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市場踩踏風險正在逐步釋放

  • 發佈時間:2015-07-10 01:00:1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劉振冬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政策組合拳的連續出擊,股票市場的踩踏風險開始逐步釋放。7月9日,滬深兩市大幅反彈。當日,滬指報收3709.39點,漲203.08點,漲幅5.79%;創業板指報收2435.75點,漲71.70點,漲幅3.03%。兩市的反彈不僅活躍了交投、改善了投資者預期、恢復了市場信心,而且激發了市場內在的流動性。

  9日早間,銀監會出臺了四項舉措穩定市場,包括允許股票質押貸款展期、調整質押率,合理調整理財産品的預警線和平倉線,鼓勵銀行機構與證金公司開展同業業務,以質押融資方式支援上市公司回購股票等。央行9日亦表示,已向證金公司提供了充足的流動性。同時,證金公司已向21家證券公司提供2600億元信用額度。此前,財政部、國資委、證監會和保監會等部門也已紛紛表態。

  這一系列政策措施不僅改善了投資者預期、穩定了市場信心,更切實地為市場提供了充足的流動性,有效地減緩了市場的踩踏風險,防止風險由股市向債市、匯市、貨幣市場乃至境外市場等金融市場傳導,更有效地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監管底線。這些措施大幅緩解涉及近萬億市值的平倉壓力,很大程度上釋放了市場不斷下跌的做空動能,促進市場走向平穩。

  正如許多機構所判斷,此次股市大跌既是前期暴漲引發的估值調整,也是短期恐慌導致的流動性壓力。但是,這種流動性壓力能夠初步得到控制,是因為背後有銀行體系穩固的資金支援。

  許多證券公司也表示,經過前期拋售壓力,證券公司流動性壓力已經大幅減少。同樣,在經歷了3周30%的下跌後,融資盤拋售壓力也已經逐步化解。相對而言,封閉期的新基金仍面臨贖回壓力,但在大盤已企穩反彈情況下,基金的擠兌風險也已初步解除。金融市場連鎖反應壓力已經明顯降低。

  雖然風險正在逐步釋放,但是緊張時刻並未過去,上市公司大面積停牌導致的流動性壓力仍在。對於公募基金而言,如果投資組合中很多股票被停牌,為了應對日常贖回壓力,也需要將可交易股票拋售變現,以應付不時之需。因此,大面積停牌人為地把大量多頭變成了空頭。有專家建議,在指數開始企穩的時候,應引導上市公司有序復牌,以減緩大面積復牌可能引發的補跌和擠兌。

  目前看來,維穩市場的關鍵,一方面是穩定大盤,釋放空頭壓力,以堅決扭轉市場預期,這方面已初見成效;更為重要的是切實有效地改善流動性。無疑,銀監會的四項措施將給市場流動性打一劑強心針。監管允許股票質押貸款展期、調整質押率和平倉線的措施將有效地盤活存量流動性,而支援與證金公司開展同業業務,以及支援上市公司回購股票的措施也將給市場引進活水。另一方面,央行後期的介入將對市場起決定性的作用。此次股市危機雖然將平穩過渡,但未來的社會信用收縮將是大概率事件,還需要央行大膽降準、購債或者使用各種創新工具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增強投資者對於國內經濟和金融市場的信心。

  初步判斷,引發金融市場整體動蕩的風險已經可控。不過,在政策托底之後,行情的修復還要更多依賴市場自發性的向上動力。調整後,前期亢奮的市場情緒將更為理性,市場估值也將回歸理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