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雷菊芳:民族醫藥的守望者

  • 發佈時間:2015-07-17 00:32:5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樸素的灰白色襯衣,合腳的布鞋,灰白的頭髮隨意挽在腦後,未施脂粉。

  在北京的一家素食餐廳見到雷菊芳,這位所創辦企業市值以百億計的女企業家,卻並無半點傲人的氣場,年過半百的她此刻更像一位親切的長者,平和且淡然。

  “就財富而言,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有多成功。但作為一個企業,永遠處在一個選擇的過程中,有可能把好事做成壞事,或者有些東西識別不了,所以必須時刻提醒自己。”她説。

  民族醫藥的守望者

  公司的人都稱呼雷菊芳為雷工,因為她是個工程師。一路走來的創業歷程,她沒有過人的行銷手段,骨子裏卻有一股子韌勁。

  因為機緣而和西藏結緣,恰恰是西藏的這段經歷,雷菊芳經常看到當地的醫生給藏民看病,親眼見證了那些看似平凡的小藥丸和藥貼,治好了很多讓醫生頭痛的疑難雜症,同時她也被飽含智慧和科學的傳統藏醫藥深深吸引。

  “西藏真的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不僅僅是純凈的原藥材,更多的是文化和療效成就了藏藥的地位和尊嚴。”雷菊芳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一方面看到當地藏藥資源如此豐富,藏醫外治跌打損傷、風濕疼痛效果很好,除了涂藥水,還有藥浴、貼的、擦的、熱敷的都有,但另一方面,但這些治療方法在現代社會使用起來很不方便,而藏醫大多是當地口口相傳,缺乏大規模普及的條件。

  雷工告訴記者,從那個時候開始,她就決定創辦奇正藏藥,其實就是做一件事情,通過用現代工業的技術對藏醫藥加以改進,搭建一個橋梁,把藏藥和藏醫文化傳承到更遠。

  “做産品,其實最後做的就是良心,只有理念正、産品正,企業才能正,才會打造出真正意義上的品牌並在市場立足。”雷工説。

  古代兵法家孫子的一句話:凡戰,以奇勝,以正合。奇正之術,不竭于江河。回憶起當時第一次給奇正消痛貼推廣的時候,雷工告訴我們,新産品問世後,沒有好的行銷方法,只能免費給人試用。考慮到運動員因為訓練的特殊性,對止痛消炎的需求明顯,這也成為雷工市場推廣的敲門磚,從八一籃球隊到國家體育總局,雷工帶著這些神奇的藥膏,住在體育總局招待所的地下室裏,每次住上五六天,跟隊醫見見面,跟教練見見面,指導運動員用藥。

  “讓我驚喜的是,醫院、運動員……哪需要我們就把藥送到哪,最後80%以上都給了我們訂單,這就説明,療效是産品最好的廣告。”雷菊芳告訴記者,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來,奇正藏藥一直堅持經典方劑、道地藥材、創新工藝、科學驗證、大眾傳播的藏藥開發之路,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有效、貨真價實的藏藥和原生態健康産品,一步一個腳印奠定了以産品誠信為根基的企業文化的原因所在。

  在“商業”和“倫理”中取捨

  雷菊芳總説,自己最遺憾的事情就是太忙,沒有太多的時間能靜下來體悟人生。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她時常用因果來提醒自己。“任何企業文化,經營的事業,一定要相信因果,無論國企還是民企,都要心懷安定,如履薄冰,要有底線和原則。”雷工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有人可能認為,只有當國企老總才會有私心,因為資産是國家的共有的,而民營企業的老闆則不受約束,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民營企業發展越大,老闆和企業的發展也會存在矛盾,這個時候就需要你做任何選擇時保證出發點一定要是好的,有善因才能結善果。

  特別是在做很多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在商業和倫理方面有明確的界限。雷工講了這樣一件事,幾年前,西藏有一位有名的專家研製出了一個以雪蓮為主材的藥,用來治療燙傷,效果非常好,已經完成臨床並準備批量生産,希望和奇正合作,轉讓成本非常低,但是這個看起來非常划算的好項目,奇正最終卻放棄了。

  “主要原因就是雪蓮作為藥材,在西藏是瀕危的,奇正一旦大規模生産,必然會造成對雪蓮需求的激增,很多當地人會為了經濟利益而瘋狂採集,從而加速這一珍貴資源的枯竭,或者最終只能通過找替代品降低標準,這對於消費者而言又是不負責任的。”她説。

