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低價藥生産還需政策扶持

  • 發佈時間:2015-06-13 05:32:5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讀了5月30日《經濟日報》讀者版《廉價藥去哪兒了》一文,筆者感觸頗多。作為一家藥企的職工,筆者也感覺到現在在市場上確實難以買到廉價藥。

  那麼這些低價藥到底去哪兒了呢?根據筆者的調查,大體有兩種情況:一是低價藥改頭換面脫離了“低價藥”目錄。二是低價藥生産廠家壓縮低價藥生産産量,把大量的産能放在高利潤的産品上。此外,由於藥品還需經過層層招投標和分銷商的利潤分成,低價藥低利潤的現狀也讓終端銷售者不願銷售。

  以一家中藥生産企業為例,右歸丸(蜜丸)屬於《定價範圍內的低價藥目錄》內藥品。然而,由於生産成本變化,已超出低價藥品標準(中成藥不超過5元),該企業正在申請把此産品退出低價藥目錄。理由是原料鹿角膠由2013年每公斤270元上漲到目前每公斤超過1000元,直接造成右歸丸(蜜丸)生産成本顯著提高,生産企業虧損嚴重,無法在低價藥品日服用標準5元以內正常生産。我們不難看出,原材料成本和管理成本上漲,是影響低價藥生存的最大因素。百姓在訴求低價藥難覓的同時,生産企業也是有苦難言。

  6月1日起,國家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對廣大消費者來説,這是一個利好消息,但是對於藥企來説,卻是一道大考題。要讓低價藥重現市場,筆者建議,一是要提升百姓用藥理念。要引導人們認識到無論藥價高低,最重要的是要做到“藥到病除”。

  二是形成低價藥目錄轉換機制。藥品生産尤其是中成藥生産,生産成本受市場因素牽制很大,每一個階段的原材料供應價格都不盡相同。如某個産品在一段時期內因為原材料上漲,成本增加,如果不重新定價的話,那麼生産企業就很有可能減産或者停産。因此,建立低價藥目錄更換機制很有必要。

  三是實施低價藥國家扶持政策。對生産低價藥的産品和企業進行定點定量扶持。與此同時,在確保廠家利潤的情況下,監督做好低價藥的市場供應,滿足消費者需求。

  (河南宛西制藥有限公司 胡勇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