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 中國企業怎麼走出去
- 發佈時間:2015-06-15 10:24: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王斌
走出去的問題,一直是中國企業發展面臨的一大“痛點”。現在國家明確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如何走出去?走出去後如何保證利益共贏?海外資産如何保全?一系列有關“走出去”的問題再次擺在了國企面前。
近日,在由新華社上海分社主辦的“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企業國際化與跨境並購圓桌會議上,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介紹,上海未來將朝3個方向推進“一帶一路”戰略。
其一,鼓勵上海企業進行國際化和跨境並購。屠光紹説,上海一家建築企業的負責人曾經告訴他,在房地産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走出去”可能是一劑良藥。
其二,上海尤其是上海自貿區,應當搭建好企業國際化和跨境並購的重要平臺。“一帶一路”將成為下一步自貿區建設的重大機遇。“自貿區通過國際慣例的嫁接來支援企業走出去,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便利和支援。”屠光紹説,未來的自貿區金融改革,特別是負面清單制度和跨境投資貿易規則制定,都會幫助企業更好地走出去。
其三,上海的城市發展為企業走出去承擔必要支撐。正在建設中的上海洋山港,將為整個航運業提供全國領先的服務。“我們除了提高港口吞吐能力、航運服務能力外,還會建立配套體系,包括國際資源的配置,無論是船、貨物,還是航運服務,都發揮了航運中心的功能。”屠光紹還特別提到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他説,雖然目前滬深兩市的交易量已經超越紐交所,但實際上,兩市的國際化程度仍然不夠。“特別在配置國際資源方面,目前還沒有具體的産品、工具,包括體制的開放還沒有實現,我們在自貿區裏做了一些初步嘗試。”他説,下一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將抓住國際化,特別是人民幣國際化,來支撐企業利用“一帶一路”策略走出去。
屠光紹透露,對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自貿區金融改革試點建設如何聯動的問題,上海方面已經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援下,形成了初步方案,“在不久的將來,方案的出臺會極大提升上海的國際化功能,特別在資本項目開放、金融市場體系開放方面,都會極大地配合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步伐。”
但對於“走出去”問題,中國銀聯總裁時文潮的看法不太樂觀。他説,“一帶一路”是一陣東風,但企業到底能不能走出去,能不能在外面“活好”,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問題要想清楚,一哄而上地“盲目”往外走,反而會拉低中國企業的價值。
第一個問題是信任,其他國家政府是不是信任中國企業。時文潮舉了兩個例子。
在土耳其召開的一次雪山經濟峰會上,時文潮應邀作為主講嘉賓談論“一帶一路”和中土經濟未來發展之路。台下一名土耳其教授對此提出了疑問。“他覺得我們‘一帶一路’就是想把東西而且是過剩的東西賣到土耳其去;中國銀聯的作用就是改善土耳其支付環境,讓土耳其人更好地購買中國産品。”時文潮説。
前不久,中國銀聯剛剛與泰國多家銀行初步達成意向,泰國方面打算按照中國的信用卡支付標準在泰國建立一個小銀聯繫統。“這個項目很順,中泰一家親。”時文潮説,按照當前“一帶一路”的佈局往外走,取得這條路線上其他國家的信任,對於中國企業尤為重要,這關係到如何保護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利益。
第二個問題是,中國企業在走出去之後,能給合作企業帶去什麼價值和利益。不久前,在葡萄牙和摩洛哥,時文潮與當地支付網路、金融機構談業務,對方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你能帶來什麼?”
時文潮説,中國企業往外走,最愛“哄”,“辦加油站掙錢,如果全中國的企業出去都辦加油站,即便是有價值的東西,也變得沒意思了。”目前中國境內有大約270家第三方支付機構,這些支付機構同時做了銀行、保險基金、銀聯的業務,但這些機構“走出去”的還很少。
“在國內,老説支付寶和中國銀聯打架,實際不是這樣。支付寶在境外發展業務,我們都願意幫它説好話。”時文潮説,與中國銀聯有共性的企業目前還不多,因此中國銀聯碰到的問題相對少一些。但很多中國企業,一“走出去”就是一大幫人。“一個商業模式一家企業在國外幹得不錯,肯定很多人跟著去學,最後把你搞得很沒價值。”
中國銀聯的一個原則是,讓與自己合作的夥伴短期能掙錢、長期能産生價值,“我們一般會和境外機構成立合資公司,有一個口頭約定——只要這個市場變大了,做5到8年,股份無償轉讓給你。”
時文潮説,“一帶一路”戰略下的“走出去”千萬不能試圖直接嫁接中國模式,“要與當地融合,在當地實現業務屬地化,這是能夠生存並持續發展的最重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