  “雪蓮可能長在海拔四五千米的地方,拔掉一個就沒了,過幾年才能長出來。”在雷菊芳看來,做藏藥,一定要考慮對於環境的影響,不能讓自己的利潤建立在傷害環境的基礎上,這就是一個企業的判斷和取捨。

  雷菊芳告訴記者,自己總在想,這麼美麗和神奇的西藏土地上,我能為她多做點什麼。也正恰恰是這樣的一份堅持,讓雷菊芳和她帶領的企業一路走來收穫頗豐,“奇正藏藥”同時獲得國際發明金獎,入選非處方藥重點品牌,列首屆OTC産品排行榜中藥外科類第一,成為全國馳名商標。在此之外,雷菊芳還在堅持自己的公益事業,在藏醫藥領域踐行光彩事業十幾年,從捐建公路,扶助孤殘到參與光彩事業,在自己的企業形成持續承擔社會責任的機制,2007年,在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下設立了“西藏文化傳承與保護專項基金”。截至目前,奇正累計投入近9000萬元用於各項賑災、扶貧、西部和藏區醫療、教育等公益事業的發展。2003年,她將奇正的第三座藥廠建在國家級貧困縣榆中。相比將藥廠建在其他較發達地區,建在榆中就意味著奇正每年要多投入600萬元。而奇正已經連續數年成為政府表彰的納稅誠信企業,入選最新中國私企納稅百強榜。

  被忽略的寶藏

  “除了藏藥外,最近我們還研究考察了很多其他民族藥,非常神奇。”雷菊芳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藏藥結緣讓她開始慢慢對民族醫藥産生了興趣,而她花了很多時間走訪了很多民族,很多地方特色的醫藥無論從效果還是成本上來看,都非常具有開發和推廣價值。雷工説,“我希望奇正可以慢慢做這樣一件事情,除了藏藥以外,還能把更多好的其他民族的藥也可以逐步推廣到市場上來。”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在她看來,民族藥是我國傳統醫藥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民族醫藥發展存在著不少困惑。一是投入開發資金較少;二是民族醫藥藥材多是地方特色植物藥,産量多少不一,不利於民族藥的生産。

  她對記者坦言,民族藥的資源問題一直被認為是關鍵的“瓶頸”問題。以藏藥材為例,儘管有不少科研院所和企業在開展種類多樣的資源保護與研究工作,但多數停留在瀕危物種的種植撫育技術攻關、小規模基地建設方面的保護與開發還處於相對原始樸素的起步階段。

  如何來保障民族藥資源可持續性發展?雷菊芳告訴記者,首先,應該開展民族藥用資源的調查,掌握常用品種和稀有瀕危品種的資源狀況,並在市場準入源頭設立標準。比如,在未來3年內,科學、客觀地理出如下三大目錄:可開發利用的品種、可開發但應受到一定限制的品種,禁止開發利用的生物資源;其次,引進權威的國際、國內科研機構和專家團隊,加盟到我國民族藥藥材資源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事業中;再次,積極調動生態貿易領域的企業和産地居民的參與,確保此項工作在産地居民和産業經濟中真正紮下可持續發展的根子。在雷菊芳看來,應大力支援民族藥進入醫保目錄,從而進一步縮小民族藥與同行傳統中醫藥企業的差距。

  “疼痛管家”網際網路新嘗試

  “我的一些老同學們,很多都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和以前不同的是,他們在微信上非常活躍,這也讓我看到了,網際網路真的在不斷地改變著人的生活方式和習慣。”雷菊芳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雷菊芳告訴記者,奇正一直都紮根在疼痛領域,並且産品的認可度很高,下一步希望將網際網路的思維和産業發展結合,構建一個更為完善的類似“疼痛管家”這樣的新産業鏈。“比如通過這樣的一個網際網路嘗試,可以幫助病人進行快速的自我診療判斷,並按照症狀推薦合適的治療方式和用藥建議。”雷菊芳告訴記者,其實很多老年人身體的部位疼痛都具有共性,我希望構建這樣一個網際網路的平臺,把這些有同樣疼痛症狀或者相同年齡的人集中起來,他們可以相互成為諮詢師,形成一個社群,同時還可以進行快速的專家諮詢,給出一個整體的治療方案,比如以七天為週期的,包括一些外治的穴位按壓。

  在她看來,一旦形成這樣的社群,也可以慢慢幫助家庭減少困難和麻煩,提高生活品質,特別是有很多的同病相憐的人,他們可以互相交流,有很強的社交屬性“我希望將來的奇正,在網際網路改變生活方式的時候,能夠通過網際網路,來擴大民族醫藥的輻射半徑,能夠更系統的有效的幫助更多的人。”雷菊芳説。

  (張浩對本文亦有貢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