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家電“延保”多噱頭 易産生糾紛

  • 發佈時間:2015-07-23 09:31:20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首席記者 江海

  福州晚報訊 購買家電産品時,多花幾十元或者幾百元購買“延保”,以獲得更多的保障,已經是時下不少消費者的選擇。然而,近期不少市民卻發現,真正到了需要使用該服務的時候卻遇上了各種阻礙,由此還産生了不少糾紛。

  現在,消費者隨便走進一家家電賣場,都可以看到在各種産品展區前用醒目的大字標注的“延保”廣告。所謂的“延保”服務,最早由一些國際品牌電子廠商推出,在國內的流行主要是由於大型家電綜合賣場的推動。消費者在購買家電後,只要支付一定的費用,就可以在廠家“三包”的基礎上,額外獲得幾個月到幾年不等的延期保修服務。部分進口高檔電子産品由於維修成本極高,因此購買“延保”服務的消費者就可能節省大筆的維修費用。

  這類“延保”服務發展極為迅速,現在基本在福州的家電賣場、IT零售商場及電商平臺上完成了普及。不僅是産品製造商提供延保服務,第三方“延保”服務商的種類現在也多了起來。此外,一些大型電商品牌也推出了特色“延保”服務,有的是保險公司與廠商或商家合作,有的是IT服務商提供的相關售後服務。“延保”服務的覆蓋面也變得相當廣,小到價格百元左右的收音機,大到價格動輒上萬元的高端電冰箱、家用影音設備等。

  在時間和費用方面,“延保”服務的時間現在一般在一年到三年間。“延保”服務所收取的金額也相對較低,一年的“延保金”通常不會超過産品價格的8%,三年的“延保”服務費還會再給予一定的優惠,並且一些“延保”服務還可以在商品購買後的一定期限內補購。

  雖然很多賣家電的商家打出延保服務作為噱頭,但由於從“延保”出現到現在有兩三年時間了,很多消費者今年開始真正使用“延保”,這時候卻發現某些所謂“延保”並不靠譜。鼓樓區消費者林先生表示,去年他在福州電子市場看到一款日本的遊戲機,商家承諾,如果他在該商家的網店上購買,不僅可以店內當場取貨,而且只要他在網上付款後給五星好評就可享受“延保一年”的服務。但是本月該遊戲機壞了,他找到店裏,商家卻以沒有廠家官方的憑據為由不肯承認之前作出的延保承諾。

  林先生沒有獲得“延保”是由於手上沒憑據,而有憑據的,也不一定能順利地完成延保。在軟體園工作的讀者徐先生投訴説,兩年前他在中亭街附近一家電賣場購買了一台4299元的進口品牌筆記型電腦,而且購買了199元的“延保”。3個月前他的電腦出現待機時間問題,他要求商家給予維護服務,但該品牌福州維修站的回復是“電池不在延保範圍內”。而徐先生的手中的“延保”説明中,並沒有這個內容。

  記者調查發現,“家電延保”引起市民投訴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延保”時長演算法有陷阱,整機和主要零件會分開另算;二是規定産品的易耗件及附件配件,包括但不限于電池、滑鼠、耳機、儲存卡、包、充電器以及光碟、磁片等,以及不影響功能使用的外觀磨損或損壞,並不屬於保修的範圍。例如,商場在售的熱水器,其整機和內膽的保修時長是不同的。而多數消費者根本就不知道這一點,在計算“延保”時長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糾紛。

  對於家電行業裏延保服務出現的種種爭端,福州市家用電器維修協會人士表示,“延保”並不屬於國家的“三包”範圍。根據國家的“三包”規定,“包修”主要是指在“三包”有效期內,廠商應提供完全免費的維修服務。而“保修”是指廠商在一定期限內提供免費維修及保養的服務,但要收取所需零件的成本費。“延保”服務的提出本來是好事,是企業競爭力和自身社會責任的體現。可是目前很多“延保”服務由第三方提供,良莠不齊,實際上加大了消費者享受“延保”服務的風險性,因為第三方是否能夠很好地確保消費者享受到與廠家一樣的保修服務,這是無法保障的。因此,市民在購買延保服務時應該理性對待,應該儘量選擇商品生産廠家自身提供的“延保”服務,如果購買由經銷商提供的“延保”服務,消費者最好詢問清楚“延保期”內相關商品的維修方式和保修範圍,並且注意留存購買“延保”商品的相關憑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