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雲南三七供應量為需求量八倍 生産成本遠超市場價格

  • 發佈時間:2015-05-18 07:42:3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雲南三七如何不再坐過山車

  供應量為需求量八倍 生産成本遠超市場價格

  頂著烈日,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農民廖文華(化名)牽著馬車在普者黑景區招攬生意。而在兩年前,這樣的工作他是不屑于去做的。

  “兩年前我種的三七就值300多萬元。”廖文華説,如今,自己十畝的三七田價值縮水到了40萬元,自家的房子都不敢翻新。

  三七是雲南特有的名貴中藥材,具有活血化瘀、消腫定痛的功效,有“金不換”“南國神草”“參中之王”等美稱。不過,在最近幾年的中藥材市場上,三七的價格卻在坐過山車,2013年每公斤800多元,到了2014年就跌到了每公斤100多元,今年上半年,三七價格依然沒有回升的跡象。

  “周圍有好多種三七的散戶都賠了。”文山州三七種植大戶張文明告訴記者,因為覺得種三七能賺大錢,最近幾年有很多人來雲南投資種三七,沒想到三七剛成熟就遇到價格大跌。

  8萬噸供應量足夠市場用8年

  文獻資料顯示,三七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腫定痛、滋補強壯、抗疲勞、耐缺氧、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等作用。在我國的中藥材市場中,三七是多種知名中藥的主要成分,在雲南白藥、丹參滴丸、血塞通等中成藥中,三七都是重要成分。據統計,全國以三七為原料的中成藥品種有360多種,藥品批號3600多個,涉及制藥企業1350多家,多種藥品被列入國家基藥目錄和醫保目錄。

  不過,三七的生長條件非常特殊。這種中藥材僅分佈在我國西南部海拔1200米至2000米、北回歸線附近的地區。雲南文山州是三七的主要種植地,目前,全國三七種苗全部來自文山州。

  擁有1500畝三七田的張文明已經有了30多年的種植經驗,早在30多年前,他的父親就是文山當地三七種植場的技術員。

  “三七並不好種,以前種的人不多。”張文明説,但最近十幾年,種三七的越來越多。

  他的這個感覺與文山三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中堅的統計一致。按照陳中堅的統計,20年前,文山三七的種植面積不足兩萬畝,但如今已經激增到30萬畝,銷售收入從不到億元增長到突破170億元。

  有不少傳統的三七種植戶在最近10年都賺了錢。

  文山苗鄉三七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余育啟一家三代都從事三七種植,2001年他創立這個公司的時候年銷售收入只有十多萬元,但到了2014年,公司銷售收入近5億元,資産4億多元,擁有員工600多人。

  巨大的利潤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資金進入這個領域。

  2013年,三七的價格攀上了歷史高峰,市場均價達到每公斤800多元,有些甚至達到每公斤1000多元。

  張文明告訴記者,就在最近幾年,有不少從來沒有三七種植經驗的人來到雲南文山,投入大量資金開始種植三七。

  “2013年三七價格最高的時候,有一個浙江老闆投入了1500萬元種三七,結果等三七成熟就遇上了跌價,現在資金縮水到不足300萬元。”張文明説,還有一個外地商人,投入了800萬元,現在刨除成本,只剩10萬元。

  雲南文山三七産業協會會長曾立品告訴記者,目前三七的種植成本為每公斤260元,但市場價格只有每公斤100多元。

  文山州委書記納傑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2012年至2014年,文山州三七種植面積以每年平均凈增10萬畝的規模迅猛發展,三七種植盲目跟風現象突出,導致市場供求嚴重失衡,市場價格暴跌。

  雲南文山三七産業協會的統計顯示,2014年三七的産量在3萬噸左右,今年又將有約5萬噸的三七入市,而我國每年三七的消費量在1萬~1.2萬噸之間。這樣的供應量已經大大超出市場需求。

  所有人都認為價格不會跌

  在這一輪價格過山車之前,並不是沒有預警。

  “2012年,文山州政府就擔心三七種植量增長太快會造成供應量過剩,當時政府曾勸導三七種植戶不要擴大規模,但沒有人相信。”雲南三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羅金明説,那個時候,所有人都看好三七的發展,都覺得種三七就能賺大錢,沒有人相信三七的價格會下跌。

  市場的追捧不是沒有道理。經濟學統計顯示,每人平均GDP增長的不同階段,人們的消費重點會發生變化。

  “當每人平均GDP超過6000美元,人們對健康和精神的消費支出將顯著提升。”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博士張俊祥説。

