實際融資成本超過8%。截至2015年7月10日,股票分級基金支付給分級A的平均約定收益率為5.9%,多只基金給付約定收益率高達7%以上(最高7.5%)。債券分級基金支付給分級A的平均約定收益率4.5%,最高達到6.1%。此外,分級A拿到的是約定收益率,因而母基金的運作費用均由分級B承擔。包含支付給分級A的約定收益和運作費用後,分級B的融資成本可以高達8%以上。如7月10日當天,股票分級B當日實際融資成本均值為7.57%,其中16隻基金實際融資成本超過8%。且在牛市行情之下,新發行分級B出現了在高成本借貸的傾向,少數基金開始基於一年期固定收益率上浮4個點乃至5個點。

  另外,基金的價格溢價實際上是投資者獲得杠桿需要付出的額外成本。這部分成本致使通過場內買入分級B進行一次單向融資的實際支付成本非常高。此部分成本通常被投資者所忽略,但在下折等時點時就將得到完全的體現。分級B通常都有溢價,投資者最終的買入價格往往大幅超出分級B凈值。如6月8日的上漲行情中,大部分股票分級B溢價10%~20%。7月大跌將這一成本被動推升到了極致,大量分級B凈值持續跌停或接近跌停,價格卻受漲跌停限制無法體現杠桿效果,溢價率持續被動累積,7月9日確定下折的12隻分級B平均溢價96%,最高達206%,最低為58%。通常投資者可在賣出分級B時將此溢價成本沖銷覆蓋。但是在無法以溢價價格賣出時,如7月9日確定下折的分級B基金(直接按凈值折算分配),此溢價成本就最終由當日份額持有者直接承受。下折時這部分損失看似是資産損失,實際上應該是投資者交易買入時就確認的額外支出。

  而此次大跌,分級B的杠桿非對稱化導致風險收益不匹配的特性就凸顯出來。分級B杠桿效果較為有限:一方面受10%漲跌停限制以及價格溢價的心理預期影響,分級B的杠桿效果往往打折;另一方面分級B的杠桿呈現非對稱化,凈值上漲時杠桿縮小、下跌時杠桿放大。

  分級B的杠桿效果只有在單邊預期非常強的情況下才會體現得較為完整。按照大部分分級基金初始杠桿2倍和下折時凈值下限0.25元來看,分級B的凈值杠桿通常在2~5倍之間。如若母基金標的上漲10%,分級B理論上應該上漲20%至50%,然而受實際漲跌停限制分級B只能上漲10%。第二天分級B能否繼續完成後續10%漲幅,受即期行情變化(如母基金下跌)、價格溢價變化(如市場預期行情不持續,降低價格溢價)影響較大。從下圖可以看到,在2012年、2014年後市上漲預期較強的背景下,股票分級B才對市場體現一定的杠桿效果,其他震蕩行情中杠桿效果並不能持續,甚至在2011年弱市行情中分級B平均漲幅弱于上證指數

  分級B的杠桿呈現非對稱化,凈值上漲時杠桿縮小、下跌時杠桿放大,相應産生滯漲、助跌的效果,需要依靠不定期折算或定期折算來控制杠桿,這要弱于通過其他渠道加杠桿的效果,投資者通過券商融資業務或民間配資業務,均可以隨資産提升而擴大融資額度,從而保持上漲行情下杠桿倍數相對穩定,在預期下跌時可通過隨時減少融資額來降低杠桿倍數。而分級B的融資額通常固定,使得杠桿倍數在凈值上漲時逐漸下降,在下跌過程加速放大,形成滯漲、助跌的效果。另外,基金公司設計了定期和不定期折算以在分級B杠桿過低或過高的時候予以及時調整,但對普通投資者而言,這意味著更多不確定性。

  過於“窄基化”設計

  致使風險劇增

  (1)分級基金産品設計中,基金公司刻意迎合市場高風險偏好的傾向非常顯著,2015年窄基指數化股票分級基金數量井噴。

  2015年股市牛市行情下,窄基指數化股票分級基金髮行呈現井噴,新發的82隻分級基金中73隻為行業主題指數股票分級基金,具體包括有色金屬、白酒、軍工、煤炭、鋼鐵、高鐵等高度細分子行業分級基金等,熱點主題類“一帶一路”、養老産業國企改革、並購重組等分級基金,乃至智慧家居網際網路金融移動互聯網等概念性主題分級基金。

  (2)母基金投資過於集中,追逐短期熱點主題、概念化主題,將分級B高貝塔風險偏好進一步推升,分散投資控制風險的原則近乎被摒棄。

  一是分級基金母基金設計得投資過於集中,如白酒、煤炭、體育等行業,下跌時易形成行情共振難以分散風險,並造成母基金投資標的流動性不足,加上普遍採用指數化的操作模式,母基金在市場風險較高時基本沒有避險的空間;二是部分投資主題是否過於追逐熱點,對基金未來長期存續支撐恐不足,如一帶一路、國企改革等國家發展的階段性戰略;三是部分投資主題過於概念化,現有市場標的本身較為不顯著,有將投資者引入概念炒作之嫌,如智慧家居、網際網路金融、養老産業等。在分級B已經帶有杠桿效果的情況下,上述傾向無疑將分級B的風險偏好推升到更高程度,公募基金分散投資控制風險的原則近乎被摒棄。

  分級基金謹防

  “過度投機”

  不同的“行業/主題指數”加“結構化分級”就可以輕易創造出差異化産品,讓激烈競爭中的基金公司有不斷追求窄基指數化分級基金的動力。但分級基金複雜的折算條款、不菲的融資成本、非對稱化的杠桿波動、流動性較差以及窄基指數化帶來的集中投資風險,綜合風險甚至已超一般個股。如今年6、7月大跌時,分級基金持有者遭受的損失和煎熬大幅高於普通股票投資者。因此,基金公司不應一味迎合投機需求,追逐設計風險更高的産品,既背離了公募基金的主流職責,讓投資者背負過高的非必要風險,從長期來看對自身亦是傷害。

  對投資者而言,既不應過於神話分級基金的杠桿效果,也沒必要將分級基金的風險過於誇張,明確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對金融工具有基本認識更為重要。投資者使用一個金融工具之前,先明確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投資的真實目的和時間,然後必須在使用之前對金融工具的風險和規則加以了解。如本次大跌之中投資者缺乏規則的了解,在下折基準日大舉買入分級B搶反彈等,均是可以避免的損失。分級基金杠桿效果有限和窄基化的風險,都需要基金公司和媒體加大投資者教育,不能僅僅注目短期暴漲的收益率,以及暴跌之後投資者的怨言。

  (作者繫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分析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