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鄭保衛:應對氣候變化已進入“新時間” 需增強公眾參與

  • 發佈時間:2015-04-08 18:0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北京4月8日電 (記者 彭大偉)距離今年12月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只剩半年多時間,中國和世界各國從去年利馬大會至今,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取得了哪些新的進展?氣候傳播又面臨哪些掣肘問題?對此,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鄭保衛8日向記者表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已進入“新時間”,但在氣候傳播中,中國媒體和NGO仍存在公信力不足等問題,需要採取更多努力,增強社會與公眾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認知度和參與度。

  2014年12月舉行的利馬氣候大會達成了關於繼續推動德班平臺談判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並強化要在公約下,遵循“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的基本政治共識,初步明確各方2020年後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所涉及的資訊,為各方於今年年底巴黎會議前儘早提出各自2020年後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提供參考依據。截至目前,已有超過30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締約方正式提交了國家自定貢獻預案。

  鄭保衛表示,利馬氣候大會最終達成了一份4頁紙的協議,這標誌著從那時起到今年年底巴黎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已進入了一個“新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內,中國和整個國際社會將會為落實會議協議的相關內容採取實際步驟。

  2014年被世界氣象組織認為是“史上最熱的一年”,而關鍵性的2020年時間節點已越來越近。鄭保衛指出,應對氣候變化是當前中國和全世界需要共同關注和治理的一個緊迫問題,對此應當有一種“責無旁貸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具體到氣候傳播領域,鄭保衛指出,在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此前進行的公眾氣候傳播認知狀況調查中,公眾在對接受氣候變化資訊可信度的評價中,媒體和NGO的排位靠後,“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公信力問題”。

  他分析,這些年中國媒體的氣候傳播還處在“摸著石頭過河”,邊幹邊看邊總結邊提高的階段。一些媒體常常是跟在外媒後面亦步亦趨,因而顯得傳播力不足、影響力有限、專業性不強、報道能力和水準偏低。

  “我國媒體在今後的氣候傳播中,須注意採取既符合我國國情又與國際傳播規則接軌的議程框架和傳播策略,以逐步獲得氣候傳播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從而在國內外公眾中建立起自己的公信力。”鄭保衛同時指出,中國NGO同樣有這方面的問題。許多NGO組織在國際上知名度不高,影響力也很有限。

  他建議中國的NGO,包括設在中國的國際NGO機構著力向社會與公眾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形象,尤其要注意加強自身的傳播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除了積極倡導氣候傳播的研究和實踐,鄭保衛所在的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還將在今年10月同耶魯大學共同在美國舉辦第二屆氣候傳播國際會議。

  “希望通過這樣一種會議機制,能夠聚集全世界氣候傳播研究領域的力量,共同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學術和理論支援。”鄭保衛説。(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