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國企積極佈局京津冀 疏解+帶動實現共贏

  • 發佈時間:2015-07-22 13:2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北京7月22日電 (記者 杜燕) 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北京國有企業可謂是“先鋒隊”,在疏解城市功能的同時有效激活産業優質資源,實現多方共贏。

  記者今天從北京市國資委了解到,截至6月底,北京市屬企業資産總額31787.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5%;實現營業收入4738.3億元,同比增長0.7%;實現利潤264.8億元,同比增長15.3%;已交稅費總額378.6億元,增長11.7%。

  首鋼:與河北聯動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成績的取得,與“老國企”的新動向密切相關。以首鋼為例,從1958年就開始在河北省遷安市建設礦業公司,到近十年進行搬遷調整,首鋼可謂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鋒隊。目前,首鋼在河北省註冊企業50家,資産規模1684億元。

  通過實施搬遷結構調整,首鋼京唐公司安置首鋼北京地區停産職工8000人,招收河北高校畢業生4000人;長期為北京鋼鐵業服務的設備維檢、備件製作、資訊化運作維護等一批企業轉移到曹妃甸,帶動相關生産性服務業1.2萬人就業;同時,與河北相關企業合資建設曹妃甸30萬噸礦石碼頭、煤焦油深加工、濃鹽水供應等項目,帶動了地方建築房地産、交通運輸、現代服務業的建設,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

  據介紹,京唐公司二期工程今年8月將開工建設;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建設正蓄勢待發,首鋼要把打造首鋼北京園區與曹妃甸園區結合起來,統籌規劃、聯動招商,把企業總部與研發實體落戶在北京園區,形成創新驅動承載平臺;把生産製造環節放在曹妃甸園區,形成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輻射基地。

  首鋼搬遷後在北京騰出了9平方公里土地,已列入國家首批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北京市制定了具體政策和實施意見。首鋼作為園區開發主體,目前正在積極推進西十筒倉文創産業園、二型材網際網路金融産業園等建設,努力將首鋼老工業區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有影響力的傳統工業轉型升級的示範區和國家綠色低碳示範園區。

  北京建工:低碳、智慧融入京津冀一體化進程

  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是“京津冀一體化”的應有之意。而北京新國際機場,又稱北京首都第二機場,是京津冀一體化的重點建設項目。

  北京建工集團旗下的北京建築技術公司將為第二機場臨空經濟區——京津冀一體化重點項目提供綠色諮詢,包括制定區域低碳發展路線圖、區域水資源綜合利用及總規銜接研究等,將通過項目把綠色、低碳、智慧等關鍵詞切實融入到京津冀一體化的進程中。

  該公司的規劃諮詢團隊將在充分考慮臨空經濟區的建設規模、發展定位、産業結構的基礎上,從北京市、大興區的能耗、碳排放控制目標出發,建立臨空經濟區的低碳發展總目標。比如,榆垡安置房項目是臨空經濟區綜合指標體系構成的示範項目之一,該公司將依據項目方案和設計圖紙,利用專業模擬工具,完成區域範圍內風環境模擬、熱島模擬和交通噪聲模擬,並結合國家及北京市綠色建築、綠色社區要求,提出設計優化建議;在區域水資源利用方面,該公司將針對污水回用、海綿城市建設兩方面,估算可利用的再生水量並提出具體可應用的方向,針對不同的用地性質提出雨水綜合利用的方案與技術。

  京糧集團:“三退三進”構建京津冀糧油基地

  自1999年成立以來,北京糧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京糧集團”)是首都糧油應急保障唯一執行主體。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推進,北京企業都在積極佈局。該集團也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力實施退城進郊區、退城進産區、退城進港區“三退三進”戰略。

  據介紹,在河北,該集團佈局50多個糧源收購基地,投資建設集麵粉、掛麵加工銷售、小麥收購儲存于一體的物流保障基地;在天津濱海新區,建設大型油脂加工産業園區,同時利用天津自貿區建立契機,推進以港口貨代物流和以化工産品物流為核心業務的天津南港、東疆商貿物流基地的建設和運營。

  下一步,該集團將全面統籌整合北京的銷區優勢、天津的港口優勢、河北的産區優勢,打造糧食收購基地、油脂油料加工基地、小麥物流加工基地、商貿物流服務基地等“四大基地”,進一步理順三地産業發展鏈條,不斷構建糧油産業京津冀三地聯動、三地互通的新格局。

  京城機電:“一企一策”完成企業産業轉型

  北京京城機電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京城機電”)加快公司高端製造業向高精尖轉換,低端低效産業完成疏解和退出,全力盤活房地資源推動企業向現代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産業轉型。

  2014年初,公司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則,分析問題制定方案,推進落實各項改革措施。其中北京畢捷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停止了在京全部電機生産業務,以主要設備等存量資産持股新三板企業山東力久公司,利用騰挪出的房地資源發展文化創意産業,近千名員工實現轉崗就業;北京市電線電纜總廠通過股權投資,將生産基地轉移到浙江台州發展線纜上游産業,在京製造業務也全部終止並穩妥安置了職工;北京京城新能源有限公司原在北京的大電機生産製造也成功轉移至甘肅酒泉生産基地;北京天海工業公司整合資源,低端産品轉入山東生産,把昔日的競爭對手變成現在的合作夥伴,低端産品一舉實現盈利,中端産品向天津、廊坊、上海轉移,成功打造了通州漷縣新的生産基地。

  一系列改革舉措,使京城機電完成了旗下大部分企業的産業轉型。截止目前,新業態下的畢捷公司不僅延續了原産品品牌的生命,而且利用騰挪出的9.6萬平方米的房地資源,成功打造了京城升級版創意産業園區,園區企業産值收入逾百億,創造了近萬個就業崗位。2015年,虧損多年的畢捷公司將實現扭虧為盈。(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