  據統計,2012年,我國每人平均GDP達6100美元。2013年,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週期的健康服務業體系,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

  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造成了市場對三七走勢的看好。

  “但市場就是這麼殘酷,當供應量遠遠超出需求量的時候,無論多好的政策環境都沒有辦法阻擋價格的下跌。”羅金明説。

  事實上,這一輪的三七種植熱潮早在2010年就已經開始。資料顯示,當年雲南出現大旱,三七種植受到影響,産量減少,而當年國內三七加工企業卻在增多,導致當年三七價格上漲。

  文山州生物資源開發和三七産業局的統計顯示,2010年,全州三七種植面積達到8.4萬餘畝,2011年,種植面積增長22.62%。

  種植熱潮就此高漲起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副局長、國家現代中藥資源動態監測和技術中心主任李大寧多年來一直關注三七的發展,他統計發現,從2010年~2014年,三七的種植面積增長了4倍,産量迅速提高。

  “但三七在市場的流向依然是原料,深加工的産品還不夠。”李大寧説,目前三七種植發展迅猛,但加工産品附加值不高,産品層次需要提升。

  在這個背景下,三七的市場消費很難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過剩不可避免。

  2014年,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雲南省農業廳技術推廣總站和雲南三七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了首次雲南省三七資源調查,結果顯示,三七盲目種植、無序發展是造成當前嚴峻形勢的重要原因。

  不過,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10年三七種植經驗的廖文華告訴記者,三七價格之所以出現下跌,主要是因為市場上的造假行為太多。

  “三七是非常獨特的中藥材,市場需求是沒問題的,但這些年經銷商為了多賺錢,在三七中摻假,造成市場混亂,價格下跌。”廖文華説。

  如何穩定産業

  在這一輪價格波動後,雲南文山州政府在思考,如何穩定三七價格。

  在納傑看來,除了種植面積過大造成的問題外,目前文山州三七産業仍處於原料銷售型發展階段,産業結構不合理,種植業佔比過大、加工業和服務業佔比太小等因素也是需要正視的産業發展問題。

  就在最近,當地政府出臺《中共文山州委文山州人民政府關於推進三七産業實現跨越發展的意見》(討論稿)(下稱《意見》),目前正處於意見徵求階段。

  按照這個《意見》,當地力爭到“十三五”期末實現三七種植在地面積25萬畝左右,標準化種植基地佔80%以上,建設三七標準化種植和科技示範基地50個以上。

  此外,《意見》還提到要優化三七産品結構,以方便服用為目標,鼓勵支援三七粉二次開發,積極推動三七粉作為全國基本藥物和醫療保險報銷藥品。

  這意味著,要打破三七價格過山車的困境,除了要在前端種植環節加大規劃外,還需要在後端的生産加工、消費領域做文章。

  當前,市場有一種觀點認為,三七價格滑坡會導致種植經營者巨大損失,政府應該出手援助。

  “三七是文山富民的第一産業支柱,雖然現在産量過剩導致很多種植經營者虧損,但我不建議政府過多直接干預。”余育啟説,政府不應該參與收儲三七,這樣的方法治標不治本。政府要做的是幫助擴大三七市場,只要市場足夠大,庫存就能被消化,三七也才能成為大産業。

  雲南文山三七産業協會副會長余斌告訴記者,協會試圖通過兩方面的工作來穩定三七價格,一方面影響種植戶,讓他們不要盲目種植;另一方面則是希望解決企業小散亂的問題,通過産業的整合來穩定市場。

  事實上,雲南三七科技有限公司、雲南白藥、九州通等企業已經在計劃合作建立三七的戰略收儲管理體系,試圖通過統一規劃、統一收儲、統一議價、統一銷售的方式整合市場。

  “我們計劃要打造三七的全産業鏈。”羅金明説,三七全産業鏈指的是三七從種植、加工、科研、制藥到銷售、物流、電商等系列運作模式。通過全産業鏈,在關鍵環節制定標準,嚴格市場準入,從而規範市場,穩定市場。

  雲南文山三七産業協會會長曾立品認為,目前雲南三七産業上游缺乏定價權和競爭力,下游市場缺少控制力。單靠增加管理部門、管理人員或加大監管力度,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具備全産業鏈或者産業聯盟,才能對産業實施從源頭到末端的控制,以優質産品贏得消費者信任。(記者 李松濤)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