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純植物”成分的護膚品靠譜嗎?

  • 發佈時間:2015-06-17 01:30:5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打破砂鍋

  本報記者 管晶晶

  美容也許是女性永遠關心的話題,目前市場上打著“純植物”“純天然”旗號的美容護膚品琳瑯滿目。請關注——“純植物”成分的護膚品靠譜嗎?

  關注美容産品①

  編者按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容已經成為很多女性畢生的追求,而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地發展,各種打著科學旗號的美容産品也層出不窮,受到無數愛美女性的追捧。這些美容産品是否真的效果良好?産品宣傳是否真的具有科學道理?卻值得我們探究。從今日起,本版推出“關注美容産品”系列報道,為您一解疑惑。

  純植物、無添加、純天然……聽起來就那麼高端大氣上檔次。

  現在市面上號稱“純植物”的護膚品越來越多,很多人都信奉“純植物”的化粧品,認為這種産品無添加成分、無刺激,對肌膚有利無弊,是絕對安全的。那麼,真有“純植物”化粧品嗎?

  “純植物”護膚品多是玩概念

  在北京西單一家商場內,一化粧品專櫃導購給記者推薦了一款“純植物”的護膚品,記者卻從其成分表上看到甘油、丁二醇、琥珀酸二乙氧基乙酯等多種化學合成物,只有最後幾項標有薰衣草等幾項植物的提取物。

  而一般各種産品的成分表裏,成分排列順序是根據該成分的含量多少進行降序排列的,這也就意味著,在宣傳中最主打的植物成分,其實在該産品中含量是最少的。以化粧品製造的技術手段,目前能達到“純植物”的境界嗎?

  北京日化協會法規資訊部主任陶麗莉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我國,化粧品宣稱不能有“純植物”“純天然”等絕對化的詞語,首先就不能這麼宣傳。這種稱謂只是商家利用消費者的心理而設計的一種促銷手段。

  她介紹説:“有些化粧品中含有從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就宣傳成‘純植物’,但一般化粧品肯定還會有其他成分,比如要有防腐劑、香精香料等。可以説,市面上根本沒有百分之百純植物的化粧品。所謂的純植物化粧品,最多是含有植物萃取成分,而且添加的成分也可能很少。

  中國消費者協會和中國香料香精化粧品工業協會于2011年聯合發佈的《美白類美容護膚産品消費指引》顯示,化粧品由多種成分配置而成,其中包括多種化學成分,只用純天然植物提取物是無法製成護膚品的。中國香料香精化粧品工業協會秘書長張京原表示,商家對護膚品成分的“純天然”表述很不科學,這只是其宣傳産品的一個噱頭。“事實上,不是所有的純植物提取物都對人體無害,有些提取物若不經過加工,反而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張京原説。

  “不過,植物提取物現在確實是一個比較好的賣點,或者説是比較好的研發方向。也許,隨著科技研發的進步,將來有可能會出現植物成分比較多的化粧品。”陶麗莉説。

  添加的植物成分效果幾多?

  除了大打“純植物”牌,一些高端的護膚品牌也紛紛推出自己的各種植物添加産品,而這些産品的宣傳中則主要切中其添加的植物萃取精華作為賣點。

  一些護膚品添加的植物成分非常珍貴難得,如紅景天、天山雪蓮、聖母百合等,給人感覺非常高端;而另一些化粧品大牌産品添加的植物雖然並不難得,如紅石榴、竹瀝水等植物萃取精華,但也不妨礙其售價高昂,並成為其品牌的主打産品。那麼,這其中添加的植物成分能有多少?又能獲得怎樣的使用效果呢?

  “有專家指出,化粧品中功效性原料可能有80%為宣稱性的,15%—20%左右是具有一定功效的,只有5%是起到核心作用的。”陶麗莉解釋道,“具體産品不同會有差別,但有些宣傳添加珍稀植物成分的産品,可能只是概念性的添加,也就是説只添加了一點點,而這些極少的成分添加到護膚品裏,再塗抹到消費者的臉上,具體能起到多大的效果,確實也不好説。”

  “從目前化粧品市場來看,很多進口大牌與國産品牌價格差異很大,但事實上應該説功效的差別不是很大。但高端大牌的護膚品可能會做得更加細膩,香味更加怡人,使用體驗上更舒適更好用。”陶麗莉説。

  對此,北京日化協會秘書長趙華教授曾經有個形象的比喻,同樣是炒一盤菜,國産小品牌可能是加了點油和鹽,翻炒幾下就出鍋了;進口高端大品牌可能是有精細的刀工、恰到好處的火候、調味料也更加豐富,端出來的菜色香味俱佳,品嘗起來更加可口,但是吃下去的營養還是一樣的。

  護理肌膚需要“內調外養”

  陶麗莉認為,一般情況下,化學合成的成分可能效果更強一些,植物提取的成分可能會更溫和些。但是不能絕對的説哪個就好,哪個就不好。人需要根據自己的肌膚狀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産品,每個人的皮膚都不一樣,皮膚的狀態,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心情下,都會不一樣,自己用著舒適就好。

  一位長期從事美容護理的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因為使用化粧品不當造成過敏的女性朋友太多,“純植物”護膚品並不是萬能的,關鍵是要在購買之前諮詢其成分,了解自己是一種什麼樣的膚質。在買一款新的化粧品之前,可以先在耳後做個自我試驗,不要盲目跟風,要理性消費。同時建議,若是習慣了某種化粧品,就不要輕易地接觸另一種新的化粧品。

  其實,肌膚護理不僅僅是塗抹護膚品那麼簡單,更需要“以內養外”的全身心調理。陶麗莉認為:“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因為暴露在外,所以很容易被觀察到。皮膚的狀態與人的身體狀態、心情等息息相關。所以護理肌膚並不是簡單的塗抹護膚品就可以,而應該內調外養。”

  暴曬、飲食不節、生活不規律及吸煙等不良習慣均可導致皮膚出現各種問題。只有合理膳食,補充足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才有可能由內而外地實現肌膚美麗。護理肌膚不能只做面子工程,一定要由內而外去做。

  此外,陶麗莉提醒消費者,化粧品是沒有治療效果的,我國也不允許化粧品宣傳治療作用。有些護膚品牌宣稱抗菌、消炎、活血、解毒等醫療作用,並不符合宣傳規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