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財政監督的價值在轉型中提升
- 發佈時間:2015-06-16 09:50:51 來源:中國財經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轉型:以服務預算管理為核心
“隨著我省預算管理體系的確立,財政監督的機構和職能也進行了調整。一切轉變隨之而來。”浙江省財政廳監督檢查局局長張杭平對記者娓娓道來:2008年,浙江省財政廳黨組提出構建預算編制、執行、監督“三位一體”的預算管理體系;2012年,財政廳財政監督局、績效管理處、財政預算項目審核中心實現一體化運作。
新的財政監督局除了原有職能之外,同時被賦予了績效目標監審、績效跟蹤、績效評價等績效管理和特定項目支出預算、省級政府投資項目國庫集中支付資金和政府採購工程項目預算(工程量清單)監審等審核職責。
在此基礎上,新的財政監督局著眼于為財政改革、預算管理服務,以財政監督結果的可應用和被應用度為導向,對監督職責進一步梳理整合,對監督流程進行重構規範,對監督人員進行統籌調配,探索確定對預算編制、執行進行監督制約的抓手,實現財政監督作為財政內設機構的價值回歸。
“職能調整了,這就要求我們要轉變觀念,牢固樹立財政監督必須為預算管理服務的理念。”張杭平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財政監督作為財政部門的內設機構,服務於財政改革和預算管理,重點必須從傳統的以查問題為主的事後檢查,轉向推動解決財政改革碰到的問題、預算管理髮現的問題,提出推動財政改革、改進預算管理的建議。
財政改革“新常態”和新形勢、新挑戰均要求財政監督在推進預算改革、加強預算管理上有所作為,在重點突破、頂層設計等方面當好參謀、出好主意。
財政監督價值最終體現在財政監督成果的應用。要立足於為預算管理服務,採用“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原則,為推進預算改革科學“發聲”,為解決共性問題精準“發聲”,為樹立績效預算理念積極“發聲”。
“幾年的實踐表明,當財政監督對預算績效、預算標準、補貼方式等提出科學的建議,並在財政改革和預算管理中得到採納時,財政監督的價值就在轉型中得以提升。”張杭平總結性的表述意味深長。
有的放矢 有所作為
預算編審是預算管理的基礎和前提。浙江省財政廳監督檢查局對此十分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力爭在夯實預算編審基礎上有所作為。
從2012年起,浙江省財政廳試點開展部門決算報表品質檢查,以期夯實預算編審基礎,為預決算公開的順利有序推進保駕護航。
張杭平介紹説,部門決算報表品質檢查主要是對部門預算單位基礎數據進行核實,對預算執行真實性進行核查,對預算編制和執行差異進行分析,分部門、分行業向相關業務處室提供改進部門預算編制科學性、提高預算執行準確性的意見、建議。
對於確定的檢查專題,如存量資金、對外投資、在建工程、科研課題等項目,監督檢查局通過數據收集、統計分析、座談調研等方式,縱向梳理歷年同類項目的共性和規律性問題,橫向研究不同行業、部門的普遍性和傾向性問題,提出歷史遺留問題解決方法和促進完善體制機制的意見建議。
這一檢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當年的部門決算報表品質檢查結果在下一年度的預算編制、執行中得到應用,並在預算編制佈置會上予以強調。
預算支出標準是預算編制的重要前提。在推動預算支出標準建立上,浙江省財政廳監督檢查局給予了重點關注。
該局在開展財政監督活動時,有目的、有計劃地收集數據、樣本、行業標準,提煉或修正預算支出標準,推動預算部門對沒有支出標準的項目制定定額標準,對已制定支出標準的項目細化、完善標準。
據張杭平介紹,近年來,監督檢查局陸續制定了辦公用房建設、保障房建設、裝修改造、全日制大學建設、醫院建設、城市道路照明、物業管理費、仲介服務等定額標準,並已在預算編制中得到應用。今年,將爭取在資訊化項目和課題經費支出標準上有所突破。
在提升預算績效上,該局也是另辟蹊徑。2013年,該局對浙江省級部門預算結轉結余資金進行摸底,並對往來款項進行統計,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共收繳6部門因歷史原因形成的專項資金結余10.25億元、部門預算結轉結余資金約42.25億元,收繳比例約50%。
據此,該局向財政廳提出建議:將累計2年以上的部門預算結轉結余資金收回財政,部門預算安排和前一年度預算執行進度掛鉤。
“下一步,隨著中期財政規劃的試編,我們將對中期財政規劃開展績效監審。”張杭平對記者表示,將主要審查財政收支政策和發展目標是否明確,重點把握“四退四轉”以提升預算整體績效:即從不符合重大決策部署和中心工作的預算支出領域中退出來,轉到圍繞中心、保障大局的需要上來;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來,轉到保障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上來;從“大包大攬”的民生保障思維裏退出來,轉到“公私共擔”的民生保障理念中來;從績效差的預算支出事項中退出來,轉到績效好的公共支出事項中。
與此同時,該局還完善公共政策績效評價。以實地調研、問卷訪談、投入産出分析為主要評價方法,從效率、效果、公平、可持續性四個維度進行評價。當某種産出是多重政策效應疊加的效果時,將相關政策“打包”評價。
近年來,浙江省財政監督等相關部門開展了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政策評價,促成取消表面繁榮中看不中用的多個項目;開展水稻種植補貼政策評價,推動了涉農補貼的整合、補貼方式的改變。
“多位省領導作出批示並予以充分肯定。”張杭平高興地説。
該局還大力推進部門績效自評。按照“誰使用,誰評價,誰負責”的基本原則,績效自評實現部門全覆蓋。簡化部門自評方式和內容,將績效目標作為績效自評的重要參數,重點突出政府各類資金最終實現的效果是否達到預期效果。對部門績效自評項目進行績效監督,將監督情況列入浙江省政府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之一。逐步推進部門績效自評結果公開公示,推動重點民生支出、重大投資項目資金使用績效向同級人大報告,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調整支出結構、完善財政政策和科學安排預算的重要依據。
創新方式 拓寬覆蓋面
“數字財政建設是我們一大亮點,此舉拓寬了財政監督覆蓋面,大大提高了監督效率。”張杭平舉例説,浙江省財政廳監督檢查局在相關部門的配合下,將2個縣50多個涉農補助資金涉及140萬人的身份資訊與公安系統進行比對,查出項目差錯率最高達13%,最低5.6%。今年將擴大試點縣,並增加比對規則。
“這種創新應用我們稱之為反不當支付。”張杭平解釋説,與傳統財政監督不同的是,反不當支付是跨項目、跨地域檢查,基於某一規則對所有檢查對象進行篩查,彌補了人工檢查力量不足、檢查成本高的缺點。
同時,該局還實現了實時動態監控,將監督關口前移。2014年,該局利用稅友龍版數據庫數據,通過行業登記、預算級次、稅目核定、退庫分析等方式對8000多戶企業2013年繳納的2000億金融保險業營業稅進行全面檢查。“幾個人不到一個月就查出疑似混庫金額13億元。”張杭平説,今年檢查方式將進一步上升至實時監控。
為了解決“人少事多”的問題,該局加大了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張杭平表示,政府購買服務是把“雙刃劍”,關鍵要管控好購買服務品質。浙江省財政廳監督檢查局從成立之初就開始引入政府購買服務,嚴格按照“慎選仲介、統一底稿、現場監控、考核評價”的原則進行。目前已著手利用資訊化手段進行品質控制,並將在近期開展的部門決算報表品質檢查中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