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重慶迎來老城區二次開發熱潮

  • 發佈時間:2015-07-01 03:35:22  來源:重慶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不少重慶人記憶裏,九龍坡區科園路有著輝煌的歷史。而如今,它正面臨著嚴峻的轉型考驗。

  昨日上午,由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指導、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和重慶市報業協會主辦的“二次開發浪潮下,城區升級與轉型”高峰論壇上,專家們對科園路一帶舊城改造問題,進行深度探討。市城市建設綜合開發管理辦公室主任徐千里認為,重慶正迎來老城區二次開發熱潮,科園路作為第一批改造的領頭羊,不僅可以破解區域土地瓶頸的困境,也對整個城市二次開發的方向起到指引作用。

  科園路應以什麼樣的方式調整?討論會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西部分院副院長肖禮軍、重慶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勇發表了建議。

  二次開發是一個利益再分配過程

  肖禮軍介紹,城市二次開發體現出3個特色:開發對象多樣化,從單一老住宅區,轉向舊的工業區、商業區、城中村、歷史地段、濱水地區等;開發目標多維化,不再是簡單物質環境改善,而是追求經濟發展、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共贏;開發主體多元化,政府發展訴求、開發單位效益追求、當地居民權益等,都可包含在內。

  “實際上,二次開發是一個利益再分配或者平衡的過程。”肖禮軍介紹,以深圳為例,80年代起深圳就經歷舊屋、城中村和零星地塊的改造。2008年,深圳市政府統一規劃、動遷,並聯合開發商,對最早的老城區京基進行改造,如今那裏已是金融業重要區域;深圳華強北,前身是以電子通訊、電器為主的工業區,隨著成本上升、工廠外遷,商家利用這裡的區位資源,自行入駐,形成電子産品交易市場,期間政府加大公共資金投入、配套,如今這裡已成為深圳重要商業區之一。

  肖禮軍認為,可以從深圳的經驗中借鑒三點:其一,出臺關於二次開發的法規政策、技術標準和操作指引等;其二,提出城市更新單元概念,通過摸底調查,確認不同的開發項目;其三,確定建設重點,先從城市重要節點地區、軌道交通沿線等地開發,逐步推進。

  肖禮軍把重慶比作一個有機體。他説,有機體的生命週期,有一個出生到成長、成熟、衰退的過程,唯有通過二次開發,才能讓城市重新煥發活力。科園路一帶的發展,需要對複雜的産權關係、地形條件、建設基礎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慮,才能保證二次開發成功。

  重慶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李勇

  科園路要恢復地標服務典範

  李勇介紹,現在重慶發展佈局非常清晰,從三大經濟圈到一圈兩翼發展戰略,再到十大新興産業,不管是二次開發也好,城市更新也好,重慶走到一個發力的階段。

  他用標兵、看客、典範,形容科園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八九十年代,科園路是重慶的一個標兵,重慶人耳熟能詳的老闆,大批在此發跡,比如重慶地産開路人孫甚林等,這裡留有渝商創業財富夢想。多年下來,重要企事業單位相繼外遷,門庭受冷,這裡似乎變成一個看客。而最近有所轉機,龍湖新壹城項目的出現,意味著龍頭企業在這裡開始帶頭衝刺,彌補這些年的區域商業空白。與其説科園路的未來發展是一次蝶變,不如形容為恢復往日地標的服務典範。”李勇説。

  李勇建議做好四件事:打響一個概念——科園路是成渝經濟區的一個老通道,要充分考慮快速交通和慢行通道的打造和完善,以優質公共服務,延續成渝經濟主心骨的概念;做好一個規劃——以區域産業多年沉澱的品牌、口碑為核心,政府支援優化産業結構、調整空間佈局和宜居環境等;形成一個産業——圍繞現代服務業引進和拓展相關産業;塑造一個品牌——確定區域行銷定位,用實實在在的産品、服務和載體,去爭取和打響西部乃至全國的知名度。

  重慶晚報首席記者 冉文 記者 李瑯 攝影報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