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凱歌下山“霸王”一去不復返

  • 發佈時間:2015-07-10 09:32:03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特約記者 程喆

  陳凱歌的《道士下山》無疑是這個暑期檔最受期待的電影,首周累計票房輕鬆過2億元的成績也沒有辜負這份期待,但電影口碑似乎成了第五代導演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陳凱歌一生為兩部影片所累,即《霸王別姬》的巔峰和《無極》的深谷。在“後無極”時代,陳凱歌就如困在半山腰上的“道士”,充滿了矛盾和糾結。

  口碑下山

  《道士下山》的票房是成功的,上映首周3天就獲得了2.33億元的票房,比前作,即2012年首周3天獲得4270萬元票房的《搜索》高出了近446%。但《道士下山》的口碑卻遭遇了如潮差評,豆瓣電影評分為5.6分,在陳凱歌電影裏僅高於2005年《無極》的4.5分。

  陳大導演又栽跟頭了。每到這時,關於《霸王別姬》的小道八卦又會滿天飛。比如“代拍説”,傳聞陳凱歌的父親陳懷凱一直待在《霸王別姬》的拍攝現場,盯著兒子拍攝;比如“品位説”,2008年西安電影製片廠原廠長許還山在陜西西安開辦了一個電影編劇研修班,參加講座的有《霸王別姬》的編劇蘆葦。蘆葦透露,《霸王別姬》是李碧華的小説,當時投資人徐楓提出拍李碧華的小説《霸王別姬》,蘆葦認為這是二流小説,陳凱歌認為是三流小説。陳凱歌不想拍,他有另外一個題材。不過,徐楓態度很強硬——上千萬元的投資必須拍這個,你有任何夢想,把這個拍完再説。

  《霸王別姬》可謂集合了當時電影界各個領域最頂尖的人物,其中蘆葦被視為最大的功臣。根據蘆葦的回憶,這部電影“我一共寫了99場戲,他(陳凱歌)只拿掉了2場戲,這是我寫過的所有劇本中唯一完全按照劇本拍的” 。

  對了,《道士下山》的編劇是陳凱歌,《無極》的劇本也是陳導寫的。

  憶名導“崢嶸歲月稠”

  能想像《無極》和《霸王別姬》,《活著》和《三槍拍案驚奇》是同一個人導演的作品嗎?

  《活著》和《霸王別姬》至今仍然分別是張藝謀和陳凱歌最好的電影。上世紀90年代,以他們為代表的第五代導演創造了中國電影的一個高峰。但在此後的十幾年時間裏,這些走向商業大片的第五代導演日漸疏離。儘管他們創造了一系列的票房神話,但對他們的批評也日益尖銳。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電影總是容易出精品,沒多少大導演,沒幾家電影公司,資源很少,所以一旦有了項目,用的都是最好的資源。現在的電影市場按説是越來越大了,反而各懷鬼胎,只想迎合市場,電影反倒拍不好了。

  蘆葦説過一句話:“我很幸運,在我跟張藝謀、陳凱歌合作的時候,正是他們藝術上最純潔的階段。那時候,我墜入了幻境,覺得我們終於起步了。可我沒想到,那就是我們這一代的終點。”

  再無“霸王”

  這是第五代導演整體的尷尬,即使他們後來拍出藝術品質可稱為中上等的《梅蘭芳》《趙氏孤兒》《歸來》等,亦無法阻止“人人都是影評人”的網路時代對他們的冷嘲熱諷。

  平心而論,這些作品如果出自一個青年導演之手,或許不會受到這麼多苛責,反而會有許多讚美。可惜電影界就是這麼殘酷,因為你有這樣的才華和才情,曾經出過好作品,觀眾的期待自然要高一些。

  名導們明顯還是有野心的,張藝謀拍了《金陵十三釵》和《歸來》,就是想證明自己仍然有憂國憂民的人文情懷。《道士下山》同理,陳凱歌再一次努力“夾帶私貨”,實現夢想,讓它包含了很深的隱喻和象徵,表達了其對“出世”和“入世”的思考。

  馮小剛曾説,像陳凱歌這麼陽春白雪的讀書人就該留在象牙塔裏,思考哲學的大命題。當讀書人走出象牙塔,即便再有藝術理想、才情和堅持,也無法、無力拒絕時代的主流,渴望在市場上獲得成功。

  陳凱歌一直緊跟時代潮流,3年前拍了《搜索》,3年後拍了《道士下山》,安排張晉和郭富城口口聲聲“不離不棄”,這多麼迎合當下的審美趣味。雖然描寫同性之間的感情,陳導在《霸王別姬》中就實踐過了,但不同的是,程蝶衣和段小樓是日久生情,張晉和郭富城則顯得有些生硬。

  在社會轉型的商業大潮中,導演們進退兩難。他們如果追趕潮流,和年輕導演拼當下題材“接地氣”,是難以和新一代觀眾産生共鳴的。他們不如揚長避短,多拍一些能夠體現“工業水準”的電影。

  這個時代的電影,少了“霸王”,更多的是“百花”。新老電影人在同樣的電影批評下進行生産,要求老一代導演們既要叫好,又要叫座,確實勉為其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