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養老産業 公益先行

  • 發佈時間:2015-06-30 09:29:2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多家媒體報道,5月25日20時左右河南平頂山市魯山縣琴臺辦事處轄區康樂園老年公寓(民辦)發生火災,至26日淩晨共造成38人死亡、4人輕傷、2人重傷。據報道,火災發生在老年公寓的不能自理人員養老區,著火的房屋均為“鐵皮泡沫屋”。

  災難的發生,即使有可以歸於“偶然”的導火索,也脫不開長期弊病造成的嚴重隱患。新聞報道中幾個關鍵詞:不能自理、民辦、鐵皮泡沫屋,可以拿來分別闡述目前養老産業面臨的三個難題:家庭養老壓力之大、民辦養老機構運轉之難和養老機構設施的不完善。

  養老産業面臨的問題不容忽視

  隨著我國老齡化問題的加劇,很多家庭小單元面臨嚴峻的養老壓力,農村家庭尤甚。當家庭經濟儲備不足、家庭青壯年勞動力奔于生計、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缺陷、孤獨失獨等原因疊加,很多家庭和老人期望國家、社會分擔更多的養老壓力。

  據了解,目前我國的養老機構大抵有以下幾種:養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社會福利院等。其中,養老院和老年公寓類似,費用都需個人承擔,社會福利院和敬老院,則均屬於社會福利事業,費用一般由政府承擔。然而,由政府承擔費用的養老機構,其針對人群是特定的,或是城鎮喪失勞動能力、無依無靠、無生活來源的孤老,或是“五保老人”。在國家養老能力受限、家庭養老壓力亟待緩解的形勢下,民辦養老機構應運而生。

  而民辦養老機構一直存在營利和非營利之惑。按道理説,養老機構是社會公益事業,不該如商人逐利。然而,各項軟硬體設施設備卻需要採購、保養、維修,護理人員也要花錢雇傭。作為民營機構來説,幾乎所有的投入都得自己支付。既沒有國家的硬體投入,也沒有國家提供的人員補貼。一個民辦養老機構,想要收回成本需要若干年,更不用提需要承擔的巨大責任和賠償風險。民辦養老機構在夾縫中舉步維艱。

  然而,經濟壓力固然是客觀原因,也不該成為養老機構疏于管理的藉口。新聞報道中提到,著火的房屋均為鐵皮板房,這些鐵皮屋墻體夾層多由泡沫板填充,俗稱“鐵皮泡沫屋”,易燃燒。即使面對經濟壓力,不得不壓縮一切不必要的軟硬體成本,也不該在這些關鍵地方“缺斤短兩”。由此事件也凸顯出民辦養老院的困境:可對目前我國民辦養老機構存在的養老設施老舊、安全防護措施滯後等問題窺見一斑。要想改變現狀,除了提高民辦養老機構準入門檻、加強安全管理等,國家也應該給予適當資金補貼,作為對養老公益事業的鼓勵和支援。

  公益與市場要有合理界限

  有媒體通過梳理公開報道,發現這已是近兩年來發生在養老院的第10起安全事故,這裡面還有兩個關鍵點,一是10起安全事故中有7起是火災;二是這10起安全事故中大部分均有重大傷亡。後一點不難理解,因為養老院中生活的都是年邁體弱、行動不便的老人,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尤其是火災,就極易造成重大傷亡。所以對於養老院的安全問題應該作為公共場所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公辦養老機構嚴重不足,一床難求。如北京市第一社會福利院,有1000多張床位,可排隊等床位的有2萬多老人,而每年平均只會空出50個床位,這麼算來,已經排到400年之後。所以,要解決養老機構不足的難題,一方面需要加大公辦養老機構建設,另一方面更應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這正是民辦養老機構發展的大好時機。由此,國家對民辦養老機構,出臺了很多相應的優惠扶持政策。比如國務院辦公廳2000年的19號文件、民政部《關於支援社會力量興辦社會福利機構的意見》都明確,民辦養老機構每個床位都給予補貼,同時給予地價優惠,另外水、電、供熱等費用優惠。

  但據記者調查發現,政策執行存在不少問題。根據民政部今年1月公佈的數據:高達51%的民辦養老機構收支只能持平,40%的民辦養老機構長年處於虧損狀態,能夠盈利的只有不足9%,極少數效益好的民辦養老機構,集中在高收費的高端養老院。

  目前,民辦養老機構的困境,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原因是政策落實不到位。很多民辦養老院享受不到應有的政策,甚至水電氣費用不但沒有優惠還是商用價格。相關分析指出,其中一個原因,在於政策歸民政部門掌握,可執行起來具體的相關部門缺乏配合。還有一個原因是很多民辦養老機構處於養老産業的低端,是微利行業,利潤微薄。兩方面原因加起來,就導致條件差、護理差、安全隱患多。

