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京郊有機肥廠的喜與憂

  • 發佈時間:2015-07-09 02:33:0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王東生

  砍下的爛菜幫子,拉秧的莖稈蔓葉隨意堆棄在大棚四週,雨後腐爛散發出刺鼻的臭味,臟水排入溝渠或滲入地下,污染了環境;遇上毒日頭曬乾的廢棄物支楞八翹,處理起來更是費時費力,有的農民無奈一把火燒了了事。如今,這個困擾農民的難題在北京市平谷區馬昌營鎮王各莊村的諾亞有機農場生産基地等處有解了,農業廢棄物經機械粉碎、旋翻機旋翻發酵處理後變成了綠色安全的有機肥。

  諾亞有機農場佔地1500余畝,其中蔬菜設施佔地650畝,每年産生的蔬菜秧子、爛菜葉子、根莖、雜草等廢棄物就有2000噸。一到蔬菜收穫季節,路邊、溫室大棚四週、邊角地堆滿了爛菜幫子、爛菜葉子。“焚燒污染大氣,垃圾場又不愛要,沒辦法,只能哪有空地兒往哪堆。”基地負責人張榮富搖著頭説,尤其到了夏天,十分容易孳生蚊蠅,極大地影響了周邊環境。他們也曾想過雇人、雇車來清運這些廢棄物,可成本太高沒能堅持下來。據統計,北京市僅蔬菜種植産生的農業廢棄物每年約有200萬噸,已成為菜農和當地政府的一塊心病。

  在京郊,遇到農業廢棄物處理難題的不在少數。為把這些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迴圈利用起來,減少環境污染,在市、區有關部門的支援下,諾亞有機農場通過項目支撐建起了農業廢棄物迴圈利用系統。平谷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張志剛介紹説,這套系統由粉碎機、發酵池、旋翻機和傳送帶等構成,農業廢棄物通過機械粉碎、堆漚腐熟、微生物菌劑和無害化處理工藝等技術手段,使易腐熟、難處理的莖蔓、爛菜葉、雜草等充分發酵,各種有害病菌、蟲卵、雜草種子全部被殺滅,發酵1個月後就變成了無臭味、無病菌的生物發酵活性有機肥料,年處理能力達4000噸。諾亞有機農場使用這套系統後,2000噸廢棄物生産出了三四百噸有機肥,全部投入蔬菜種植中,在有機園區實現了有機迴圈。

  而像這樣利國利民的好項目,在平谷區共上了8套,運作到今天大概有4套已停下來了。其他區縣情況大致如此,好項目為何難以持續下去。究其原因,主要是實際運作中有些問題靠農場和農民生産主體自身難以解決,生産企業處兩難境地。

  記者了解到,以“諾亞”為例,該項目每套加工設備加上配套設施下來在80萬元,具備日處理10多噸廢棄物能力,年處理能力是4000多噸,以5噸廢棄物産一噸有機肥計,日産兩噸有機肥,年可生産800噸有機肥。“諾亞”農場規模在北京算比較大的,每年自己廢棄物生産的有機肥也只有300-400噸産能,不能滿足需求,還要到外面買肥用,設備運作始終處於“大馬拉小車”,不能滿負荷運作。實際的産能不足造成生産成本過高,往往比買肥價還要高。在北京市場買一噸有機肥價格約為600元,而“諾亞”産一噸有機肥要在800-900元。張榮富給記者分析,由於項目配套在“兩頭”沒有完全落地,前面:“諾亞”用電接的是村裏的變壓器,每度在0.8元,而正常農業用電是0.68元每度。後面:産能不足需從周邊收集農業廢棄物來擴大産能,機械滿負荷運作成本才能降下來。這不僅承擔了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也能使項目完全運轉起來。但農業企業都是微利企業,靠自身消化周邊的收整合本實在難以承受。這一點恐怕是該項目實施中多座有機肥生産企業被迫停産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條因素。

  記者了解到,以“諾亞”現有設備生産成本而言,大約是電費佔電佔1/3,人工運作成本佔1/3,肥料生産中分揀薄膜、繩頭佔1/3。每噸有機肥生産要高於專業生産廠1/4,甚至1/3不等,買肥用比自己生産還要便宜。如果北京所有項目肥廠為滿負荷運作由企業到周邊收集農業廢棄物,僅用車、雇人一項費用就要年再多支出20多萬元。

  既然買肥用比自己生産還要便宜,那麼為何“諾亞”還要每年多付一二十萬元堅持自己生産呢?張榮富講:“一個是自己承擔的一份環保的社會責任,再有一個就是為保障生産品質要求我們這麼做。我們買的肥用著還不是十分放心,我們自己有牛場,在有機肥中加上一定量的糞肥,肥料的氮磷鉀和炭元素等肥效就平衡了。自己成本高就是因設備運作不足,如果能全運作起來,成本肯定會大幅降下來。那麼農場周邊環境好了,生産品質也好了,那該多好啊。”

  “諾亞”的例子告訴我們,如果有關部門在政策上可以對項目實施中更加精細化,讓好項目能“一竿子”插到底,落到實處,項目就可以穩步推進。像“諾亞”這類的項目扶持只要再向後延伸“一公里”,好項目就會有好效益。環境保護是企業的責任,更是社會的責任,不能讓企業,特別是涉農企業承擔起過多的社會責任。那樣,微利的農業企業是難以承受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