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綠色建築科技前景將更廣闊

  • 發佈時間:2015-06-26 07:31:16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根據媒體報道,在日前舉行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中國政府明確承諾中國碳排放將於“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為此將提交總耗資高達41萬億元人民幣的溫室氣體減排承諾,以達成減排目標。可以預見的是,除積極發展新能源之外,降低能耗的綠色建築科技也將在未來的房地産開發中得到更多的應用。

  據建設部統計,新建建築在設計階段執行強制性節能標準的執行率由2005年的53%提高到了2007年的97%;施工階段執行強制性節能標準的執行率由2005年的21%提高到了2007年的71%,總共每年可節約700萬噸左右標準煤。在現行建築管理體系中,達不到綠色建築標準就不得開工,所以新建建築的節能只是執行問題,難度並不是很大。難度在於中國既有的400億平方米建築的節能改造,讓既有建築成為綠色建築。

  在國務院參事、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看來,目前一些綠色建築開發商出現兩極分化誤區:一是“偽綠色”,打著綠色旗號增加樓盤的知名度;另一個則是走入一個“綠色誤區”,一些開發商要求建築一定要全封閉、恒溫恒濕等,這樣建築會非常昂貴,其實沒有必要。

  在他看來,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不能只停留在專家、政府官員和一些大企業、大城市,應進入尋常百姓家。要讓老百姓知道什麼是綠色建築,不是有鮮花綠草、噴泉水池、綠化得好的樓盤就是“綠色建築”。如果老百姓都能關注到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對室內環境的影響、二氧化碳氣體的減排,那麼大家的共識就會形成綠色建築的市場需求。有了市場需求,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才能在全社會廣泛地推廣應用。

  筆者近日受邀赴港參觀綠色建築應用,在多個經典項目了解綠色建築技術應用的實際情況。這些建築項目以人、建築和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目標,在諸多細節上,都體現了建築的人本屬性,強調聯通建築與人、自然間的親和力。

  例如為傷殘學童而設的培愛學校,整幢建築儘量維持最少樓層,細心顧及殘障人士不便於行的身體情況,並減低對鄰近環境的影響。此外,其他人性化設計亦有效地使學生易於融入環境,例如所有教室和活動室置於地下和一樓,減少學生上下走動造成的不便;校內各個區域則以不同顏色作區別,讓使用者易於分辨;建築物中央設置坡道,位置開揚,不僅令使用者易於穿梭各樓層,更讓教職員易於掌握學生的活動情況;坡道與樓層、操場和庭院相互交接,促進師生交流等。宿舍還融入了“家舍”的概念,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學習與人共事共處。共用飯廳、活動室、睡房和浴室等,大大增加與人溝通的機會,讓學生們倣如家人生活。

  而在整個建築生命週期中達到零能耗的建築物“零碳天地”,其80多種不同的綠色建築技術應用,更讓人印象深刻。採用自然光線引入室內的管道式燈光,自動降溫風扇系統,太陽能發電系統等等,都為城市建築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思路。更讓人驚嘆的是,建築物利用太陽能電池板就地發電,還能把剩餘的能源回饋公共電網。

  可以預見,各類綠色建築科技,在未來的城市化發展和“三舊”改造中,都可以提供眾多的綠色環保方案。這也為未來的房地産市場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李廣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