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駕馭大國重器
- 發佈時間:2015-07-27 01:29:56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侯 靜通訊員李永飛楊永剛
他們,承載著托舉中華長劍的特殊使命;他們,與國家和民族的安危緊密相連。
莽莽深山,人跡罕至。這支執掌“大國重器”的神秘部隊長年駐紮在這裡。56年,沒有驚天動地之名,卻有驚天動地之舉。跨入這支部隊大門的,個個都是百里挑一的精英。
這支英雄部隊就是第二炮兵某洲際戰略導彈旅。近日,科技日報記者走進深山,走進這支神秘勁旅。
從“第一枝”到“第一旅”
上世紀50年代末,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中國戰略導彈部隊應運而生。
1957年12月,一批剛剛撣去戰爭硝煙的老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秘密集結到北京長辛店,邁出了我國導彈部隊組建的第一步。1959年7月,中央軍委一紙命令,中國第一支地地導彈營正式成立。
那一年的金秋,中國地地導彈第一營悄然離京,奔赴戈壁。
“沉寂”3年多時間,在大漠深處炸響了驚雷——由作戰部隊發射的第一枚戰略導彈獲得成功!
這枚導彈,被稱為“爭氣彈”,開創了共和國戰略導彈的“通天之路”!
幾十年後,當年被譽為“東風第一枝”的導彈部隊,已發展壯大為名揚軍內外的中國“東風第一旅”。
潛心鍛造“第一劍”
現在戰略導彈射程越來越遠、精度越來越高、威力越來越大。作為中國戰略導彈方陣的“種子部隊”,“東風第一旅”戰鬥力建設從“打得響”向“打得遠”“打得準”,實現了一次次華麗轉身,鍛造出了一柄能夠斷然出手、決戰決勝的“中華第一劍”。
每一次武器的更新換代,都是一次系統升級、大腦換芯。旅政委文青告訴記者:“洲際導彈系統龐大、結構複雜,包括幾十個專業門類、數千個核心原理,涉及十幾個學科領域。可以説,一枚導彈就是一所大學,多個學院。進入這所大學不見得多難,但要拿到‘上崗證’‘畢業證’並不容易。”
他們有個訓練科目,是默背電路、氣路、液路圖及其原理。有人比喻説,電路圖就像交通圖,跑通一張中等難度的電路圖,相當於熟記一座省會城市的大街小巷和行車線路。“這樣的圖,我們每個專業號手都能默背幾十張、甚至過百張”。
上士文熙俊,為學好導彈專業,把10多本四五百頁的專業教材連抄4遍,累計數百萬字,苦學精練最終成為一名熟悉3個專業、勝任10多個崗位的專業組長,他參與編寫的教材在部隊推廣。
三級軍士長康平,對操作平臺上密密麻麻的開關、按鈕、指示燈如數家珍,內部結構原理爛熟於心,2次親手按下點火按鈕,打出不同型號洲際導彈最佳精度,在中國戰略導彈部隊首屈一指。
發射營長週游國,統管上百個戰位、上千台設備遊刃有餘。參加基地導彈專業大會考,10多名考官輪番提問,2個多小時對答如流,無一錯誤,破格晉陞為第二炮兵一級發射營長。
該基地司令員劉啟德自豪地説:“這個旅的官兵,拉出去與導彈專家比專業,一點都不遜色。”
那片遠山,那群士兵
每天晚上,看到城市裏的萬家燈火,黃珊説他就會情不自禁想到那片遠山,那支部隊,那群士兵。
黃珊是機關幹事。初次來到這裡就被深深震撼了。那些龐然大物如此近地聳立在黃珊面前時,她竟一時語塞,找不出一個合適的詞來形容它,“那種激動,那種震撼,那種神聖,充斥著我全身的每一個細胞”。
其實,這群鋼鐵戰士,生活的空間很小胸懷卻很大,視線範圍很小眼界卻很大,令人肅然起敬!為了磨礪敢打必勝的戰略鐵拳,為了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心中又埋藏了多少“俠骨柔情”!
趙平普,剛退伍的老兵。他和妻子王松華走進山溝,負責巡查維護通往導彈陣地的通信線路,一守就是25年。一輛破舊的自行車,是他們唯一的交通工具;幾十公里的巡山線路,是他們全部的生活軌跡。22年前的一個冬夜,懷孕8個月的王松華不慎滑倒,大人的命保住了,但是早産的嬰兒卻不幸夭折,王松華從此喪失了做母親的權利。
退伍時,問到趙平普還有什麼要求,他説,想再看一眼哨所。望著哨所的方向,他哽咽了:“如果部隊需要,我願意再守30年。”
戰士薛海峰,在深山陣地站了5年崗,到退伍前連駐紮在縣城的旅部都沒有進過,離隊前只有一個心願:“旅部什麼樣,我想去看看。”
一名駐守在大山深處的連隊指導員,因執行任務半年沒有回過家,那天他興高采烈地推開家門,一把抱起3歲的兒子,兒子卻掙脫了他的懷抱,跑向鄰居家門口,衝著屋裏的小夥伴喊:“瑩瑩,你快看,我也有爸爸了……”
今天,這支英雄的部隊把對黨和人民的無比忠誠化作鑄魂礪劍的偉大實踐,在強軍興軍的征程上,以一聲聲震天撼地的驚雷向世人宣告:有我長劍在,中華不可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