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戰略下 中國企業迎“走出去”好契機
- 發佈時間:2015-07-01 08:39:49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光明網訊 (記者 伍月明)“第四屆全球智庫峰會”2015年6月26-27日在北京舉辦。來自世界各國的數百名專家學者、智庫代表將圍繞“全球可持續發展:2015年後的新路徑”這一主題進行探討。
新興經濟體在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帶來高耗能、高污染的負面影響,經濟發展所付出的代價可能會是環境。那麼,如何探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間的關係?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執行局主任張曉強發言強調,自金融危機以後,世界各國都在探尋可持續發展道路,隨著時間的推移,可持續發展逐漸成為研究的核心議題,正如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人類社會匯總最重大的挑戰之一。
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則表示,今天我們強調的是可持續的綠色發展,必須把周邊的落後的産能淘汰掉,投資于新型的、綠色的産能,通過風力發電、太陽能等新能源技術的利用來促進綠色發展。
而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鄭之傑在會上表示,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過程當中,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國際經濟金融秩序應該是加速調整,高水準的“引進來”和大規模的“走出去”應該成為新時期對外開放的重要特徵。
他認為,當前的中國經濟面臨快速發展的機遇,從2002年到2013年我們對外投資的總額應該是平均年增強了40%。2014年非金融領域的直接對外投資已經達到1029億美元。隨著全球經濟的聯繫的日益緊密,“一帶一路”的建設推進和區域的互聯互通,國際産能合作的逐步升溫,世界各國與中國的合作意願應該是不斷加強。
“一帶一路”在中國既是國家級的戰略,也有全球參與,涉及到全球40%的人口、50多個國家。大家既是利益共同體,又是命運共同體。在這個過程中,在“一帶一路”進程中,企業肩負著怎樣的使命。
“ 我個人覺得用中國的話來講有一個順勢、造勢和借勢的説法。中國加上其他的國家一起投入,“一帶一路”上面的企業和國家肯定有很大的發展。借這個勢,我們各種企業在裏面都有機會取得發展。” 澳大利亞電信國際總裁陳永正説。
作為“一帶一路”重要參與者的中鐵四局王傳霖表示,“作為中鐵四局,是一個社會企業,所以這次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是我們絕好的“走出去”的機會。對“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來説,實現可持續發展也是一次機會。實際上我個人認為是把我們國家30年改革開放的經驗和成果與世界各國進行分享。”
王傳霖在發言中強調,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定不能盲目的跟風,要調研清楚才能出去,要學習西方的世界500強的大企業在全球整合資源。行為上一定是要利他的,才能達到我們治理的目的。 對此,張曉強回應,中國的央企“走出去”,可能有它的優勢,但是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央企在“走出去”的過程當中,首先要厘清是政府的背景還是企業的身份,這非常重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陳永正則建議,跨國企業首先是需要制定一個全球的戰略,按照全球的戰略來做戰略佈局。我覺得國內的企業在國內因為在過去20年發展的過程當中,在發展規劃上稍微粗放一些,如果有一個差別,可能這裡最大的差別就是如何把全球的戰略作為很細的分類規劃,找對了市場,找對了你能競爭的地方,按此佈局你的人才。其實最重要的,尤其是網際網路企業是靠人才,怎麼找到當地的人才和國內能夠往外發展的人才這個佈局下去,成功的機會會比較大一些。
馬來西亞亞洲策略與領導研究所首席執行官楊元慶則以馬來西亞智庫的角度分析了該話題,他認為首先需要做好市場調查,要了解你將進行投資的市場,這樣的話能夠識別合作夥伴,同時全面的戰略部署也是必備的。
來自香港的陳經緯在回答香港的企業如何更好的來踐行國際化的特點時表示,在倡導“一帶一路”建設過程當中,要發揮香港橋梁紐帶的作用。用市場的力量來推動,特別是發揮海外華人華僑的作用。因為海外華人華僑對當地的情況了解,與當地的政府、企業和政商界的人脈很好,夯實好這個基礎,為政府增加一些互信。在這方面要發揮商協會、智庫的作用,就是來協助推動國家“一帶一路”的規劃。我希望能夠通過“一帶一路”能夠加強各國之間的溝通聯繫,同時還能加強能源的供應。
整個“一帶一路”戰略,它整個涉及全球53個國家和94個城市,這裡面區域的特點和文化的特點,各方面的特點是非常複雜的。企業該如何利用自身的力量來完成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張曉強補充,市場需求必然將推動企業、産業在技術設備和生産過程、産品的品質等等方面的提升,能源環境的緊張娿也會促使市場主體企業更加注重依靠科技進步的力量實現自己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