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德州納入京津冀規劃幕後:擊敗大同等3市勝出

  • 發佈時間:2015-07-20 15:31:39  來源:齊魯網  作者:孔冠軍 王佳亮 徐曉雪 周樹茂  責任編輯:李春暉

  

1

  

德州“一區四基地”戰略地位確立。

  7月12日,德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陳飛主持召開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聽取有關部門工作情況彙報,研究部署下一步推動工作措施。7月17日,德州市在北京舉行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合作懇談會,並舉行30個項目的簽約儀式。此前,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援山東德州建設京津冀産業承接、科技成果轉化、優質農産品供應、勞動力輸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態功能區”。德州作為山東全省唯一納入規劃的城市,“一區四基地”戰略地位正式確立。那麼,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將對德州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德州最終以何優勢脫穎而出?又將如何更好的融入京津冀以實現協同發展?齊魯網記者以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山東德州為樣本,對此展開了走訪調查。

  每天來往德州與濟南的火車有79個車次,最快的不過24分鐘,最慢的也僅2個多小時。從濟南出發,經過20多分鐘的高鐵,記者便到達德州。

  7月中旬,驕陽似火,記者在德州奔走。與以往不同的是,在街頭巷尾,只要提到京津冀協同發展,很多人都能與記者説上幾句。此前,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援山東德州建設京津冀産業承接、科技成果轉化、優質農産品供應、勞動力輸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態功能區"。德州作為山東全省唯一納入規劃的城市,"一區四基地"戰略地位正式確立。

  發酵一年塵埃落定 德州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

  7月17日,德州市在北京舉行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合作懇談會,邀請國家部委、北京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和科技、企業界嘉賓出席,並舉行項目簽約。這是德州正式納入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城市後首次到北京開展對接活動。

  實際上,在2014年就曾傳出京津冀規劃擴圍的消息,與德州一塊進入國家發改委視野的還有山西大同和內蒙古赤峰、烏蘭察布3個城市。

  2014年4月,《德州日報》消息稱,日前,國家發改委初步提出將德州列為京津冀一體化城市,與首都經濟圈共謀合作發展。此次規劃納入的還有山西大同和內蒙古赤峰、烏蘭察布3個城市,德州主要功能為打造優質農副産品供應基地、産業轉移承接基地和生態屏障。

  據山西省政府方面的一位官員介紹,去年1月中旬,國家發改委曾組織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遼寧七省(市、區)的發改委負責人,研究討論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擴圍問題,初步達成的意見是將山西、內蒙古、山東、遼寧的部分城市納入進來。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來自內蒙古、山東等省份的一些參會代表,也提交了相關參與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議案、提案或建議。

  京津冀一體化驟然升溫,越來越多的地市積極與之對接,以便搭上協同發展的戰略快車。德州市作為山東的"北大門",對接京津冀和環渤海經濟圈的橋頭堡,獨特的地緣優勢,讓德州與京津冀緊密相連。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考驗,德州最終脫穎而出。

  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在德州調研時提出,“要倣照支援西海岸新區的做法,以省委省政府或省政府的名義出臺指導性意見,支援德州推進一區四基地建設”。

  “要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主動對接京津,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促進各項工作。”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郭樹清5月10日至11日到德州調研時如是強調。

  在6月13日,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宗國英率隊到德州考察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特別是德州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四基地一功能區'的作用愈發彰顯,雙方合作又迎來新的戰略機遇。” 當時德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吳翠雲的發言中就透露出了德州定位。

  而在一週之前的7月12日,德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陳飛主持召開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聽取有關部門工作情況彙報,研究部署下一步推動工作措施。他在會上指出,要抓住機遇,用足用好上級政策支援,把德州市更多地項目列入國家盤子,爭取最大限度地享受政策紅利。要積極爭取省裏出臺新的政策,特別是在平臺建設、載體建設和既有政策方面加大向德州傾斜力度,充分利用好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遇。要爭取更多政策空間,允許我們在産業推動、科技創新等方面出政策、搞試點、做創新。

  4市同臺競技 為什麼德州勝出?