  其實,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那就是公益的歸公益,市場的歸市場。就公益而言,主要應該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公辦養老院,另一方面是公益性民辦養老院,它們起到的應該是托底的作用,負責孤寡老人、失能老人、低收入老人;就市場而言,以營利為目的的民辦養老院應該是中高端的養老院,讓低端養老院退出市場。這樣,用公共投入、社會性慈善資金保證公益性養老院的軟硬體條件;市場化的民辦養老院用高盈利來保證軟硬體條件。在這個前提下,落實相關政策,加之相應的保險保障,最基本的安全問題才能得到有效解決。

  打破養老困局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照中國社會的老齡化速度,養老市場應該越來越大才對。然而現實的情況是,養老院市場的發展並不快,效益也不算好。“公立養老機構的前期投入由政府出資,土地、建築、設備、人力,諸多成本都比民營養老機構低很多。別忘了公立養老機構的公益屬性,所以價格還定得很低。這讓民辦養老機構怎麼競爭?提高價格吧,競爭不過,降低價格吧,成本在那兒呢。所以民辦養老機構的選擇只能是壓縮成本,居住面積擠一些,設備差一些,看護人員少一些,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經營下去。而這就難免不出問題。”該人士強調。

  據説北京市民辦養老院的負責人,幾乎都被告上過法庭。與此同時,儘管公立養老機構物美價廉,但畢竟資源有限,所以最終能入住的都是有競爭實力的家庭,這實際上和它原本的公益兜底屬性背道而馳了。

  可以説,儘管養老市場沒有壟斷,但公立養老機構挾著資源優勢,還是扭曲了養老市場的價格體系,這也是養老市場發育緩慢的一個原因。雖然説,國家政策正在不斷地提高對民辦養老院的補貼,但顯然還不足以和公立養老機構抗衡。另外,公立養老機構還有其自身的問題,比如冗員低效。一些公立養老機構,因為沒有競爭壓力,也就沒有積極性,這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為了解決這一市場困境,國家也推出了各項改革措施,比如很多省份推行了“9073”養老服務格局,即90%的老人在家庭享受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等定制服務。目的是讓養老多元化,分擔社會對養老院的巨大需求。而養老院改革這塊,國家則推行了諸如“公辦民營”和“公建民營”的市場化改革。前者指的是已經建成的公立養老院,謀求引入民間資本和管理者來經營;後者則指的是未來新建的養老院,由政府提供建設資本,然後由民間資本來經營。兩者的一個共同點在於,讓公共部門退出經營領域。這無疑是一個調和市場矛盾的改革方向,但這也並不容易。首先讓既得利益者退出市場就很困難,其次民間資本在爭奪政府資源的過程中難免會有腐敗問題出現,這都是改革需要面臨的挑戰。

  業內人士認為,政府有限的資源對於越來越大的養老需求來説,只是杯水車薪,所以政府退出市場,把市場交給民間資本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在那些養老産業辦得好的國家,經營者基本都是民間組織,既有營利性機構,又有慈善組織這樣的非營利性機構。這些組織能夠向社會提供多元化的養老服務。而政府需要做的,就是為無力購買養老服務的弱勢群體提供最基本的兜底服務,這才是公立養老機構的責任所在。

  “除了兜底服務,政府還能夠提供的是一視同仁的政策優惠和財政補貼,這是提高養老産業公益化的有效途徑。”有專家指出,我國目前採取的是直接補貼養老機構的辦法,這裡有一些弊端,一方面直接補貼的可持續性不強,另一方面還可能發生商家騙補的不良行為。法國的辦法是以發放養老券的方式把補貼直接投給個人。養老服務券在法國屬於預付定值通用服務券,是消費券的一種,用來購買養老服務。養老券由企業購買,再以極低的價格賣給員工。而政府則對購買養老券的企業給予減免稅收的政策優惠。而提供養老服務的企業只能從消費者手中獲得這部分政府補貼。這顯然有助於提高老人的支付能力和市場的競爭性。

  其實,養老機構的問題只是整個養老問題的一部分。面對突如其來的老齡化,我們的準備嚴重不足。不説越來越大的養老金缺口,國人養老觀念的轉變,足夠多的合格護理人員,能夠極大降低成本的慈善機構與志願者的支援,這些問題都需要迫切解決。而如何善用市場的力量來解決這些問題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養老産業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易華錄 34.11 5.96%
2 東誠藥業 12.17 5.92%
3 機器人 22.00 5.31%
4 同方股份 10.97 5.08%
5 東富龍 8.74 2.8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上海三毛 13.47 -5.21%
2 三毛B股 0.97 -2.62%
3 中源家居 33.54 -2.47%
4 魚躍醫療 24.13 -1.79%
5 世聯行 9.40 -1.78%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