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寧中醫藥民族醫藥闊步前行

  • 發佈時間:2015-03-19 06:34:34  來源:南寧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的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積極發展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政府對中醫藥以及民族醫藥事業所取得成績的明朗態度不言而喻。打造健康中國,離不開中醫醫療水準的提高。

  南寧市衛計委中醫藥管理科科長曾偉表示,“今天的南寧中醫民族醫事業著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規模:從量變發展到質變

  “改革開放前,看中醫就到水塔腳中醫院,那裏有位姓黃的老中醫醫術很準的,每次去都要早早地排隊……”今年76歲的“老南寧”吳阿婆回憶道。她口中的“水塔腳中醫院”坐落在新華街28號,很小很簡陋,是現在的南寧市中醫醫院新華分院的前身,也是當時南寧唯一一家自己的中醫醫院。

  2011年,市政府在機構改革中恢復設置中醫藥管理科;2012年,市政府成立了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領導小組,逐步健全了中醫藥民族醫藥管理機構;2012年,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南寧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的決定》《南寧市壯瑤醫藥振興計劃》和《南寧市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八大重點工程實施方案》3個重要文件,明確了宏觀的發展思路,落實了具體的發展措施。

  隨著管理機構和扶持政策的逐步完善,南寧市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發展迅速。告別了過去規模小、數量少、人員少、力量薄的年代,也告別了首府無三級甲等中醫醫院的歷史。至今已擁有一家三級甲等、7家二級甲等中醫醫院。近3年來,累計在全市123個鄉鎮衛生院和35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了中醫民族醫科,基層醫療機構中醫科覆蓋率由原來的35%左右提升到現在的95%以上。在1200多個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配備了中醫診療服務包。

  每每談及此,曾偉都會無比驕傲,他告訴記者,南寧市已擁有3個國家級、12個自治區級中醫民族醫重點專科和25個自治區級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建設重點項目,2014年又新增建設9個自治區級中醫民族醫重點專科。其中,市中醫醫院“腦病科”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針灸科”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建設專科,武鳴縣“壯醫科”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培育專科。“可以説,中醫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持續加強,呈現出了大發展、闊步進的勢頭。”

  服務:體系和能力邁上新臺階

  幾代中醫人,30年風雨兼程。近幾年,中醫藥人才培養穩步推進,中醫類別執業醫師隊伍人數迅速增加到1200多人。中醫藥名醫層出不窮:全國著名針灸學家朱璉嫡傳弟子韋立富主任醫師、南寧市名老中醫黃道存長子及傳人黃幹誠副主任醫師……人才隊伍的日益壯大,是提升服務能力的有力保障。

  在南寧市東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拿科,前來就診的病人絡繹不絕。李大姐告訴記者,她家住在附近,日益加劇的工作壓力讓她時不時偏頭痛和失眠,醫生運用針推綜合療法給她治療後病情得到明顯改善,每次花費不到20元,真是既方便又實惠。

  目前,南寧市基層中醫服務能力已大幅提升,構建了以中醫民族醫醫院為主體,社區、農村衛生機構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為基礎的多層次、多形式的中醫藥壯醫藥服務體系。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00%的鄉鎮衛生院設置了中醫民族醫科,96%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70%的公立村衛生室能提供中醫藥壯醫藥服務。3000多名鄉村醫務人員、100%的鄉鎮衛生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能夠分別掌握和運用4種和10種以上中醫藥壯醫藥診療技術為老百姓服務。

  “儘管當前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步入了快速上升期,但還面臨著不少發展問題。”曾偉説,比如中醫醫療機構基礎設施總體落後、醫保“三基目錄”中具有廣西民族特色的壯醫項目壯藥品種佔比太少、中醫藥壯瑤醫藥産業自身不完善等,但他堅信,中醫藥民族醫藥的“簡、便、驗、廉”的特色優質,將會一如既往地為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發揮積極作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