  為什麼不在京津冀三省市範圍內的山東德州會被納入?德州市委一位工作人員向齊魯網記者透露,時任德州市委書記雷建國曾提出德州“南融北接”發展的大格局,其中“北接”主要指融入京津冀發展。直至今年召開的德州市兩會上才正式提出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概念。《政府工作報告》中寫道:“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初步定位我市為 ‘四基地一功能區’,帶來新的政策紅利。”並提出“圍繞打造京津冀産業轉移承接基地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基地,集聚要素資源,突破關鍵領域,培植壯大十大産業集群,把德州發展根基建立在堅實的實體經濟之上。”

  該工作人員表示,雖然期間領導有所調整,但是德州的很多工作是連續的、銜接的,並且越來越受重視,先天謀劃與現在國家戰略不謀而合。

  目前,德州市作為山東省唯一一個納入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城市,已經成為山東省對接國家京津冀一體化戰略的橋頭堡。全面對接京津冀,對德州乃至山東省産業轉型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山東發展研究院副教授李少星認為,山西大同和內蒙古赤峰、烏蘭察布都具有與京津冀地區空間距離較為接近的特點。歷史上和現實中與北京、天津以及冀北地區的經濟社會聯繫也較為緊密。但德州與它們相比,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這個問題上,除空間接近的共同區位特點外,還具有水土、生態等自然地理的同一性,明顯的區域共同意識,符合我國經濟發展格局等方面的特色。

  在接受齊魯網獨家專訪時,李少星表示,這次協同發展已經真正打破了行政區劃的限制,但如果又把協同範圍局限在兩市一省的範圍內,將只會是一個新的畫地為牢的形式。尤其是中央耗費了如此多的政治資源,如果不能奠定一個科學合理的空間協同框架,將事倍功半。因此,這次能夠把德州納入協同範圍,為京津冀地區各類功能的合理佈局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從而更好地滿足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

  對山東省而言,以德州為代表的魯西、魯北地區,在經濟發展水準和品質方面都相對滯後。今次能夠推動德州積極參與到京津冀功能重新組織與佈局的大進程中,無疑將為魯西、魯北地區注入強大的發展動力,從而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産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記者注意到,2014年,德州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産業集群、生物技術産業集群、新材料産業集群、電子資訊産業集群、農副産品(食品)深加工産業集群、裝備製造産業集群、紡織服裝産業集群、綠色化工産業集群、商貿科技金融産業集群、文化體育旅遊産業集群十大産業集群培植取得重大進展。未來,3至5年時間,將形成百億級企業、千億級産業、萬億級規模,即每個産業都有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的龍頭企業,每個産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千億元,十大産業集群總體規模超過萬億元。

  優勢明顯並不意味著可盲目對接。十大産業集群與“京津冀産業承接”、“科技成果轉化”這一基地定位不謀而合,而在北京舉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合作懇談會上集中簽約的30個項目也可得以良好銜接。7月17日,智慧城市等總投資高達417億元的30個項目在儀式上集中簽約。這批項目共涉及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電子資訊、生物技術等多個産業,絕大部分來自京津地區,且半數項目投資在10億元以上,其中落戶平原的航空産業園區基地項目投資規模最大,達100億元。

  以農業産出為例,德州常年糧食産量佔山東省的六分之一,畜牧業産值佔農業總産值的比重高達46%。2014年,德州糧食生産實現 “十二連增”,總産達173.7億斤,連續三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産先進單位”稱號,現代農業穩步發展。李少星認為,農業方面的優勢並不是德州入選的唯一條件。

  德州市農業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德州將以國家級新型城鎮化和現代農業示範區 “雙試點”為契機,以建設京津優質農産品供應基地和高素質勞動力培訓輸送基地為依託,深化農村各項改革,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走産品安全、産出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而在"優質農産品供應基地"定位中提出,要建設優質農産品供應基地,主要建設糧食、油料、畜禽、果蔬、酒品、木材加工等六大農産品供應基地。

  據德州市發改委工作人員介紹,國家發改委將德州市列入京津冀一體化城市,不僅得益於德州市的區位交通、資源豐富等優勢,還因為良好的産業基礎及發展平臺。今年,德州市重點打造農副産品(食品)深加工、裝備製造、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等十大産業集群,加快建設生態低碳發展高地建設,這都為德州市與首都經濟圈的産業承接和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德州市擁有1個國家級開發區、11個省級開發區,為承接京津冀等地區的産業轉移打開了發展空間。

  上述德州市委工作人員表示,通州升級為北京行政副中心,保定已被納入京津冀中部核心功能區,而德州"一區四基地"的定位勢必會對德州對整個京津冀産生深遠的影響,“到底能産生多大的影響,還要經過時間的考驗。”

