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點點手機,學車能訂制

  • 發佈時間:2015-07-08 05:35:39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見習記者 林雅琪

  記者 戴睿雲 通訊員 潘柯米

  本報訊 還記得學車的那些年嗎?約車難,教練兇,不管接,不管送,一到練車,教練就玩“放養”。

  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杭州小巴科技有限公司在杭州高新區(濱江)的眾創空間“高新匯”正式發佈了一款學車APP——“小巴學車”,就想治治傳統駕培業的這些弊病。

  打開“小巴學車”,它可以根據你所在的位置,為你匹配離得最近的教練。對教練不滿?你可以給教練打低分,或給“差評”;評分越低的教練生意越慘澹。學費一次繳清無法約束教練?現在,你可以隨學隨付,分期付款;這節課不滿意,下節課就可以換教練……

  “‘小巴學車’,就是要為駕培業做‘網際網路+’,讓學車不再難,讓駕培回歸培訓本質。”公司CEO胡衛東説。

  線上“訂制”線下學

  胡衛東從去年起就琢磨著“搗鼓”一款學車APP。

  這之前,他在傳統駕培業已經浸淫了13年,創建培育了浙江省內最大的駕駛培訓機構之一:杭州廣大駕校。雖然在傳統駕培業幹得風生水起,胡衛東卻並不滿足。

  “人們對駕培業的服務品質一直很不滿意,我也一直想改變。這幾年,移動互聯網創業大潮風起雲湧,今年,公安部表示,駕培的自主約考、異地考試也將展開改革試點。我覺得,機會來了。”胡衛東説。曾經在通訊行業有10年的從業經歷和海外商學院的教育背景,讓他比其他駕校負責人想得更遠。

  今年5月8日,胡衛東成立了杭州小巴科技有限公司。一個月後,“小巴學車”APP迅速上線。胡衛東帶著“小巴學車”,一個猛子扎進“網際網路+駕培”這片藍海。

  “目前,‘小巴學車’一共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教練版,一個是學員版。”胡衛東介紹。

  不管是教練版,還是學員版,“私人訂制”都是一大賣點。

  學員想要學車,只需下載“小巴學車”學員版,註冊、完成個人資訊填寫,就能立馬預約教練和培訓時間。“預約的過程類似于打專車。打開GPS,搜索附近的教練,選定教練,預約上課時間,預付一個課時的培訓費即可。”小巴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胡保坤邊演示、邊解釋。

  “一對一”教學也是“小巴學車”的特色之一。一個教練一個課時只能有一個學員預約成功,且上課下課都要學員確認,確保一節課、一小時,被你一人“承包”。

  教練想要“攬活”,也是一樣的流程,下載“小巴學車”教練版進行註冊。在教練證號、準教車型、所屬駕校等資訊審核通過後,教練就可以制定自己的“課程表”。這個“課程表”不僅包括上課的時間、地點,還包括上課的費用。

  學員和教練資源的合理配置,依靠價格杠桿。“週一到週五,學車的人少,教練可以降低課時費,吸引學員。雙休日是學車高峰期,教練可以提高課時費,實現分流。”胡衛東表示。

  教練線上開課,學員線上預約,線下資源線上上被打通。胡衛東説,小巴學車扮演的就是O2O中的那個2,這個2,就是要消除傳統駕培市場的資訊不對等,讓線下資源線上上得到合理分配。

  好評差評營造“生態圈”

  和大多數電商一樣,“小巴學車”重點在做“平臺”——把學員和教練兩方資源都集中到一個APP上,讓他們“看見”對方,然後,撒手,讓他們自我發酵。

  良性迴圈,是生態圈的特質。而實現這個特質的前提是,制定遊戲規則。

  “為了讓‘小巴’穩定運作,我們設計了評價和付款兩大系統。二者的核心都是為了實現‘共贏’。”胡衛東説。

  在“小巴”上,學員與教練可以相互評分。學員在確認“下課”後,需對教練進行打分。如果教練出現“一對多”、放鴿子等違反遊戲規則的行為,學員就可以給出一個“差評”。長此以往,評分越高的教練,人氣就越旺,評分越低,生意則越慘澹。

