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股齡半年的大學生想把炒股當一輩子事業

  • 發佈時間:2015-06-12 05:36:07  來源:今日早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股齡半年的大學生

  想把炒股當一輩子事業

  對於校園股民,投資引導、風險教育都是個問題

  □本報記者 褚睿雅 實習生 陸彬彬

  羅瑞是杭州某高校國際貿易係的應屆畢業生,與其他同學奔波在各種招聘會現場不同,他壓根兒就沒想找工作。“我現在發現自己更喜歡炒股,決定把炒股當作一輩子的事業去做。”剛在股市嘗到甜頭的羅瑞滿是雄心壯志。

  近日,《新華每日電訊》針對大學生炒股現象進行了調查。被調查的大學生中,有31%的人在炒股,其中有26%投入了5萬元以上。調查還顯示,大學生炒股的本錢大多來自家長,很少有人考慮虧損。

  為此,記者採訪了一些在股市中摸爬滾打的杭州大學生,了解他們的心態。

  樣本一

  快畢業了,完全不急著找工作

  羅瑞平時喜歡看財經新聞,去年11月,他發現新聞中經常出現股市上漲的報道。隨後,他抱著“即便不賺錢,也可以長見識”的想法,去證券營業部開了戶。他拿出了5000元生活費,買了700股方正證券。

  “也沒怎麼研究,就是那天去方正證券開戶,覺得服務還不錯,就買了它們的股票。沒想到,正好買在風口上,去年12月份券商股大漲,我的資金一下子翻了倍,賺到了1萬元。我那個興奮啊,晚上都睡不著覺了。以前晚上可能上上網、打打遊戲,看看招聘網站,賺了第一桶金後,我就每天研究股票了,一直戒不掉的遊戲也戒了。”

  羅瑞告訴記者,因為對於K線圖、基本面之類的東西都不太懂,他還找了很多資料學習。“我甚至在那時候萌生了去,考金融學研究生的想法。不過,畢竟專業跨度太大,考起來太有難度了,也就是想想。”

  拿著自己的第一桶金,羅瑞去找父母“融資”。“我父母之前也炒過股票,當年是股指最高點進的,幾萬塊錢進去,只剩幾千塊錢出來。所以,我提出要炒股,他們覺得風險太大,讓我小孩子不要玩這個,還讓我見好就收。好在我奶奶很開明,她見過股市裏賺大錢的人,看我投入5000元就賺了5000元,覺得這個事情可以做,所以就拿了5萬元錢給我,説入股。”

  有了奶奶的5萬元錢,羅瑞的本金變成了6萬元,之後,他買過軍工股、網際網路金融概念股,到現在,這6萬元已經變成了15萬元,他也成為了同學嘴裏的“股神”。在他帶動下,同寢室的幾個同學也都開戶炒股了,都叫他推薦股票。

  羅瑞馬上要大學畢業了,好多同學都已找好了工作,而他一直就沒有去找,反而騰出時間看了很多證券方面的書。“找工作也是為了賺錢,既然炒股能賺錢,而且我炒得也不錯,我覺得不需要去找工作。我父母不認同,到處託人安排工作,我不喜歡。我喜歡炒股,又自由,而且還能賺錢,我也喜歡這種刺激的感覺。”

  羅瑞告訴記者,他現在準備去考證券從業資格證,以後可以去私募團隊或證券公司上班,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

  今年才入市,就跑去P2P平臺融資

  比起羅瑞,有位同學膽子大多了,揣著5000元本金,跑去民間配資公司,做了1:5倍的杠桿進行炒股。

  姜醒是一名大二學生,今年才入市,他覺得炒股就應該膽子大一些。“我是今年3月份開的戶,但是手上沒有資金,我爸媽聽説我要炒股,就不給我錢。後來,我説要買手機,我媽就給了5000元,我就把這筆錢拿去炒股了。但是,5000元實在買不了多少股票,賺得也很有限。”

  後來,姜醒聽説可以做配資,只要有市值就可以,就去一個P2P平臺融了錢,資金一下子變成了3萬元,買起股票鬆快多了。不過,他變得很緊張,有時候上課也要偷偷看一下。“我是做短線的,又是配資,得時刻盯著。”

  他還加入了一個炒股QQ群,“那個群主推薦的股票還挺好的,據説他每天晚上選出十幾隻股,第二天看哪個漲得好就買哪個,常常能追到漲停股。不過,這一招之前用用還不錯,每次能賺不少,最近因為震蕩厲害,不好做了。”

  前兩周,姜醒還追了一個漲了7個點的股票,結果吃了個跌停板,一天跌去了17個點。“我本來賺了差不多1萬元,結果一天就跌了3000多元,好在後面回來了。 ”

  姜醒告訴記者,他現在看到很多借杠桿炒股爆倉的例子,自己也比較慌,帶他們炒股的QQ群主也提示不要融資了。所以,他現在已經把配資還了,只拿著1萬多元在炒。“現在我們快放假了,我打算這個暑假就在家裏研究股票,把我這1萬多元再翻個倍。”

