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喚醒農村“沉睡資産”

  • 發佈時間:2015-07-07 15:32:08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日報訊 記者吳文娟 通訊員盧光耀 實習生王春艷

  頂層設計釋放金融活力

  “沒有抵押物,從銀行貸款難,土地承包經營權能抵押貸款,救了我們的急。”作為鄂州首筆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的受益人,華容鎮彭北湖養殖合作社負責人趙攀道不盡興奮。

  2014年初,他想擴大養殖規模,卻苦於資金有限。當年3月20日,中國銀行鄂州分行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水域灘塗養殖證為抵押,向趙攀發放了一筆135萬元的貸款。

  這背後,得益一系列制度破冰。土地、大棚、住房等是農民手中的最大資産,一旦成為有效抵押物,給農民帶來的便利不言而喻。自2012年起,鄂州農村産權抵押融資劍指五權,讓農村的“死權”變“活權”,“死錢”變“活錢”。“林權、水域灘塗養殖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不存在法律障礙,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農村房屋沒有上升為法律上的可抵押物,面臨法律風險。”鄂州市金融辦副主任秦劍濤説,遊走在政策和法律之間的金融創新,做了大量探索。

  鄂州市大膽設計,先後出臺農村産權抵押融資總體方案等12個文件,涵蓋抵押貸款、抵押登記、價值評估和風險補償,打通制度通道。

  與此同時,遴選出首批8家農村資産評估仲介機構,解決農村産權評估環節問題;市、區財政共同出資1200萬元設立抵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採取事後風險補償的方式,與銀行按8:2的比例分擔呆壞賬風險;農行、農商銀行、郵儲銀行、中行等銀行,在華容等6個鄉鎮推進試點;市改革辦、金融辦、人民銀行、土地等相關部門,共同組建工作聯席機制,協調和解決問題。

  土地可抵押 山林變活錢

  “由於林權抵押沒有法律障礙,實施起來相對容易。”鄂州市改革辦副主任曹軍介紹,試點首先從“林權”破冰。

  林權作抵押,融資“活”荒山。昔日無人問津的荒山荒灘,搖身一變成了農民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

  據統計,全市共辦理林權抵押貸款業務74筆,抵押林地7.45萬畝,貸款金額2.13億元。

  不光山林變了活錢,土地、水域灘塗、房屋都變了現。

  盛豐漁業公司以4251畝水域養殖權為抵押,獲得貸款400萬元;蒲團鄉鴨兒湖畜牧場以163畝土地承包經營權作抵押,獲得5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段店、葛店集體所有土地上的臨街商鋪抵押貸款4筆185萬元……

  將流轉土地上的附著物納入價值評估範圍,擴大貸款額度;突破土地流轉租金“一年一付”沒有評估價值的限制,實現“土地承包經營權+地上附作物”組合擔保;突破第三方擔保制約,降低流轉土地貸款的評估和擔保費用。

  農村資源活,“三農”皆活。農民從農村産權出讓、轉讓、出租、轉租、入股中獲得較大收益,農村死資産變成了活資本。

  大規模推廣還有不少課題待解

  去年,全省首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小額擔保貸款在鄂州成功辦理。“由於是財政貼息,貸款兩年不僅免除了近4萬元利息,而且不用到處找擔保人和擔保物了。”碩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許火成説,合作社三名股東用流轉的100多畝土地承包經營權作抵押,向郵儲銀行鄂州分行申請20萬元創業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只用5天時間就到了賬。

  人行鄂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長易繼科介紹,該行將商業性貸款與政策性貸款相結合,面向農村創業者推出利用“農村五權+小額擔保貸款”的新型信貸融資模式,拓寬“五權”融資的廣度和深度。

  産權融資向縱深推進。目前,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融資已實現涉農銀行全覆蓋,累計發放貸款7筆,金額380萬元。産權融資加速産權快速流轉,截至5月末,該市農村承包地流轉面積達25.5萬畝,佔總面積的36.36%,處在全省前列;全市100畝以上的示範基地達到129個。

  儘管突破了現有制度的部分約束,但要實現大規模發展,還有不少課題待解。不少銀行反映,“五權”抵押相對於傳統的房産、土地抵押,擔保力較弱,市場價值還有待檢驗,沒有完善的市場化兜底機制,與此同時,債權處理困難,一旦借款人無力償還,市場價值的確認、債權的處理都是問題,間接擴大了銀行的風險敞口。按照部署,我省2016年底基本完成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加快流轉平臺建設,為“五權”抵押掃清障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