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常態下安徽民航科學發展路徑

  • 發佈時間:2015-07-02 08:30:58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陳斌

  安徽民航事業正處於安徽經濟社會發展較快增長的戰略機遇期,全省擁有合肥、黃山、池州、阜陽、安慶等5座民用機場,蕪宣、亳州、蚌埠、宿州機場的建設也正在謀劃和推進中,其中蕪宣機場選址已獲國家民航局批准,民航業發展空間較大。安徽民航機場集團公司是隸屬安徽省國資委管理的省屬大型民用航空運輸服務保障企業,主營業務為航空運輸服務保障,目前直接經營管理合肥、黃山、池州3座民用機場;同時,集團公司下轄3家經營性子公司,依託主業發展客貨銷售代理、航空配餐、房地産建設、廣告發佈、候機樓商業開發等多种經營業務。自2003年底機場屬地化改革以來,安徽民航機場集團公司在實現持續安全的基礎上,運輸生産快速增長,航線航班不斷增加,新建的合肥新橋機場、池州九華山機場于2013年相繼投入運營,經濟運作和服務品質得到明顯提高,年旅客和年貨郵吞吐量佔全省95%以上。其中,合肥機場2007年~2012年實現了200萬人次~500萬人次的跨越,邁入了全國大中型機場的行列。

  伴隨安徽民航發展進程,特別是進入到“十二五”收官之年,機場集團公司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和機遇。

  從困難和挑戰方面看,一是高鐵衝擊和同業競爭,造成航空運輸市場整體增速減緩,市場形勢嚴峻。二是新機場投入使用,管理與運營成本增加。三是管理相對粗放,傳統經營管理模式佔主導,不能快速適應新常態下高效、規範、法治的新要求。四是體制機制制約的因素客觀存在,缺乏創新驅動力,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化。

  從發展機遇的角度看,一是國家“四個全面”戰略的佈局與實施,宏觀經濟總體穩定向好,民航仍保持快於全國GDP平均水準的增速,處於較快增長期;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推進,大眾化消費的引領,航空旅遊市場前景看好;三是集團公司各機場建設與發展有著良好的基礎,良好的保障能力和較為豐富的商業資源,有較大的市場開發潛力和空間;四是國家和省市政府更加重視民航業戰略地位及發展,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有利於民航健康持續發展。這些挑戰和機遇就是安徽民航業面臨的新常態。

  筆者認為,新常態下安徽民航科學發展路徑可以從八個方面作深入實踐和探索。

  一是高度重視民航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性地位。安徽民航業這幾年雖有發展,但是從全國範圍內看總體是相對滯後的,民航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性地位不夠明確,作用不夠凸顯。在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和環境下,地方政府需要進一步審視安徽民航業在第三産業中發揮的先導性作用。重視民航業在全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戰略性地位。建議建立省一級的民航業發展領導組織,統籌全省民航資源和規劃發展,研究制訂支援民航業發展的政策方案,儘快出臺安徽省《關於促進民航事業發展的意見》。強化省級民航管理機構對全省民航業的行業管理職能,統籌全省機場的建設和發展,按照分工互補、錯位發展的要求,重點建設幹線機場,扶持支線機場,鞏固“一核、雙翼、多支點”的發展格局。“一核”就是定位打造合肥機場為全省民航機場龍頭和中部地區重要幹線機場;“雙翼”就是以黃山、阜陽機場為南北兩翼助推地方民航業發展;“多支點”就是推動省內其他地方機場同步建設與發展,積極構建南北貫通、東西呼應、一幹多支的安徽機場佈局,積極推進全省機場資源的統一整合、建設、運營和管理。

  二是堅持深化改革,助推安徽民航業加快發展。新常態下安徽民航業的發展,需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來進一步激發民航企業的發展活力。建議民航行業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層面能夠打破阻礙資源流動及再配置體制的瓶頸,積極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社會資本助力民航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民航服務業的市場準入範圍,推動民航企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民航企業內部要增強改革的緊迫性和主動性,立足轉變發展方式,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首先,要在國有企業分類中找準定位,履行職責;其次,以市場化為導向,發展相關産業,增強二級子公司面向市場獨立生存、運營和盈利能力,做活輔業;最後,結合行業特點,破解民航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的難題,建立公開公正的選人用人機制。