  據悉,目前《德州市人民政府加快建設京津冀"一區四基地"實施方案》已進入送審階段,送審稿中對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進行了詳細陳述。

  德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陳飛要求德州市發改委牽頭做好實施方案的完善工作,力爭“一區四基地”建設儘快取得突破性進展。市經濟合作局要做好在京項目簽約活動的前期準備工作,爭取取得新成效。

  當"北京"搬離北京 德州欲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

  7月14日,北京規劃委明確表示,將有序推動北京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整體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轉移。至此,通州作為北京市副中心的"新身份"正式亮相,也標誌著北京政府搬遷的"十年傳言"最終成真。

  17日,北京發改委主任盧彥表示,一般説來,凡是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功能都可以認為是非首都功能,將對存量進行有序疏解,全市將有55%行業被禁限。歸納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四類:一般性製造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和區域性批發市場、部分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業性服務機構。

  前述德州市委工作人員向記者舉了一個例子。比如北京要轉移100億的産業資源,這其中或許只有40億元的項目適合德州,其他可能更適合河北或者天津。“怎麼把讓40億元的項目爭取過來,然後落地、生根、良性發展,是要著重考慮的問題,樂觀而不能盲目。”

  政府層面已經走在前列。7月16日至17日,省委常委、德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吳翠雲,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陳飛率隊赴京展開闔作交流活動,並在京舉行德州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合作懇談會。

  吳翠雲説,《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正式頒布實施,為德州市全面對接北京、全方位融入京津冀注入了強勁動力、提供了難得機遇。我們將按照規劃的功能定位,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産業轉移,全力實施“一區四基地”戰略建設,努力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將繼續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聚焦京津冀開展全方位的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活動,推動雙方經貿合作結出豐碩成果、人才交流再上新的臺階;將繼續用智慧和坦誠為廣大投資者在德州創新創業提供優質服務,讓廣大客商在德州投資安心、生活舒心、發展更有信心。

  懇談會上舉行了30個項目的集中簽約儀式,智慧城市等總投資高達417億元,絕大部分來自京津地區。此前,德州市招商引資項目30%來自京津地區,兩地聯繫越來越密切,交往越來越頻繁。

  與此同時,基層也已經行動起來。在德州市夏津縣渡口驛鄉,記者趕到時,工作人員還在忙著測繪,為潤津新能源項目啟動做準備。該項目於今年4月獲批,由北京天潤新能投資有限公司投資25億元,預計年發電量達5億千瓦時。

  面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如何走好對接這盤棋?夏津縣委書記王春利給出答案:發揮自身優勢,了解對方需求,明確發展定位,做好對接文章。在這一思路指導下,該縣明確了三大定位:打造農副産品深加工基地、産業轉移承接基地、生態旅遊目的地。

  糧棉油加工是夏津縣傳統優勢産業,依託中國植物油加工示範縣、中國麵粉大縣的招牌,他們把市場瞄準京津冀,並加入科技創新元素,成為該地區重要的農産品深加工供應基地。

  17日,在山東鑫秋家紡有限公司,記者見到工人們正在忙著把生産出來的被子打包發往北京。該公司開發出無農藥殘留、採用有機印染、可水洗的棉被,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其在北京開設分公司,年銷售額達400萬元。山東鑫秋家紡有限公司經理莊秀珍向記者表示,借助德州納入京津冀規劃這一契機,將適時調整市場佈局,積極融入京津冀市場。

  而在全國人大代表、德州寶麗潔公司總經理焦文玉看來,德州以積極的姿態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將為京津冀地區各類功能的合理佈局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從而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産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高素質勞動力培訓輸送基地”提出,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服務體系,形成上下貫通、城鄉一體的勞務輸送網路,建設勞動力輸送基地。力爭每年對3.5萬名勞動力開展就業。

  這與焦文玉的想法一致。其公司90%以上的員工都是平凡而普通的“4050”人員,大多是農民和貧困家庭的人員,屬於社會上最基層的弱勢群體,是一個勞動密集型弱勢群體。德州“一區四基地”戰略地位已經正式確立,寶麗潔公司將借這大好時機,發揮聰明才智,努力積極進行服務業轉型升級,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培訓出更多品德好、素質高、技能高的社會技能人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