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農牧廳省人社廳省林業廳省商務廳省旅遊局省扶貧辦關於精準扶貧富民産業培育支援計劃的實施方案
- 發佈時間:2015-06-26 05:35:55 來源:甘肅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省農牧廳省人社廳省林業廳省商務廳省旅遊局省扶貧辦
關於精準扶貧富民産業培育支援計劃的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紮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意見》,大力培育多元富民産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特製訂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大力發展特色農牧業、勞務經濟、農産品加工業和農村現代服務業等富民産業,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有序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提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能力,確保如期實現貧困地區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長等階段性目標。
到2017年底,貧困地區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7000元以上,比2014年底增加2220元左右,其中特色農牧業貢獻920元左右、勞務經濟貢獻1000元左右、農村現代服務業貢獻200元左右、財産性收入貢獻100元左右,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以上,農業增加值年均增幅達5.3%。
到2020年底,貧困地區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10000元左右,比2014年底增加5200元左右,其中特色農牧業貢獻2000元左右、勞務經濟貢獻2500元左右、農村現代服務業貢獻500元左右、財産性收入貢獻200元左右,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7%以上,農業增加值年均增幅達5.5%左右。
二、主要措施
(一)大力發展特色農牧業。堅持推進精準扶貧與轉變貧困地區農業發展方式深度融合,既要扶持發展特色産業和特色産品,又要重視提高農産品品質。培育壯大特色産業,發展以玉米、馬鈴薯為主的旱作農業,落實好地膜實物補貼政策,實施好馬鈴薯脫毒種薯全覆蓋工程,促進貧困地區累計新增100萬畝全膜玉米和脫毒馬鈴薯,每人平均增收300元左右;發展以牛羊為主的草食畜牧業,利用好草食畜牧業、設施蔬菜“雙業”貸款貼息和牛羊産業發展資金,力爭戶均新增2頭牛或10隻羊,每人平均增收500元左右;提升蘋果、蔬菜、中藥材産業發展資金使用效率,促進優質林果、設施蔬菜、中藥材等優勢特色産業提質增效,每人平均增收120元左右。培育提升特色産品,因地制宜發展油橄欖、茶葉、花椒、核桃、百合、玫瑰、油用牡丹、甜高粱、青稞、油菜、藏中藥、小雜糧等地方性特色農産品,增強特色農産品的品質和品牌影響力。推進標準化生産,以完善標準體系建設為抓手,向貧困縣、貧困村傾斜實施農業標準化示範項目,到2017年底,主要農産品標準化覆蓋率達到80%,“三品一標”農産品覆蓋90%以上建檔立卡貧困村。
(二)突出發展勞務經濟。強化職業技能培訓,瞄準貧困戶的主要勞動力,通過引導性培訓和技能性培訓,提高技能水準,增加務工收入。鼓勵能人帶動務工,通過組織引導和獎勵支援等措施,助推本地能人帶領貧困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減少盲目性,增強穩定性;積極開展勞務資訊服務,疏通就地打工渠道,力爭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有1人能外出務工,有1人就地季節性打工,持續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企業、種養大戶或農村致富帶頭人在貧困地區創辦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大力推廣中小型農業機械,有償提供代耕、代種、代收、代管的標準化、專業化服務,解除外出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使其長期穩定務工。吸引“鄉賢”和能人回鄉創業,制定落實創業優惠政策,建立健全創業服務體系,探索走出一條勞務培訓——勞務輸轉——返鄉創業——發展經濟的勞務産業發展新路子。
