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四十載圓了三個夢

  • 發佈時間:2015-06-15 05:46:4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物小傳

  董福財是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阿爾鄉鎮北甸子村原黨支部書記。他40年如一日,帶領村民植樹治沙、築路致富,將風沙肆虐的家鄉建設成充滿希望的綠洲。今年3月,他因病去世,享年63歲。董福財被遼寧省授予“遼寧好人·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董福財有3個夢:治沙夢、築路夢和致富夢。如今,這3個夢在北甸子村都實現了,白沙退去、綠樹成蔭、村路平坦,鄉親們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他卻走了。

  老伴和孩子想著他,北甸子人念著他,這裡的一草一樹記挂著他。

  董福財所在的村,地處遼寧省彰武縣西北部,自然條件十分惡劣。“十山九禿山,風起白沙飛”曾是這裡的真實寫照。為改善家鄉的面貌,董福財帶領北甸子人防風固沙、修路致富,矢志不渝奮鬥40年,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千般勇氣治沙夢

  上世紀90年代,日頭下的滿眼蒼白是北甸子村的底色,旱地生煙的白沙地成了北甸子村村民的心病。

  “風過三尺沙,有時候沙子都能堆到窗臺上,連門都打不開,春天的大風過後,剛發芽的玉米秧苗被連根拔起。”彰武縣委書記劉玉學説。

  村民的嘆息和著風聲,讓董福財的心跟著一起疼。

  對於北甸子村來説,栽樹有三難,一是沙地挖坑難,二是栽樹澆水難,三是鄉親們對沙地栽樹理解難。“老董凈瞎整,在沙坨子裏栽樹是幹傻事!”面對這些質疑,董福財選擇了自己先幹起來。

  1997年,董福財領著妻子和兩個孩子治沙,在沙坨子一幹就是一天。有的沙丘高四五米,不負重往上走都費勁;挖坑更是件苦差事,一鍬下去,坑還沒成形,就被流沙填滿了。經過琢磨,董福財想出了辦法:先澆水,再挖坑,濕的沙子更易成形,直到找到實土。這樣下來,一整天不間斷地幹,能栽上七八十棵樹。第二年,吐綠的樹苗讓村民看到了希望,12個農戶加入植樹綠化的隊伍中來。大家去兩裏地遠的水泡子運水,一車車的水被運到沙坨子之下,村民把腳插到沙子裏,手遞手將水澆灌到樹坑裏。難是難,但大家看到了栽樹的好處。

  到2000年前後,全村人陸陸續續加入到植樹綠化中來。在董福財帶領下,北甸子人琢磨出一套在白沙上栽樹的法子,從治理沙陀子到引進樹苗,從濕挖沙坑到見實土下苗……而栽樹之於北甸子村,也從董福財一個人、一家人,到最初的12個農戶,竟成了全村的集體行動。

  綠了沙坨子,白了少年頭。這些年來,董福財栽樹,不知操了多少心。只要是涉及栽樹的事,董福財眼裏不揉一粒沙子。檢查栽樹的品質,董福財有自己的一套辦法:“一看”,看樹坑挖得深不深;“二拔”,檢查樹苗栽得牢不牢;“三踩”,檢驗澆水情況和回填土是否實。差了一樣,都通不過他的“驗收”。靠這,北甸子村的樹苗成活率達到了85%以上。

  如今,3萬畝的綠色,將這個初夏映襯得格外美麗,沙原上數以萬計的柳樹、白楊、樟子松迎風起舞。從制定一份栽樹的15年規劃開始,北甸子人在董福財的帶領下,硬是用樹林劃出了交界線,“每次出門回來的時候,看見樹林子,就算到家了!”提到這些,村民李萬全倍感自豪。

  百倍堅韌築路夢

  “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帶領我們走進人間天堂……”這是董福財生前最愛聽的歌,每次歌聲響起,他都會跟著哼唱。

  早些年,北甸子村遍地白沙,村民出行困難,六七里路要走上兩個來小時,機動車進不來,最奢侈的交通方式是坐馬車。一個巨大的沙丘橫在村裏與外界聯繫的唯一通道上,讓村裏的生産發展備受煎熬,村民幹什麼都是“買貴賣賤”,收購糧食的車不來,自己費挺大勁拉出去的農産品,賣的價格卻比別人便宜——不賣也不行,總不能再拉回去!

  為此,修出一條路,成了董福財帶領村民實現夢想的第二場硬仗。2002年秋天,經過爭取,北甸子村通往阿爾鄉鎮的6公里村級公路項目立項了。董福財很興奮,“馬上組織人力挪走那個巨大的沙丘!”