  “這樣,‘小巴’生態圈就實現了優勝劣汰。”胡衛東強調,“而更為關鍵的是‘小巴’在付款方式的革新。”

  傳統學車,學員需要一次性付清學費。大筆學費攥在教練的手上,學員即使對教練有所不滿,也常常敢怒不敢言。但是在“小巴”上,情況大不相同。“小巴”的學費是按課時付款的。學員每上完一節課,就付一次款,一次付清變為分期付款。

  胡衛東認為,這對學員來説,是上了一道保險,“一旦學員有所不滿,可以隨時換教練,也不用擔心錢收不回來”。

  保護學員的同時,教練的利益其實也得到了保障。以前教練總不願收女學生,因為女學生學得慢,成本回收的慢。但是現在採用“計課時”收費,她們學的越慢,學的課時就越多,那教練的收入也就越多。

  “對於我們教練來説,一對一教學,教滿一小時,就換人,或者再重新開始計費,公平透明,學員教練都不吃虧。學員資訊和課程任務也都在APP上,不會記錯。”杭州廣大駕校教練陳酈楠覺得“小巴學車”的規則設置很合理。

  此外,在支付環節,小巴還設計了一道“防火牆”。系統只有在學員確認下課,並評分後,才會把錢轉給教練。而一旦學員對教練進行投訴,系統就會及時“鎖住”預付的課時費,把錢“凍結”。如果學員在規定時限內未及時評價,為了保證教練的利益,系統也會默認滿意,自動轉錢。

  “從前是學員追著教練跑,現在是教練追著學員跑,甚至是二者相互制衡,小巴生態圈就能自我發酵、良性迴圈。”胡衛東表示。

  學車“蛋糕”可以更大

  “‘小巴學車’才剛剛發佈,所以目前的重點是要與駕校合作,招募大批教練上線。”胡衛東分析了眼下的形勢。目前,“小巴學車”已有800多名教練上線入駐,並與全國五六十家駕校談好了合作意向,預計7月全國範圍內會有幾萬名教練上線。

  為了能快速、無縫對接傳統駕培市場,“小巴”準備了很多。除了線下安排員工指導教練使用APP外,“小巴學車”還設計了一種可抵用課時費的“小巴券”,專門為已在駕校報名的學員線下轉線上服務。

  “這個APP最大的好處是節省時間,方便學員學習。而且以後學車的小年輕,都是用APP長大的,駕培業也要與時俱進。”金華新東方駕校的投資人吳文生表示,他的駕校已決定和小巴學車合作。

  這只是開始。在胡衛東的頭腦中,一張有關“小巴學車”的未來藍圖已經明晰——先做深度垂直,後做産業鏈。

  “做垂直,就是要做深做細已有的服務。”胡衛東將這張藍圖慢慢鋪展開,“比如,細化預約的內容。現在‘小巴學車’能選科目、選教練,以後還可以拓展約車型,約倒樁,約上坡起步這些更精細的內容。”

  此外,“小巴”還計劃推出“一鍵報考”和“小巴巡回巴士”服務。通過“一鍵報考”,學員能直接在APP上報名考試。“小巴巡回巴士”則負責在城中迴圈“擺渡”,實時接送小巴學員。

  胡衛東設想,如果有足夠多的學員、教練註冊“小巴”後,“小巴”本身就變成了一個海量數據庫。有了這個大數據,小巴還可以做“小巴團”,團購車險、團購買車,可以做“小巴幫”,形成一個“小巴”社交群。”

  “從你使用‘小巴學車’那一刻開始,你就和‘小巴’難捨難分了。”胡衛東希望這是“小巴”的未來前景,也希望這是“網際網路+駕培”的未來前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