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環保 > 正文

字號:  

北京沙化土地五年減少三十七萬畝

  • 發佈時間:2015-06-23 10:01:1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隨著京津風沙源治理和平原造林工程推進,近5年來,北京市沙化土地面積減少了37.26萬畝,全市境內沙化土地基本被綠蔭覆蓋,歷史上的五大風沙危害區徹底得到治理。

  北京曾深受沙塵困擾

  歷史上,北京曾經頻繁受到沙塵天氣的困擾。“無風一片沙,有風地搬家,每當風沙起,處處毀莊稼。”每年冬春季節肆虐的沙塵暴讓市民防不勝防、苦不堪言。“特別是康莊、南口、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兩側,風沙更嚴重,被稱為北京的五大風沙危害區。”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防沙治沙辦公室高級工程師胡俊表示。

  胡俊介紹稱,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北京開始大規模防沙治沙,以綠化造林為主體,相繼實施了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平原治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平原造林等十大工程,構築山區、平原和綠化隔離地區三道綠色屏障,形成從城區到郊區、從平原到山區的綠色防護林體系。

  “特別是從2000年啟動的京津風源治理工程和2012年以來實施的平原百萬畝造林工程,為北京防沙治沙工程及改善全市城鄉生態面貌作出了重大貢獻。”胡俊説。

  3年平原造林百萬畝

  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打造綠色宜居之都,北京市于2012年啟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平原百萬畝造林工程。“北京80%的綠都在山區,離城市越近綠量越低。”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有關負責人説,實施平原地區造林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新增百萬畝林地,增加平原綠量和生態環境容量,“把森林搬到市民身邊。”

  3年來,連片的綠沿著“兩環、三帶、九楔、多廊”的科學佈局,在大興、通州、順義、房山、昌平等近城郊區延伸,中心城與新城之間、新城與新城之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綠色隔離空間。新造林地與原有林地相接,使全市萬畝以上生態林地增加23處,達到31處。

  “在平原造林重點項目區,超過六成的落葉喬木胸徑在8釐米以上,帶樹冠種植的苗木超過70%,實現了立地成林、成景。沙地造林樹種多達168個,其中耐旱、好管、好活的鄉土樹種佔到85%以上。”胡俊表示。

  通過百萬畝平原造林,北京市共治理荒灘沙石坑等沙化土地25.4萬畝。截至今年初,北京已累計完成平原造林95萬畝、植樹5000多萬株,平原森林覆蓋率由2011年的14.8%提至24.5%。據測算,待成林後,百萬畝林地可年固定二氧化碳121萬噸,年釋放氧氣88萬噸,年均滯留粉塵62萬噸。

  沙塵天氣年均不到3天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同樣效果顯著。位於延慶縣城北8公里處的龍慶峽荒灘曾經水土流失嚴重,遍地卵石,寸草不生。經過多年的京津風沙源工程建設,如今已成為110萬株各類苗木生長的郊野公園,吸引著周邊的市民前往休閒娛樂。

  數據顯示,通過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累計實施造林營林690多萬畝,其中人工造林約100萬畝、退耕還林87萬畝、封山育林400多萬畝。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平原造林工程等重點工程的實施,使首都城市生態大大改善。目前,分佈于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兩側以及康莊、南口等五大風沙危害區內的沙化土地全部得到治理。永定河沿線已形成14萬畝的綠色發展帶,昌平沙坑煤場、懷柔大沙坑、燕山石化周邊等地區也建成了大片的景觀生態林。

  經過多年造林,截至去年底,北京市林木綠化率達到58.4%,森林覆蓋率達到41%。氣象部門的統計資料顯示,北京的年均沙塵天氣已由上世紀50年代的年均31天,降到2010年以來的年均不到3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