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護膚品微商渠道信任度低

  • 發佈時間:2015-07-08 15:33:05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李子晨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零售企業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越來越重視了。這不僅是因為消費行為透露著消費者的喜好和商品的流向,也能指導零售企業的銷售策略和發展戰略。日前由天津市消費者協會牽頭,聯合20家消費維權單位發佈的《護膚品消費行為調查報告》,或許就能給關注“顏值”、服務美麗事業的化粧品企業很多啟示。

  這項調查覆蓋了天津、北京、上海、重慶、大連、廈門、青島、深圳、瀋陽、長春、哈爾濱、南京、杭州、濟南、武漢、廣州、成都、西安、昆明等城市的消費者,在一個月的時間裏,他們在中國消費網、安全聯盟等網路平臺上參與“護膚品消費行為有獎調查”活動。結果顯示,目前,消費者對中檔化粧品的消費需求佔據了市場主流,同時他們對護膚品價格的敏感度正在降低。隨著消費者購買護膚品的渠道正呈現多元化趨勢,快速觸網的企業已經嘗到了銷售增長的甜頭,但仍有超過七成的消費者擔心在網上買到假冒偽劣的護膚品。

  價格敏感度在降低

  就消費者對護膚品價位的選擇來看,統計顯示,46.96%的消費者平均每月購買護膚品的支出在100元~500元,38.19%的消費者平均每月支出在100元以下,11.1%的消費者平均每月支出在500元~1000元,僅有3.75%的消費者每月支出在1000元以上。從數據上可以看出,每月在護膚品上投入超過500元的消費者僅佔14.85%,這説明中檔化粧品目前佔據了護膚品市場的主流。

  同時,雖然6月1日我國降低護膚品進口關稅稅率高達60%,但報告顯示,59.97%的消費者並不知道關稅下調能給自己節省多少錢,另有70.95%的消費者表示關稅下調對自己選擇護膚品影響不大,這説明消費者對護膚品價格的敏感度正在降低。

  此外,雖然消費者舍得在“面子”上花錢,但是調查也發現近八成的消費者並不十分了解自己的膚質狀況。對於膚質可以進行專業檢測,有47.86%的消費者對此表示“不了解”。因此,報告建議,如果加強消費教育和消費引導,讓這部分消費者清楚了解自己的皮膚,了解如何選擇護膚品,那麼,他們將成為更具潛力的消費群體。

  消費理性提升

  目前市場上各品牌的護膚品層出不窮,但真正能贏得消費者忠誠度的卻不多。報告顯示,僅有16.86%的消費者表示“只固定使用某個品牌的護膚品,不打算更換”,多數消費者屬於幾個品牌換著買或還在尋找更適合的品牌。而在調查受眾對新款護膚品的態度時,61.98%的消費者選擇“先看市場反應,不會積極嘗試使用”。

  同時,隨著消費者獲取護膚品資訊的渠道越來越多,他們變得越來越理性。調查顯示,57.1%的消費者在選擇護膚品時僅受到廣告的“一點影響”,15.42%的消費者則“不受影響”,只有27.48%的消費者表示“影響很大”。另有65.14%的消費者表示不會因為喜歡某個明星而選擇他代言的護膚品。因此,在消費者的理性程度和成熟程度都在不斷提高的背景下,護膚品企業無疑要不斷地升級産品和創新服務,也要更加注重消費體驗和口碑傳播的重要性。

  購買渠道放心最重要

  隨著電商的崛起,護膚品銷售渠道已經走向多元化。調查顯示,除了商場、超市、化粧品專賣店仍是消費者最常使用的護膚品購買渠道以外,42.83%的消費者還會經常通過網購來選擇護膚品。

  但無論哪種渠道,消費者選擇的一個主要標準就是放心。從調查情況來看,消費者對“微商”這個護膚品銷售渠道顯然還不夠放心,67.22%的消費者表示“不願意通過微信朋友圈購買”,也僅有7.68%的消費者經常通過微信購買護膚品。同時,電視購物這一渠道也不讓人放心,僅有4.30%的消費者經常通過電視購物購買護膚品。對於消費者日漸接受的網購,仍有74.82%的消費者擔心買到假冒偽劣的護膚品。

  對此,85.15%的消費者認為網購護膚品應該支援“7日無理由退貨”。由此可見,如果解決了放心消費的問題,電商、“微商”的渠道前景應會更加光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