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茶企為什麼做不大?

  • 發佈時間:2015-06-13 02:32:0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輯同志:

  我國茶産業規模龐大,1000個産茶縣,8000萬茶農,7萬家茶企。經營企業數量多,而龍頭企業少。茶樹種植以農戶為主體,平均每戶僅1畝左右,能制茶或開個茶莊就算一個企業,平均每個茶廠年加工茶葉僅15噸。在這個堪稱全世界最龐大的行業裏,中國茶企業都在種茶、開店賣茶,沿襲著幾百年的傳統,誰也沒能跳出圈外,沒能把企業做大。根源在於“産品創新、渠道創新、消費者研究”這些方面做得不夠。

  沒有了産品創新,茶行業就沒有生機。茶企面對産品同質化而展開投資的比拼,茶葉種植基地比面積,茶葉店比規模,茶葉包裝比檔次,落得投資大回報少的結局。很多企業由於生産工藝簡單、設備落後、技術水準低,産品品質、感觀品質等很難保持穩定。而被看成不入流的“立頓”茶葉、“康師傅”茶飲料等,卻利用中國茶葉賺了絕大多數中國消費者的錢。中國茶企普遍認為“立頓是做低端茶”、“立頓只做袋泡茶”,並沒對“立頓”的産品進行研究。

  渠道的利用上也不科學,無論是直營店或是加盟店都缺少佈局規劃,號稱幾百家連鎖店的茶企,其單店銷售業績普遍低下,因渠道管理成本太高而疏于管理,對於人流量最大的商場超市,卻無能為力。另一方面是對網際網路的利用顯得不知所措,一些小茶農選擇這種低成本渠道開起網店,許多上規模的茶企連一個企業網站都無力推廣。關於渠道創新和科學佈局,中國茶企都沒有形成可複製的模式。

  對消費者研究不足可以説是中國茶企最大的失敗,“堅守傳統做好茶”被奉為企業宗旨,企業只顧著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不去研究現代人的消費需求。80後少有人走進茶葉店,而90後這一代把去茶葉店看成是“心理老化”的表現,是“很土氣”的落伍行為。在不斷失去消費群體的市場裏,中國茶企路在何方?徐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