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本土化粧品“花魁”遭資本狂追

  • 發佈時間:2015-06-27 10:33:08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證券記者 江芬芬

  一直被國外大牌壓制、屢次折戟資本整合的本土化粧品企業,近期卻頻得資本眷顧。今年5月底,上海韓束化粧品有限公司宣佈獲得共計4億元的首輪投資,創下本土化粧品領域非上市公司最大融資案例,由上海家化前董事長葛文耀領投。拿到錢不過幾天,韓束就向專業底粧品牌韓粉世家注資1億元,取得絕對控股權。

  小米CEO雷軍也湊起了熱鬧,5分鐘拍板投資“禦泥坊”母公司禦家匯,誓將這家公司做成面膜行業的“小米”。雖然暖風吹得人心醉,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化粧品行業全面擁抱資本還為時尚早。

  葛文耀促“韓韓”熱戀

  一週之內,韓束髮生了兩次資本化學反應。

  先是5月20日,韓束公司宣佈獲得中信資本、聯新資本和希美資本(葛文耀創立)共計4億元的首輪投資。這表明,韓束超越之前獲得LVMH集團旗下的

  L Capital Asia基金3億元投資的丸美,成就目前本土化粧品領域最大的融資案例。

  錢一落袋,韓束旋即把它花了出去。5月26日,公司掌門人呂義雄透露,已向專業底粧品牌韓粉世家注資1億元,取得絕對控股權。而後者,也成為韓束公司在行業內第一筆公開的戰略投資。“未來幾年內成為本土彩粧第一品牌”,這是呂義雄為韓粉世家設定的目標。

  資料顯示,韓束于2002年成立,近年來除了進入傳統零售的商超、化粧品專賣店和shoppingmall,在電商、微商等新興渠道也是高舉高打。而韓粉世家是一個潮流底粧品牌。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雷布斯”也闖進了化粧界。今年3月底,市場傳出消息,總部位於湖南長沙的湖南禦家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禦家匯)獲得第二輪融資,投資方為雷軍旗下的順為基金。這是雷軍及其基金首次投資化粧品行業。據了解,雷軍及其團隊一直在尋找快消品行業的投資項目,其中就包括化粧品。“我準備了15分鐘的PPT,但只講了大約5分鐘,雷總就拍板了。”禦家匯CEO戴躍鋒稱。

  禦家匯是一家以自主品牌為核心、以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技術應用為手段的網際網路企業,其主打品牌禦泥坊號稱“網際網路第一面膜品牌”。雷軍入局後,禦家匯希望能做成面膜行業的“小米”。對於這筆投資的細節部分,兩家並未對外透露。

  一時間,化粧品圈內歡欣鼓舞。《金證券》記者注意到,最近圈內人士相當熱衷於盤點資本聯姻案例,包括今日資本投了相宜本草、LVMH投了丸美、江南春投了芳草集、思埠入股幸美、歐萊雅收購了美即等。有市場人士甚至判斷,隨著洋品牌的集體增速減緩,本土化粧品企業的異軍突起,“國內化粧品行業全面進入資本時代”。

  差錢的品牌誰敢去投?

  “確實是有點暖風醉人,但現實仍然殘酷,化粧品仍是個被資本照不到的産業。”知名日化專家馮建軍對《金證券》記者稱。

  他介紹,目前本土化粧品企業有4000多家、2萬多個品牌,真正被資本眷顧的算得上鳳毛麟角,前述提及的不少案例都是前幾年的,真正發生在近期的屈指可數。另外,國內日化上市公司至今沒有突破10家,僅僅有上海家化、廣州浪奇兩面針等,相宜本草等企業幾經努力爭取席位,卻一直難以逾越IPO這道門檻。

  幾年前,馮建軍擔任過25家投資機構的投資顧問,其中不乏知名機構的身影。“我帶著這些機構,先後去200多家化粧品公司考察,最後一個都沒談成。成功率太低,所以現在有投資機構希望能介紹一些企業,我都拒絕了。”他稱。

  據了解,馮建軍曾帶業內某知名機構去考察廣州一家化粧品企業,當時企業顯得相當主動,但投資方卻不鹹不淡。接觸了一年多的時間,投資方遲遲未下決定。後來投資方實言相告,希望這家企業的凈利潤率能達到15%-20%,而當時它的凈利潤率只有5%左右。

  “外人都以為化粧品企業産品毛利高,肯定利潤驚人。實際上企業的廣告宣傳、渠道費用相當高,你打開電視,到處都是化粧品廣告。但是跟那些廣告大戶相比,化粧品行業的産值偏小。可以説,人家是收入30多個億投入一兩個億廣告,而不少化粧品公司全年收入不過幾千萬,廣告投入就要達到1000多萬元。”馮建軍對《金證券》記者直言。

  滬上一家股權投資機構合夥人也對《金證券》記者表示,“這幾年一些本土品牌聲勢鬧得很大,我們也派了些人四處考察企業。回來後都説不行,真正行業排名靠前的,也不差錢,差錢的呢,運營方式顯得簡單粗暴,就靠廣告轟炸、層級代理,我們也擔心,這種盈利有沒有持續性。”

  “這事像戀愛,急不來”

  那麼,化粧品企業又是抱何種態度?

  廣州一家中等規模化粧品企業負責人對《金證券》記者表示,這幾年公司凈利增速能保持兩三成左右,但壓力山大。“現在動不動就是網際網路思維、資本驅動,打法跟以前完全不一樣。有些賣面膜的微商,兩三年的時間就躥起來了,動不動就宣稱年收入多少億。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是想尋求外力。”

  找PE、找戰略合作夥伴,一是希望拿錢進來,另一個是希望走出去。投資機構人脈廣,接觸的資源多,希望通過他們能認識些圈子外的企業家,拓寬視野,接觸新思維。這位負責人透露,這幾年公司也接觸了兩三家投資機構,張口就説“跟京東的劉強東、聚美優品的陳歐很熟,可以引薦見面喝茶”,但談了幾輪後,雙方始終難以看對眼。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錢進來了,説是短期不考慮盈利,但過了兩三年,人家肯定要考慮套現、離開的問題。在戰略佈局方面,引進來的股東跟我們自己的想法也會有衝突。”這位負責人坦言,最近幾年行業裏一些案例也看在眼裏,不少企業跟外部股東發生了比較激烈的利益糾葛與衝突,“所以這事跟戀愛一樣,急不來”。

  《金證券》記者也注意到,近期獲得注資的化粧品企業,無不懷抱上市野心。禦家匯就宣稱希望能在2016年上市,成為國內A股網際網路品牌第一股。韓束方面雖然還沒有設定明確的上市時間表,但已將“上市”挂在嘴邊。

  至於老一輩化粧品企業家,在他們看來,化粧品行業發展到現在,資本進入的成本也被推高,“你説就投個幾千萬或者1億,真不算什麼特別了不起的事。與其讓不舒服的融資成為企業發展的枷鎖,我還不如多考慮下,怎麼讓我那兒子接班更現實。”

  也就是説,目前化粧品産業仍跟資本處於試探、博弈階段,而一旦有企業率先覓得錦繡良緣,則會在激烈的行業搏殺中搶得先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