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審計之後更應嚴肅追責

  • 發佈時間:2015-06-30 00:51:2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報道,28日出爐的土地出讓收支和耕地保護審計結果顯示,此次審計查出包括少徵、虛增、違規支出、少支付補償、套取騙取補償等土地出讓收支問題資金約1.3萬億元,收支核算不規範資金逾8000億元。

  不少網民表示,土地出讓及管理上的違法違規,往往直接與腐敗相關。涉“土”腐敗的高發頻發暴露了地方政府在土地開發利用監管方面的漏洞。希望這次審計出的“土地出讓金”亂象,不只是一審了之,更要嚴肅追責。

  整治土地亂象

  “國家對土地出讓金的使用是有明確規定的,有些地方不僅亂用土地出讓金,而且以公益的名義,利用政府劃撥土地進行商業運作和開發。一些單位拿到土地後,‘挂羊頭賣狗肉’,以建附屬設施為由,建賓館、會所、搞娛樂項目進行商業開發;有的跟開發商合作一起建商業用房,搞房地産開發;還有的乾脆把土地轉手倒賣,謀取暴利。此輪土地審計風暴或許可以整治存在多年的土地頑疾。”網民“胡小林”説。

  網民“王雍君”指出,此次土地審計,有望通過嚴肅揭露和查處土地管理領域的重大違法違紀問題,保護國有資産資源的安全完整;通過提出改進管理、完善制度的建議,促進管好、用好土地出讓收入,發揮資金應有效益,為依法有序有效利用土地資源提供重要保障。

  網民“譚浩俊”説,此次土地審計的意義不僅局限于案件和問題,查處不法,挖出貪官,守住土地紅線,更重要的是通過系統化改革和制度性構建,堵住土地財政的漏洞,通過推進土地制度改革、財稅改革、投資體制改革,戒掉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理順中央地方事權。關鍵就看方案設計者能否打破現有的利益格局,敢不敢向利益集團下手。

  監管仍顯薄弱

  然而,也有網民表示,此次審計數據反映出強拆強徵問題嚴重,“土地腐敗”形勢仍然嚴峻。

  網民“馮海寧”説,在城鎮化進程中,由於涉及土地徵收、拆遷、利用,很多“蒼蠅”就把手伸向了監管的薄弱環節,有的騙取徵地補償資金,有的從中收受賄賂。而在房地産開發過程中,開發商獲取土地都須經地方政府之手,這就給了某些“蒼蠅”在土地出讓環節撈錢的機會。

  網民“封狼居胥”説,中國大部分地區正處於城市化加劇時期,大城市向郊區擴張,中小城市謀求發展成大城市,農村人口大規模向城市轉移,這些都導致城市擴建、土地佔用開發。在城市化過程中,隨著對土地徵用、開發、建設的需求呈幾何增長,相應的監督、審批法規、制度卻不健全、不完善,甚至形同虛設。

  網民“張海英”説,涉“土”腐敗現象高發,揭露出地方政府在土地開發利用監管方面的問題。第一,預防措施並不嚴密。第二,經營模式提供腐敗機會。現有體制讓政府干預的機會太多,這既給了地方政府賺取巨大差價的藉口,也成全了官員腐敗之心。第三,土地腐敗涉及房屋改造、移民安置、建房審批、土地徵收、出讓等多方面,但監管並未覆蓋每個細節。

  追責亦需加碼

  網民“胡建兵”説,希望這次審計出的“土地出讓金”亂象,不只是一審了之,更是嚴肅追責,從而警示更多的地方在“土地出讓金”的收支上嚴格把關,使之造福於民,不再成為一些地方或某些人謀利的工具。

  網民“張海英”指出,對於官員的涉“土”不法行為要一追到底,加大其腐敗的代價。此外,涉“土”環節,唯有權力介入越少,腐敗才能越少。應當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多發揮作用,這需要頂層設計、改革推動。

  網民“川昌”説,當下,經濟增長步入新常態,囿于財政增長的壓力,土地財政對於一些發展方式轉型滯後的地方而言,仍具有不小的誘惑。因此,還需有針對性地防範這種發展慣性的抬頭。

  (記者 班娟娟 整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