  樣本二

  有人賺,自然就有人賠,還有炒股炒得“雞飛狗跳”的。

  小陳是國內某音樂學院的在校生,平日裏只看得懂五線譜,年初在炒股男友的慫恿下進了股市。

  一開始,小陳是懵懂無知的。那會兒男友靠西飛國際賺了不少錢,小陳説讓男友幫忙操作,自己出本金,賺個旅遊費也好。

  後來,小陳媽媽也正式進軍股市。男友為了討好未來丈母娘,就獻上了當時的中國南車,結果翻了好幾番。小陳的心也開始癢起來了。

  資金一到位,男友幫小陳全倉買了中江地産。約摸等了一個月,沒啥動靜,小陳急了,決定“敲打”一下男友。

  男友無奈之下,就出手了,幫小陳換成了西部礦業,並説要放個兩年,坐等漁翁之利即可。

  等了兩個月,西部礦業也沒什麼起色,小陳又耐不住性子了:這波牛市自己媽媽賺了不少,連老爸的基金也形勢不錯,怎麼自己的股票就這副半死不活的狀態呢?

  於是,她直接把西部礦業賣了。但就在那天,小夥伴們紛紛入手了西部礦業,這只股居然漲了。

  男友知道小陳耐性不足,就索性給她買了幾個短線股,有京天力、山東如意。小夥伴們都認為小陳男友是“股神”,也紛紛關注了這些股。

  有一天,男友認為股市要波動了,叫她趕緊賣掉京天力,買入長江證券。

  等小陳一賣,小夥伴們成了“接盤俠”,買入了京天力,股價從210元漲到了260元。小陳委屈得都快哭了。

  從此,小陳怨氣十足,對男友整天抱怨:你們都賺了多少了,我一個子兒都沒見到。

  小陳和男友因為股票的事情吵了好幾次,嚴重時都到了要分手的地步。

  小陳對男友説:不是非要賺錢,是享受那個快感。

  而男友説:你是沒感受過跌的時候,我今天陪你看場電影,一輛車都沒了,換你肯定受不了這刺激。

  樣本三

  音樂系女生快把男友“作死”了

  金逸在上海某高校經濟學專業讀三年級,股市火熱起來以後,他們係成了學校的“紅人係”,好多別的係的同學都加他們微信,要跟著他們炒股。

  金逸告訴記者,因為學經濟學,所以同學們入學那一年就基本開了股票賬戶。“這得歸功於我們班主任,在開學的第一天就建議我們都去開戶——學經濟的要會炒股,有資金的買一點試一試,沒有資金的可以做模擬交易。在班主任引導之下,班裏大部分同學都早早開了股票賬戶,去年更是大半都進入股市實戰了。”

  “我父母自己也炒股,1995年就開始了。我進了大學經濟係以後,偶爾也會和他們討論股票,然後會把我模擬交易中買的股票給他們看。後來,他們覺得我説的也挺有道理,就給了我5000元錢,讓我自己去炒。”

  “我這兩年,拿著這5000元,賺了幾千元。去年9月,班主任説‘股市看來要起來了’,我就和父母説了。我自己也覺得A股裏,有很多好股票是跌得趴到地上了,比如銀行、券商之類的大藍籌。父母竟然一下子給了20萬元讓我炒股,我當時都傻眼了,一下子給我那麼多錢,萬一賠了怎麼辦?我父母倒好像對我很放心,這大概和我經常與班主任討論股票有關,班主任炒股也比較厲害。”

  金逸拿著這20萬元征戰股市,在行情剛剛起來的時候,殺入了券商和銀行股,抓住了幾隻“肥羊”,之後又炒網際網路金融股,還有“中國神車”。“到現在,我的賬戶已經有50多萬元了,翻倍了。”

  “我的同班同學都有不錯的收穫,知道我們炒股賺錢了,隔壁寢室其他係的同學很羨慕,今年都去開了戶,跟著我們炒股。現在真有點校園紅人的感覺,經常有同學微信我們問股票。”

  對於現在大學生跟風炒股的現象,金逸説,如果完全不懂股市的,還是不要跟風吧。“我同學當中就有虧了挺多的。去年開戶進行炒股的,可能買了放在那裏都會漲,但是現在畢竟大盤指數高了,完全不懂的話,容易追漲殺跌,容易虧錢。”

  現象

  金融係學生成了校園紅人

  大學生該不該炒股?

  大學生炒股現象正被關注。其實,大學生作為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與其他人炒股沒有多少區別。真正值得注意的是,炒股風刮進大學之後似乎有些變“味”。

  我們有必要警惕炒股風在校園變成“賭博風”。要讓年輕人知道,炒股與賭博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主要靠理性操作,有投資邏輯,安全性相對要高,而後者主要靠運氣,幾乎沒有邏輯性和安全性可言。

  再比如,很多炒股大學生認為,“就算股市有泡沫、有風險,但是國家會控制的”。這是誤解,雖然國家有維護股市健康之責,但國家也得尊重市場規則。

  當然,大學生炒股也不是什麼洪水猛獸。尤其對於學習經濟、金融、投資等專業的學生而言,炒股是一種歷練和實戰,或許還能趁目前這一波牛市行情賺到學費或者創業資金。

  鋻於大學生炒股已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風潮,建議政府、高校、社會、家長應該通過科學的引導和教育,去糾正其中的不良之風。據悉,美國政府規定每年四月是“青少年理財教育月”,在這個時期,包括銀行在內的各家金融機構會派員到全國各地學校進行理財教育。如此一來,學生就有一定的投資知識和風險意識。

  據新華社

  評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