  三是主動爭取省市政府對民航業發展的政策扶持。根據國務院出臺的《民用機場管理條例》,民用機場作為公共基礎設施,地方政府應在政策、資金等方面予以扶持。一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二要密切跟蹤國家促進民航業發展的政策新動向,建立省部(委、局)的溝通聯繫機制,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性貸款和資金投入支援,引導和鼓勵各金融機構加大對機場重點建設項目的資金支援力度。三要積極通過地方融資平臺,多渠道籌集民航發展建設資金。四要積極發展臨空産業。我省要依託現有機場資源積極發展臨空經濟,重點是以合肥機場為核心打造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爭取早日獲批進入國家級開發區層面。機場集團公司應為臨空産業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同時也依靠臨空産業發展帶動航空運輸更好地發展。

  四是加速培育和引進民航運輸市場的各類主體。加快安徽民航業發展,必須加速引進更多航空公司投入安徽航空市場。我省地方航空公司組建應儘快被提上議程,可充分利用央企合作的良好平臺,積極爭取國有和民營資本投入到航空運輸産業中,或依託省屬大企業組建股份制的安徽航空公司。支援和鼓勵已有的基地航空公司——東方航空安徽分公司——立足安徽市場,鞏固和加密現有航線,充分發揮基地航空公司對安徽航空市場的主力軍作用。同時,仍要不遺餘力地在省內各機場引進基地航空公司或多放飛機停場過夜。積極搶抓國家支援通用航空的政策機遇,支援有實力的企業創辦安徽通用航空企業,積極利用好國家實施低空開放的政策,發展通用航空。

  五是建立以機場為重要樞紐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積極借鑒其他省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中以地補空、空地互聯的成功經驗,依託省級交通行政部門在機場建設方面強化“大交通”理念,發揮民航機場在綜合交通體系中的引領效應,完善航線網路,加密重點城市航班,積極開發與西北、西南、東北、華北地區的國內中遠端航線和歐美國際航線。統籌考慮新建、改(擴)建機場與城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有效銜接,預留與其他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的接駁空間,謀劃將高鐵、高速公路、地鐵、城際鐵路、公交等其他運輸方式引入已建機場,配套路網建設,實現各類交通運輸方式的連通,以機場為樞紐構建多式聯運的立體交通運輸網路。

  六是切實調結構轉方式適應改革發展新變化新要求。按照經濟發展新常態新要求,要切實加快轉變安徽民航發展方式,積極調整經營結構。注重數量品質效益並重、注重增強主業吸引力和輔業競爭力、注重服務創新、注重可持續集約發展,走出保障安全、産出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安徽民航業發展之路。調整和轉變安徽民航機場管理體制機制,致力於以激發企業活力、提高效率為中心,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堅持完善職代會制度,工會積極參與企業民主管理。主動適應新常態帶來的宏觀經濟運作新特徵、新規律、新要求,致力於企業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致力於管理制度體系的健全完善,致力於依法治企的能力建設,致力於打造專業化、懂經營、會管理的複合型管理人員隊伍,致力於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服務智慧型的民航企業。

  七是積極響應國家戰略,抓住機遇,順勢而上。安徽作為中部重要內陸省份,在實施全球化戰略、實施內陸對外開放型經濟高地戰略中,民航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平臺和交通資源,這些國家戰略的實施將給民航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條件和機遇。《國務院關於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臺,對包括安徽民航業在內的我國民航強國戰略實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機場集團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搶抓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機遇,借助國務院頒布實施的《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適度超前加大民航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滿足構建航空網路、空鐵聯運的需求。針對合肥機場區域位置和市場特點,按照“一業為主,多种經營,主輔並進,相互依託”的思路,在積極抓好客運市場開拓的同時,機場集團要重點加快發展航空貨運,推進傳統航空貨運向現代物流轉型,要圍繞客貨市場量的增長,積極拓展關聯性業務,擴大非航業務規模。在品牌、服務、行銷等方面創新提效,增強核心競爭力,努力提高關聯性業務在機場集團總收入中的比重。

  八是以創新驅動來推進安徽民航運輸生産增長。面對國內中短程航線受高鐵持續衝擊、航空運輸市場競爭加劇的壓力,機場集團要創新發展思路,選擇差異化發展戰略,在鞏固現有客貨源市場的基礎上,積極培育和深入挖掘潛在的消費市場,積極引進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航班和運力,開拓航空旅遊市場。安徽是旅遊大省,安徽民航須著力把握旅遊業帶動的大眾化消費增長,提供規範服務、特色服務和品牌服務。機場作為民航企業中的重要服務主體,應滿足旅客、貨主群體等不同服務對象需求,在硬體條件、技術保障、資訊服務等方面創新服務舉措,利用大數據分析,挖掘服務對象的潛在消費,積極主動創造需求,滿足服務對象個性化、多樣化需求,採用保障運輸安全、優化服務品質、創新差別方式來激活航空市場的需求動力,在服務的創新升級中來實現民航業的自身發展。

  (作者單位:安徽民航機場集團公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