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險漸入“農”心
- 發佈時間:2015-06-24 02:31:11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張艷玲
日前,一場大風突降四川成都彭州市懷遠鎮,該鎮定江社區數百畝香菇大棚被掀翻倒地,菌包經過雨後數日暴曬,菌絲大量死亡,菇農損失慘重。讓當地香菇種植協會會長曾學良感到慶倖的是,年前動員組織會員投了食用菌保險,挽回了部分損失。
在成都市目前已開設的18個政策性農業保險中,有10個為成都市自主開設的特色小農險。沒有中央、省級財政的支援,針對自身優勢産業開設的地方特色農險,運作情況如何?呈現出怎樣的特點與趨勢?記者進行了調查。
農戶接受度漸高投保面積翻番
“晚上8點一過,風吹得跟狼嚎一樣,路邊的樹全被吹倒了!”回憶起不久前的那場風災,定江社區菇農青強仍歷歷在目,“幾十畝大棚全被吹垮了鋪在地上,緊接著又下起了大雨。”青強一邊説著一邊彎腰拾起一個菌包,輕輕一捏,菌包便裂開了口子。“你看,雨淋後又被暴曬,菌包全乾了,菌絲都死了。”青強掰下一小塊菌包遞給記者。
定江社區是當地有名的香菇種植基地,不少農戶種植香菇已有20多年的歷史,效益不錯,行情好的時候畝收入有好幾萬元。去年4月,曾學良、青強等幾個香菇種植大戶還發起成立了香菇種植協會,抱團學技術闖市場。如今入會農戶已有50多戶,入會面積達490余畝。
雖然遭了災,會員個個損失慘重,但慶倖的是,去年協會動員組織會員買了食用菌保險,多少能挽回些損失。“前兩年農戶不積極,持觀望態度的多,總覺得自家的地位置好、地勢高,遭災的可能性小,白交保費不划算。”曾學良告訴記者,去年不少人就吃了虧,7月份暴雨時菇棚全被淹了,損失慘重。
説起菇農保險意識的變化,安盟保險公司前來調查出險情況的農險專員陳炳銀有切身感受,他以定江社區為例,“上一年度投保農戶不過幾十畝,今年投保面積就已經達到200畝左右,上升速度很快。”陳炳銀説。
據介紹,目前,成都水産、獼猴桃、有機農業等特色農險覆蓋面均已超過60%,特色農險正逐漸為農戶所接受。截至2014年底,成都累計實現保費收入19.72億元,已為全市農業生産提供892.41億元風險保障,為216萬戶(次)農戶挽回經濟損失9.96億元。
從保生産到保市場險種正不斷創新
成都食用菌保險開設于2010年,是最早自主開設的政策性特色農險。在這之後,針對當地特色優勢産業發展,成都陸續推出新的農險品種,如今風險保障已覆蓋食用菌、獼猴桃、水産養殖、雜交水稻制種、小家畜禽等。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當地時有發生的蔬菜旺季濫市菜農虧損現象,2013年底,成都市繼上海之後推出蔬菜價格指數保險,改變傳統農險只保自然風險的局限,為菜農提供蔬菜市場風險保障。截至2014年12月上旬,蔬菜價格指數保險順利運作完一個保險年度。據統計,共計1600余戶農戶參保蔬菜出險,承保蔬菜面積達7.7萬畝,出險蔬菜面積近1.2萬畝,共計支付理賠款700多萬元。
生豬價格指數保險是成都另一針對市場風險創新開展的農險。目前,已有安盟保險公司、人保財險等3家保險公司在彭州、龍泉驛等4個區(市)縣開展了生豬價格指數保險試點。成都作為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生豬價格指數保險已被納入其農村改革試驗範圍,很快將在全市涉農區縣推廣。
此外,據透露,水稻價格指數保險也正在醞釀中。目前,成都市農委正在會同有關單位制定試點方案,以確定承保機構、保險範圍、保費分擔比例等具體問題。
産品完善需持續財政支援要加勁
去年7月末,人保公司在龍泉驛區試點開展的生豬價格指數保險業務已決賠付款超過100萬元,遠超過其75萬元的保費收入,而此時一年的保險週期才剛好過半。形勢同樣不樂觀的還有在彭州試點的中航安盟公司,賠付率也可能超過80%,除去運營成本,勉強保本。
近年來,隨著各級財政對農險支援力度的不斷加大,各大保險公司也展現出極大的參與熱情。然而,“與商業財險相比,農業保險的盈利水準較低。”業內人士指出,尤其是近年來開展的農産品價格指數保險仍處於探索試點階段,在保險産品設計上,保險公司與農戶之間雙贏的平衡點仍然需要根據實際不斷調整完善。
“以生豬價格指數保險為例,‘大年’與‘小年’之間的盈虧要如何平衡,是這項針對生豬價格的保險創新産品能否成功的關鍵。”安盟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特色政策性農險的不斷推進也對地方政府財力提出更高要求。2012年至2014年,成都平均每年從當年歸集的耕地保護基金中提取7870萬元用於農險保費補貼。2013-2014年,又專門安排3000萬元用於蔬菜價格指數保險的開展。然而,隨著農險覆蓋範圍的擴大以及品種的創新,這一金額目前早已不能滿足其保費補貼支出需求。
成都市財政局曾對即將開展的生豬價格指數保險試點的財政資金需求作過估算:按照育肥豬全部承保、只承保年出欄500頭以上和年出欄1000頭以上規模養殖戶三種情況,若市級財政承擔40%保費補貼,補貼資金分別就達2.46億元、0.88億元和0.6億元,資金缺口明顯。
專家表示,如何進一步拓寬資金籌集渠道,確保財政補貼持續“給力”,是地方政府推進政策性特色農險面臨的一大挑戰。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