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日經收購《金融時報》:打造全球最大財經讀者群

  • 發佈時間:2015-07-24 15:38: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日報網7月24日電(張同彤)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報道,日本經濟新聞社(Nikkei,以下簡稱日經)將以8.44億英鎊(約合人民幣81.3億元)的價格,收購英國金融時報集團。日經23日宣佈與《金融時報》(FT)的控股者培生(Pearson)集團達成協定,收購計劃包括《金融時報》報紙、網站,旗下的銀行家(The Banker)和投資者指南 (Investors Chronicle),但不包括培生擁有的《經濟學人》的50%股份,以及位於倫敦泰晤士河的總部。除去金融時報集團持有的約1900萬英鎊,日經還需要向培生支付8.25億英鎊,預計將在今年年內完成所有手續。這起收購案是迄今為止,日本媒體企業的最大海外收購案。

  誕生全球讀者數量最大財經媒體

  日經與《金融時報》的結合,將成為全球擁有讀者數量最多的財經媒體。日經2010年推出電子版,到現在付費會員數已經達到43萬人,免費註冊會員232萬人,會員總數275萬人。《金融時報》早在2000年左右就開始進行數字化轉型,目前擁有付費會員50萬人,免費註冊會員640萬人。兩者的付費數字用戶合計93萬人,將超過美國《紐約時報》的91萬人;報紙發行量是《華爾街日報》(146萬冊)的2倍之多。

  與此同時,全球的新聞媒體界也面臨著再次的洗牌和重組:“日經·FT”組合和旗下擁有《華爾街日報》的道瓊斯公司將在財經類新聞的紙媒市場平分天下。通訊社中的彭博新聞社,作為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公司,與上述兩家公司一起,在財經新聞市場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勢。

  數字化與全球化的“組合拳”

  日經表示,此次收購《金融時報》的背景是以生産新聞為中心的媒體面臨的經營環境愈加嚴酷:讀者在紙媒上花費的時間和錢都越來越少,個人電腦和移動終端的普及使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資訊。向數字化和國際化轉型,是全世界媒體共同面臨的兩大課題。收購的目的,是希望與《金融時報》共同在電子版事業上取得成功,同時建立一個讀者覆蓋全球的媒體集團。

  日經集團成立於1876年,發展至今橫跨報紙、廣播、雜誌和數字媒體領域,是日本全國性,具有相當影響力的新聞媒體之一,也是在企業高管群體中擁有最多讀者的媒體。《日本經濟新聞》報紙及電子版的讀者合計約316萬人。2013年秋還推出了英語業務《日經亞洲評估》(Nikkei Asian Review),主要報道亞洲的經濟新聞。

  《金融時報》創刊于1888年,1995年就上線了電子版,是最早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媒體之一。報紙和電子版共計讀者數量約為73萬人。同時,《金融時報》還推出了美國版、亞洲版、中東版等進軍海外市場。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時報》的讀者中,三分之二都在英國以外。

  日經認為,數字化轉型可以促進媒體全球化發展,因為面向世界提供新聞內容,就可以不必為本國市場所束縛。在英語圈內,美國和歐洲的新聞媒體已經相互滲入對方的市場,上演著跨國的讀者爭奪戰。《金融時報》在歐美市場有很強的品牌效應,而日經正好以亞洲為中心,兩者在地理上形成很好的互補關係。通過收購《金融時報》,日經可以更好的鞏固亞洲財經新聞的基礎市場,同時利用《金融時報》的品牌效應,在全球範圍積極開拓用戶。

  媒體行業加速重組

  隨著網際網路的崛起,運營電視、電影、報紙和雜誌的綜合媒體運營商的經營迎來轉捩點。各公司紛紛將投資集中于有望不斷增長的領域,同時加快調整和縮減低迷的業務。媒體行業的重組正在加速。

  2013年,亞馬遜公司創始人傑夫·貝索斯將以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華盛頓郵報》,結束了家族控制報紙的時代。該報曾經在美國歷史上多次扮演決定性角色,然而在網路新聞時代卻舉步維艱。 “作為紙媒的報紙將在20年內消失”,貝索斯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這樣預言。

  對於此次日經的收購,培生集團總裁約翰?法侖(John Fallon)稱,“在全球媒體都在尋求變革的時代,使《金融時報》的價值得到最大提升的方法莫過於讓其成為一個全球數字化資訊公司的一部分。我相信在日經的旗下,《金融時報》將得到更好發展。”日經法人代表喜多恒雄(Tsuneo Kita)則在演講中稱:“我們很榮幸《金融時報》能加入我們的團隊。我們對新聞業有著共同的價值觀,我們將努力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