(三)著力發展農産品加工業。引進培育壯大一批精深加工企業,帶動貧困村牛羊肉、中藥材、蔬菜、果品等産業的深度開發,推進貧困地區玉米、馬鈴薯等全産業鏈建設,延伸産業鏈,提高附加值;培育一批外向型企業,提高工藝裝備水準,提升産品品質和檔次,擴大農産品加工製品、快餐食品、休閒食品出口外銷;傾斜支援貧困地區農産品加工、倉儲、冷藏、市場建設,推動貧困縣領軍企業兼併重組、做大做強,推進農作物秸稈等農副産品綜合開發利用,使貧困戶更多地分享農産品加工增值的收益。實施“農産品産地初加工惠民工程”,採取以獎代補或先建後補的辦法,大力發展農産品産地初加工,改進農産品貯藏、保鮮、乾燥設施和方法,降低農産品産後損失,提高商品化率和入市品級,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扶持每個貧困村發展小微企業或工商戶,優先支援發展具有鮮明地方特色、以手工製造為主的小微企業,以“大眾創業”促進“萬戶增收”;支援金融信貸、信用擔保等政策向貧困村小微企業傾斜,每戶啟動性貸款規模不少於5萬元。鼓勵貧困戶以生産要素入股參與興辦農産品加工企業,通過訂單生産、原料加工和土地、資金、設施設備參股等方式,將分散弱小的貧困戶納入到現代産業體系,建立健全“利益捆綁、責任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貧困戶在參與中增收,在增收中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所有農産品加工企業都要採取切實措施,確保安全生産和環境保護,確保産品品質安全。到2017年底,貧困縣農産品加工業總産值比2014年增長40%,輻射帶動5萬貧困戶;到2020年底,農産品加工業總産值實現翻番,輻射帶動10萬貧困戶。
(四)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貧困地區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將城鄉商業服務網點、民族貿易網點、農資和商品配送中心、農畜産品交易市場和農産品冷鏈等商貿流通服務體系建設資金重點傾斜到貧困縣和貧困村。積極發展電子商務、農超對接、直供直銷、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大力推廣隴南電商扶貧經驗,搭建農産品“線上線下”交易平臺,發展網上交易與配送,實現寬頻網路、物流運輸對貧困縣鄉的全覆蓋,擴大貧困地區農産品和特色産品的網上銷售;結合“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擴大特色優質農産品外銷。大力發展農産品經紀人隊伍,更好發揮搞活農村市場、促進農産品銷售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努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優先建設464個列入全國計劃的旅遊扶貧重點村;整合現有資源和項目資金,在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藏區和特色貧困村寨扶持發展以紅色旅遊、美麗鄉村遊、特色名居遊和休閒農業等為主的鄉村旅遊業,使之成為貧困戶收入新的增長點。
(五)提升農業科技扶貧能力。派駐科技特派員,2017年為每個貧困村派駐1名科技特派員,其中省級單位選派220名、市縣兩級選派3000名、鄉鎮級選派3000名,指導貧困村應用先進實用技術;鼓勵科技人員帶著技術和項目進村入戶,以技術入股等形式領辦或創辦産業項目。培育科技示範戶、示範基地,每個貧困村培育2-3個農業科技示範戶,每個示範戶帶動10-20個貧困戶;通過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的引進、試驗、示範和技術培訓工作,每個貧困縣建成2-3個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基地,為當地特色農牧業提供有效益、能複製、可推廣的生産模式和管理經驗。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以貧困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專業合作社骨幹等為重點培育對象,通過建立教育培訓、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的工作機制,每年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5萬人,實現“培育一人、致富一家、帶動一片”的綜合效益。開展農業實用技術普及培訓,依託農業重大項目的實施,採取集中辦班、現場指導、諮詢服務等多種形式,開展農業實用技術的普及性培訓,確保建檔立卡的每個貧困戶有1個科技明白人。強化農技推廣服務,籌措資金為貧困縣農技人員、貧困村和有上網條件的貧困戶建設“農業科技網路書屋”和基於無線網路的農技推廣“雲平臺”,加強“12316”三農服務熱線建設,為基層農技人員和貧困戶提供快捷的農業生産技術、市場資訊、富民政策等諮詢服務。
