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保底價1500萬:投行錢難掙玩跑量

  • 發佈時間:2015-06-27 10:33:08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半年192隻新股共募集資金1474億元,承銷保薦費用超過66億元,有多少券商分享IPO盛宴?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47家。不過,上半年IPO平均承銷保薦費率僅合4.47%,與往期相比出現明顯回落。

  “IPO發行加快,對整個市場來説都是好事情,我們也不例外。”滬上一位資深保代向《金證券》記者吐槽,“但今年更像是跑量消化存貨,在承攬新項目時並沒有感覺到回暖,反而是壓價的情況變多了。如今IPO過程中,投行的定價、銷售功能都沒有用武之地,這種情況下,客戶砍價也就不奇怪了。”

  □金證券記者 陳岩

  國信證券賺最多

  從統計的今年前七批新股情況來看(第八批新股尚未全部披露發行費用,暫不計入第八批25隻新股),國信證券以18家IPO承銷家數和3.9億元的承銷保薦費用奪得上半年券商IPO業務的“雙冠軍”。此外,平安、廣發、華林、海通證券等19家券商的中期IPO承銷保薦收入也超過億元。

  就單只股票而言,承銷保薦費最高的當屬新股國泰君安,其5家承銷商銀河證券、華融證券、平安證券、華泰聯合、西南證券5家券商分享3.75億元保薦與承銷費用;其次是東方證券,為保薦商光大證券貢獻承銷保薦費2.3億元;第三名中國核電,為中信、瑞銀帶來共計1.74億元收入。

  2010年、2011年IPO市場亦很火爆,分別有349家和283家企業首發上市,券商分別摘得承銷保薦收入163.4億元和130億元。

  《金證券》記者對比發現,今年上半年IPO發行加速,共發行192隻新股,但平均下來每個項目的承銷保薦收入卻比2011年有所下滑。

  收費模式大變臉

  承銷保薦費率這一指標,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出投行收費水準下滑的趨勢。《金證券》記者注意到,上半年IPO平均承銷保薦費率僅合4.47%,與往期相比出現明顯回落。統計顯示,去年上半年新股掛牌,由於部分新股公司承擔了老股轉讓的承銷費用,承銷保薦費率整體大幅上漲,上攀至7%左右;而2012年券商平均承銷保薦費率也達到了5.58%。

  “這可能跟收費模式改變有關。”上述保代對《金證券》記者解釋,由於IPO申報週期較長,擬上市公司引入仲介機構到最終上市,中間可能隔了3-5年時間甚至更長。“怎麼收費,都是在進場時就簽了合同的。雖説進場時的報價是隨行就市談好的,但隔得時間太長,現在回過頭來看,就有些不划算了。”

  據了解,2009年IPO重啟後,“超募”日漸流行。很多券商對IPO項目實行分段收費模式,即計劃募資額內,中小型項目大約按募資額的4%-6%收費,大型項目則按照2%-3%收費;而超募資金部分,則收取5%-8%的承銷費。而根據目前的IPO新規,新股發行不得超募,老股轉讓也成了擺設,新股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往往只能壓低價格,收縮募資規模。

  以北部灣旅(603869)為例,公司原本計劃募集資金3.56億元,用於北海-潿洲島航線運營能力提升等項目。但公司發行價為每股5.03元,共募集資金約2.72億元。原募集資金計劃都沒能完成,公司能付給投行的承銷費用自然也就跟著打折扣。最終,北部灣旅支付給保薦商國海證券的承銷保薦費用為1287.69萬元,刷新本輪IPO重啟以來,承銷保薦費的新低紀錄。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北部灣旅、新元科技(300472)、南華儀器(300417)等約20隻新股承銷保薦費用都在2000萬元以下。

  保底價1500萬

  上述保代告訴《金證券》記者,“我們現在跟客戶談,都是先報個保底價,不同的企業規模這個保底價也不同,但一般都在1500萬元以上。”

  而這種收費模式卻是被逼出來的。這位保代感嘆,在如今IPO發行過程中,投行的定價、銷售功能都沒有用武之地。“以前IPO成功後,客戶一高興,還會在約定的範圍之內,痛快地按照上限付款來表示感謝。但現在客戶覺得你就做個申報材料,根本不值高價錢。這種情況下,能付個保底價就不錯了。”

  有仲介機構曾為投行算過成本賬,一個IPO項目團隊,投行通常會配置5-8個人,按照5名普通員工的月工資7000-8000元計算,一年僅工資支出就超過40萬元,加上兩位簽字保代的薪酬支出和津貼,項目團隊光是人力成本就達上百萬元。加上IPO問責力度加大,投行對擬上市公司的核查更加細緻,工作量和支出成本也隨之增加。

  另一位中信建投的投行人士則告訴《金證券》記者,自己曾被別家券商搶過項目。“本來都談了兩個多月,準備做進場前調查了,結果被華南一家券商開出更低的價格搶走了。”他雖然生氣,卻也無可奈何。“有些小型券商不計成本搶項目,雖然這單IPO不掙錢,但以後能做再融資找補回來。”

  前述保代表示,註冊制改革後,投行的定價承銷等能力才能體現出來。屆時,IPO對投行的綜合能力要求更高,有實力的投行收費情況會好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