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03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強化應對氣候變化重在行動

  • 發佈時間:2015-07-06 05:49:2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6月30日,中國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文件明確了中國到2030年的自主行動目標,即二氧化碳排放到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此外,中國還將繼續主動適應氣候變化,在農業、林業、水資源等重點領域和城市、沿海、生態脆弱地區形成有效抵禦氣候變化風險的機制和能力,逐步完善預測預警和防災減災體系。

  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是擁有13多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是遭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不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深度參與全球治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全人類共同發展的責任擔當。

  2014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33.8%,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在“調”字上下功夫

  結構調整正向作用增強

  在産業結構調整上,中國政府從推動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加快落後産能淘汰、扶持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大力發展服務産業等方面入手,努力減少生産活動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為此,中國政府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對重點産業的佈局調整和産業轉移進行了科學部署。2013年以來,中國加快了對煉鐵、煉鋼、焦炭等19個落後産能的淘汰進程。2014年,煉鋼、水泥、平板玻璃三個行業超額完成全年目標,分別淘汰落後産能3110萬噸、8100萬噸、3760萬重量箱。

  在淘汰落後産能的同時,中國積極扶持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先後啟動實施了智慧製造、生物育種、北斗衛星導航發展應用等重大工程,累計安排中央産業技術研發資金10.6億元,支援了54個“國家低碳技術創新及産業化示範工程”建設。2013年以來,新興産業創投計劃支援設立創業投資基金已達190隻,基金規模達516億元,500多家創新型企業從中受益。

  中國政府還首次對生産性服務業做出全面部署,提出了研發設計、第三方物流、融資租賃、資訊技術服務、節能環保服務、電子商務等11個重點領域的主要任務,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連續多年超過第二産業,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日益增強。

  在“優”字上動腦筋

  節能增效優化能源使用

  在節能與提高能效方面,中國于2014年印發了《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對“十二五”後兩年節能減排降碳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在加強節能管理及考核、加快發展迴圈經濟的同時,大力推進建築節能及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據統計,2014年中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8%,創近年來最大降幅。“十二五”前4年,中國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3.4%。

  在優化能源結構上,中國政府全面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在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的同時,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2014年3月,中國政府印發了《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加強能源消費總量控制、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重、制定國家煤炭消費總量的中長期控制目標。按照規劃,到2017年底,北京、天津、河北和山東將壓減煤炭消費總量8300萬噸,廣東、江西、重慶等省份煤炭佔比分別下降到36%、65%及60%以下。

  在推動非化石能源的利用上,除溪洛渡、向家壩等水電項目投産外,風電、光伏、生物質能等領域都取得顯著成效。2014年,中國全年能源消費總量42.6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消費量下降2.9%,天然氣消費量增長8.6%,電力消費量增長3.8%。煤炭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66.0%,水電、風電、核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16.9%。

  在“碳”字上做文章

  推進試點工作漸成氣候

  圍繞“到2020年比2005年森林面積凈增4000萬公頃”的目標,中國加緊組織實施《全國造林綠化規劃綱要(2011-2020年)》,森林碳匯能力進一步增強。目前,中國森林總面積2.08億公頃,森林蓄積總量151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21.63%,森林面積和蓄積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

  自2013年出臺《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以來,中國政府從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生産、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海岸帶建設、生態系統修復、衛生應急保障等多個方面採取積極行動,不斷提高氣候變化影響監測能力及應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能力,減輕了氣候變化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産生活的不利影響。

  近日,中國出臺《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把低碳發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途徑。事實上,中國政府近年來一直穩步推進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積極組織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開展低碳工業園區、低碳社區、低碳交通運輸等領域試點示範工作,初步形成了從省區、城市、城鎮到園區、社區的全方位低碳發展試點示範工作格局。

  據統計,自2011年北京、天津、上海等七省市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以來,迄今已累計納入控制排放企業近2000家,累計成交約2500萬噸二氧化碳,成交金額約8.5億元人民幣。“十三五”期間,有望建成覆蓋全國、規制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在“能”字上增實力

  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在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上,中國積極推動氣候變化相關立法,開展應對氣候變化重大戰略研究,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規劃編制,完善氣候變化政策體系,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科技支撐,加快溫室氣體統計、核算和考核體系建設,應對氣候變化基礎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2013年9月,國務院發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部署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措施,把調整優化結構、強化創新驅動和保護生態環境結合起來,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務;2014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堅持用“鐵規”和“鐵腕”推進節能減排降碳,彰顯出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上的決心和信心。

  本著合作共贏的原則,中國團結廣大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在當前氣候變化談判中發揮了積極建設性作用。2014年12月舉辦的利馬會議上,中國政府提出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得到與會國家的廣泛認可與支援。

  今年是全面落實完成“十二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的最後一年,中國政府將繼續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全方位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下一階段,中國政府將以確保實現2020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為抓手,推動落實《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目標任務,發揮低碳發展對於能源節約、優化能源結構、調整産業結構、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引領作用,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國際談判,繼續推進氣候變化多雙邊對話交流與務實合作,為保護全球氣候環境作出更大貢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