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非洲逐步進入“大自貿區”時代

  • 發佈時間:2015-06-29 17:33:57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伊佳  責任編輯:羅伯特

  6月10日,26個非洲國家的領導人齊聚開羅非洲經濟峰會,簽署了大自由貿易區協定(TFTA),將非洲地區現有的三大自貿區—南部非洲開發共同體(SADC)、東非共同體(EAC)和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COMESA)整合為一。這一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是為了促進非洲內部的貿易與投資,協定將整合非洲現有的三大區域性經濟一體化組織。整合之後的自貿區佔整個非洲經濟總量的1/2,惠及人口超過6.25億。“由三個貿易體聯合起來,將包含非洲從南到北26個國家,帶動6億多人口,刺激1萬億美元價值的經濟活動。此舉對於非洲來説,絕對是是一個特別的歷史時刻,一旦實施,非洲內部貿易將有望從12%增加到30%。”非洲經濟貿易問題分析員許凱表示,開羅會議上所達成的協議只是邁向三方自貿區的關鍵一步,該計劃還需要得到各成員國議會通過,這意味著自貿區可能要到2017年之後才會真正開始運轉。對於中資企業來説,最大的好處在於市場的擴大和相應的政策優惠。“將來非洲投資建廠的企業會更有信心,因為市場大了就不僅僅是單個國家。但現在協議還是框架性的。”許凱認為,在當地開展業務最大的阻礙是競爭無序化,而大自貿區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這一問題。市場分割、交通不便、缺乏互聯互通一直是制約非洲經濟發展的障礙。自貿區擴大以後,區域之間的貨物流通範圍會加大,並改善過去三個小自貿區貿易規則重疊的局面,降低成員國貿易成本。此外,自貿區還將對區域內的金融體系帶來重大利好,未來將會吸引更多的投資來到非洲。“非洲大大小小的市場共同體和關稅同盟超過10個,基本上都是以簡化商品通關手續、減少徵稅商品數量、統一稅收標準、消除貿易壁壘、協調區域經濟發展為目的。”非洲問題研究專家,非洲“大自貿區”推進給中非經貿合作帶來更廣闊的空間,符合中非貿易大方向,但非洲的市場一體化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風險。很多非洲國家和所處區域的市場一體化程度本身就很低,加上這些國家對自己國內經濟的管控和治理能力很弱,因此較難符合實現區域一體化的條件。也有聲音指出,大自貿區在拉動區域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會對框架內較小的經濟體産生一定程度的衝擊。貿易開放之後,一些原本就缺乏産品出口競爭力的國家將難以和較發達經濟體競爭。

  從殖民時代結束之後,非洲多國政府就從未間斷過建設自貿聯盟的討論,但是受限于該地區落後的公路、鐵路和航空基礎設施而遲遲未能推進。非洲開發銀行表示,各國目前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發展基礎設施上。儘管非洲在過去15年裏GDP增速超過全球平均水準,但是商品價格下降、電力短缺、政局不穩定等問題仍然是制約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這些方面,中國企業不僅有高品質可靠的建設能力,還能很好地控製成本。”在非洲從事建築業的民營老闆林堅真表示,中國企業不僅要積極在非洲國家建廠生産開發“大自貿區”市場,更要搶抓非洲“大自貿區”時代帶來的基礎設施建設機遇,與非洲實現共贏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