(六)深入推進農村改革。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年內全面完成所有貧困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土地流轉率達到20%以上,所有貧困縣健全土地糾紛調解仲裁機構。推進農村金融制度改革,鼓勵金融機構開發農村金融産品,延伸到村到戶金融服務,“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程”向貧困戶全覆蓋,草食畜牧業和設施蔬菜貸款貼息、“雙聯”惠農貸款、農村婦女小額貸款、村級互助資金和金融便民服務點實現所有貧困村全覆蓋;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在進一步擴大能繁母豬、奶牛、牦牛、藏羊、玉米、馬鈴薯、青稞、棉花、冬小麥、中藥材、蘋果等11個品種保險覆蓋面的基礎上增加肉牛、肉羊和設施蔬菜等地方特色農業保險品種,積極發展商業性農業保險。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發展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引導貧困戶依法自願有償流轉土地經營權,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升農業勞動生産率;建立風險防範和補償機制,鼓勵和支援貧困農戶以土地和農業設施、機械等作價入股的方式,參與或組建專業合作社,使每個貧困村至少建立1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貧困戶參與各類新型農業經營合作組織實現全覆蓋,每個貧困縣均有一批扶貧龍頭企業。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以集體經營性資産改革為重點,明晰産權,折股量化到集體經濟組織每位成員,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按股分享經營收益。加快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制定出臺引導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率先在貧困縣建立健全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平臺和運作規則,推動貧困戶資産變資本,資本促增收。強化惠農政策落實,全面落實農業支援保護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各項獎補政策並向貧困村、貧困戶傾斜;全面落實並逐步提高農村低保、農民養老、農村五保供養、醫療救助、殘疾人補助等政策標準和補助水準,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
三、責任分工
精準扶貧富民産業培育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省級規劃引導、市州協調推進、縣為責任主體”的推進原則,明確各自職責。
(一)省直有關部門分別負責職責範圍內精準扶貧産業培育的行業指導、資金落實、標準制訂、運作監測、實施品質等工作。省農牧廳負責特色農牧業、農産品加工、農村改革等工作方案制訂並指導實施。省發改、科技、財政、人社、林業、商務、供銷、金融、旅遊、婦聯等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分別制訂工作方案並指導實施。
(二)各市(州)政府要按照本實施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主要措施、責任分工、完成時限等,制定出臺本市(州)貧困地區富民産業培育實施意見和精準扶貧年度工作方案;按照完成時限倒排工期,算好明細賬,將目標任務分解到年度、明確到所轄貧困縣(市、區);抓好指導和監管,確保每年整合到貧困縣的富民産業培育資金90%以上用於6220個貧困村。
(三)各貧困縣(市、區)政府要對照精準扶貧到片到村到戶名單和富民産業需求清單,按“抓重點、破難點,精準推進扶貧攻堅”的原則,確定主導産業,編制本縣富民産業扶貧規劃;按年度倒排脫貧目標任務,制訂本縣富民産業精準到村到戶年度實施方案;組織項目實施,建立工作臺賬,加強監督檢查;採取更加精準的扶持措施,實施“一縣一業”産業對接和“一村一品”産業培育工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在富民産業培育工作中要發揮“謀劃、指導、監督”作用。
四、完成時限
到2017年底,特色優勢産業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村比例達100%,全面完成第一階段的各項目標任務。
到2020年底,建成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多元富民産業體系,全面實現“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目標,努力使貧困地區農業勞動生産率、農民收入水準等主要指標達到農村小康監測目標要求。
五、檢查驗收
省、市、縣三級都要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考核細則,加強對富民産業精準扶貧工作的考核、監督、檢查、驗收。對産業培育目標任務、工作措施、項目實施、資金管理等落實情況要定期進行檢查,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檢查督促、年底有總結驗收。對年度目標任務、工作措施落實好的貧困縣(市、區)和單位給予表彰,對落實不好的貧困縣(市、區)和單位進行通報,並與全年扶貧攻堅工作業績考核掛鉤。貧困村駐村工作隊要參與、配合地方政府和各級組織做好富民産業培育工作的檢查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