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能否在智慧硬體時代突圍
- 發佈時間:2015-06-30 07:43: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為何網際網路巨頭、傳統製造業大佬和草根創業者都在進入智慧硬體領域?近日,在“硬蛋新品發佈會暨硬蛋·i未來大賽”啟動會上,硬蛋總裁李峰表示:“當前智慧硬體不光是業內極客把玩的東西,需求已經分佈到全社會。”在這個我國最大的智慧硬體供應鏈平臺上,活躍著大量來自三四線城市的年輕粉絲,也有一些農村青年發郵件給硬蛋,希望享受智慧生活。
“未來是一個萬物互聯的世界,智慧硬體行業是一個非常大的金礦等著大家挖掘,現在剛剛露出冰山一角。”證券日報前副社長梅紹華説。
中國智慧硬體市場是有錢任性還是走向務實
在中關村管理委員會主任郭洪看來,智慧硬體簡單來説就是“硬體加軟體加網際網路,核心是大數據”。他去年年底曾到硬蛋深圳總部,立刻提議硬蛋來中關村設立體驗和孵化中心,並舉辦智慧硬體大賽,來發現更多智慧硬體領域的“獨角獸”公司。政府會在這個生態中“給大家做好服務”。
不僅僅是中關村在著力打造智慧硬體創新創業的生態系統。“今天在矽谷、以色列、歐洲、義大利、北歐甚至在印度、香港,大量的這種IOT(物聯網)創新企業已經成為VC、PE追捧的對象。”李峰指出,全球各地的智慧硬體創業者遇到的問題,和國內的創業小夥伴一樣,是缺乏供應鏈的支援。而在這一點上,中國製造,尤其是深圳,擁有完整的供應鏈支援,同時今天中國的消費市場是不可錯過的市場——“有錢、任性”。
京東金融眾籌負責人金麟則認為:“中國的市場和用戶群,跟海外有錢、有意願追求時尚的消費群體不太一樣,中國的用戶群相對比較務實。”他舉例京東去年上線的眾籌平臺,初期眾籌到千萬元以上的是智慧空氣凈化器、智慧投影儀這樣的産品。但是最近,智慧的東西開始具備生活場景化或者文化品牌屬性,“當它跟大眾的消費品類、跟生活場景深度結合的時候,我們對自己的智慧硬體發展充滿信心”。
“這個時代給了中國所有的創業者和製造者一個很大的機會。”博通大中華區總裁李延偉説,過去二三十年全球産業的製造鏈在中國有非常完整的佈局,可以從生産非常小的東西,到非常高端的智慧硬體。製造業本身在産業的低端,但是當連接了數據晶片以後,“就變得有生命,所以它的意義就不一樣”。
智慧硬體創業公司不必單打獨鬥
硬體創業的門檻相對較高,絕大多數成功的智慧硬體創業者都需要具備“跨界”的思維和能力。李峰認為,當下的創業者大多有網際網路、軟體的背景,他們的優點是有特別好的用戶體驗的設計,面臨的最大困難可能是怎麼把傳統的硬體做出來,這不是找一個硬體經理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李峰介紹,一個産品從早期的設計到零部件的選擇,再到工業設計、手板、開模、線路板,直至測試包裝等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會導致産品少則一兩個月、多則半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出品延誤,“很多産品拿到了投資反而失敗了,就是因為産品沒有很好地做出來,錯過了市場的機會”。
當然,做智慧硬體的創業公司不必單打獨鬥,自己包打天下。百度軟體研究院院長鄭全戰舉例,美國有很多創業公司,他們用的雲服務更多是亞馬遜的,“現在中國這方面的服務也是越來越好,像阿里巴巴、百度,都在開放越來越多的雲計算、數據分析領域的基礎設施”。所以,創業公司應該盡可能利用大公司開放的一些資源平臺,借助現有的東西去做,因為在IOT行業裏,從硬體、軟體到雲是一個很長的鏈條,要抓住自己的核心,利用生態鏈的力量做支撐。
“過去在中國銷售一億元以下的公司我們很少去拜訪。”李延偉説,但現在是一個新時代,今天的創業公司很小,但未來可能産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整個行業都願意為他們服務。中國有這麼多優秀的企業,後面一定有非常好的支援體系為小企業服務。博通過去都是支援非常大的公司,兩年以前開始開放不同的平臺和模組。他希望,大家以一個開放的心態,利用好整個産業裏面的資源,“網際網路時代就是這麼好,可以互相幫助共同獲得成功”。
當智慧硬體可以連接用戶,硬體賺不賺錢並不重要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對李峰説,想做智慧家居,通過操作微信把窗簾打開。但是他忽略了現實,手機沒操作時屏是黑著的,如果用他這個智慧家居系統,需要打開手機再打開微信,然後才能點擊打開窗簾。有這個時間,用戶早就動手把窗簾打開了。李峰認為,智慧硬體創業的一個核心是對用戶需求的體驗,“只靠一個奇想就做成一個企業是很難的事”。
如何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讓每個智慧硬體創業公司費盡心血。智車優行科技有限公司CEO沈海寅以智慧車為例説,智慧系統可以讓車更安全,有特別多的感測器、攝像頭,通過各種智慧的演算法讓車變得更好開、更安全、更個性化。還有,可以將目前基於人的服務進行優化,“現在的導航都是規劃最短或者最省錢的路徑,以後可以把導航進行自動規劃,比如每天下午3點接孩子,每週六去父母家,可以把導航提前設計好,與智慧家居也可以形成一個閉環”。
“當智慧硬體成為公司和用戶之間的介面時,硬體上賺不賺錢有時候並不那麼重要。”沈海寅説,花50萬元買一輛車,硬體成本只有25萬元,“為什麼不能以更低的價格和利潤賣這個車呢?”他表示,硬體不賺錢,開啟的後續服務都可以有盈利點,只要有了這樣的橋梁,第一天是否盈利不重要,未來10年一定會産生很多盈利模式。商業模式可以從硬體模式向服務模式變化。
光遠資本投資總監幕磊認為,智慧硬體整個價值鏈做好之後,一定有盈利的點,可以有非常大的盈利規模。他舉例,一位海歸致力於用網際網路和資訊化手段縮短急救流程,救活了很多人。急救流程改造一分錢不收,不過病人出院之後要做術後康復,需要用到他提供的專業設備,可以購買或租用,這就有了盈利點。所以,智慧硬體創業者不光要關注消費者需求,也要關注工業和行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