  但問題接踵而至:村裏這些年在艱難中度日,栽樹又花了不少錢,賬面上的錢已所剩無幾。這也就意味著,必鬚髮動村民的力量,讓大家出義務工,才能完成鋪路的前期工作。

  董福財白天趕著自家馬車除沙,晚上還得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削了這沙丘,我們才有奔頭,生活才能過好,幹不幹?”一戶村民不太情願,説自己家養馬車也有費用,董福財的“急脾氣”爆發了:“這千載難逢的修路機會,咱可不能因為自己孬,把事耽擱嘍!”一來二去,兩人吵了起來,那人把董福財的祖宗八代都“問候”了,也沒拗過董福財。董福財的態度很鮮明:“你罵我可以,不出義務工可就不‘仗義’了,不能拖全村的後腿!”

  那些天,董福財家經常是這樣的場景:董福財早早起來催妻子:“趕緊整飯,著急拉沙子去呢!”“就知道忙乎公家的事,家裏你得顧顧呀?”“嗯!”撂下碗筷的董福財一邊趕著馬車出院,一邊敷衍著,留下妻子獨自在屋裏嘆氣。就這樣,在董福財的帶領下,全村老少齊上陣,手擔肩扛,馬拉人拽,整整幹了兩個月,硬是把擋了村民幾十年的沙丘移走了。等施工方來考察時,看到那麼巨大的沙丘在眼前消失了,都十分驚訝。瘦了一圈的董福財説:“可不能耽誤了工期!”

  “人心齊,泰山移”。北甸子人的“天路”于2003年8月竣工了,北甸子村終於推開了與外面聯繫的“大門”。村民們歡笑著趕著馬車去鎮上,累得筋疲力盡的董福財則把幸福的花兒開在心裏。

  村裏的養牛大戶王輝説:“早年賣牛,人家讓你把牛趕到鎮上才收,這一路,一頭牛得掉20斤秤。現在好了,坐在家裏打個電話就把事辦了!”

  一心為民致富夢

  平坦的村路直通阿爾鄉鎮中心,讓村民對致富的渴望空前強烈。想辦法尋找脫貧致富項目成了董福財的又一個夢想。

  夜以繼日不停歇。董福財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步伐分外緊迫。跑貸款、賣糧食、搞養殖,董福財陣陣不落。結合村裏的原有産業優勢,董福財發動村民搞育肥牛圈養,他對村民説:“不能再散放了,再散放,樹都白栽了!”後來,董福財還組織村民建起了養殖示範小區,把養牛辦成了村裏的致富拳頭項目。加之種樹防風固沙作用日益顯現,村裏耕地的産量越來越穩定,平均畝産達到了近千斤。

  北甸子人從此走上了致富“快車道”,董福財帶領大家脫貧的步伐也更快了,有的村民沒錢種地,他就“舍下老臉”,到信用社“説情”,幫大夥跑貸款;有的村民摸不準致富門路,他就忙著想辦法。現在,村裏的牛羊養殖戶已擴大到30多家……

  自從有了柏油路,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家家都有了農用機動車,還有一半人家買了小轎車。談起這些,村民打趣地説,以前不買車,一是沒錢,二是沒有路能跑車。自從修了路,村裏再也沒有孩子輟學了,校車一直通到鎮裏,接送孩子們上下學。這幾年,村裏還出了幾個大學生。

  村民富了,董福財樂開了花,他還給相對困難的農戶翻蓋了12戶危房,卻唯獨忘了自己。直到去世,董福財還住著上世紀60年代的“青年點”,房頂壓著一排排磚頭。按説,董福財當村幹部幾十年,自己掌握政策清、資訊多、人脈廣,先富起來不是難事,但他家的收入在村上只能排在中游。看到別人家蓋上了闊氣的新房,女兒曾問他:“咱家啥時能住上這樣的房子?”董福財笑著回答:“我這輩子都不想那些東西!”

  這些年來,董福財非常簡樸,一件外套要穿上好多年。還是女兒結婚時,妻子給他買了一雙皮鞋,他一穿就是幾個月,還穿著上山栽樹,把鞋弄壞了,他對妻子説:“可別再買皮鞋了,板腳。”

  嘮起與董福財相處的往事,他的親人們有些“埋怨”:分地這樣的事,董福財的兄弟們要和他一樣少分;兒子想讓他安排個工作,被他痛罵一頓,兒媳婦進門好多年,董福財也不給分地……

  常年操勞,董福財病倒了。2014年11月,董福財被檢查出肝癌晚期。但天生樂觀的董福財似乎沒把病情太當回事,還是力所能及地為村裏操勞,誰家有個大事小情,他總是牽掛在心,有很多次,他差點暈倒在工作崗位上。別人勸也勸不住。

  阜新市委書記張鐵民感慨地説:“董福財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生命的意義不在長度,而在於是否留下了一種精神,是否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病重期間的董福財時常讓兒子開車拉著他,在村頭的樹林旁轉上幾圈。望著車窗外的樹,一絲笑意挂在了董福財的臉上。這些樹,就像是他的孩子,一天天長大成材,給了他無限的寬慰……

  如今,北甸子村的森林覆蓋率達到48%,全村去年的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9700多元,較2000年時增加近8倍。村民們常常來到董福財的墓前告慰他:你的夢想已經實現,新的夢想正在被創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