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個人大額存單“週一見”

  • 發佈時間:2015-06-12 01:33:38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長沙晚報記者 李素平

  娛樂圈熱詞“週一見”將在投資理財上有新的注腳。昨日,記者從多個消息渠道獲知,此前被市場寄予厚望的個人大額存單將於下週一(6月15日)面市,長沙的工、農、中、建、交通、招商、浦發、中信、興業等9家銀行面向個人客戶和機構客戶開放辦理,個人門檻30萬元,利率普遍為央行同期定存基準的1.4倍。市民怎麼看?昨日記者進行了一番走訪。

  亮相:多家銀行下週一齊發

  “央行要求各銀行不得自行宣傳,利率統一為基準的1.3至1.4倍,宣傳折頁暫時也沒有出來。”昨日,一位不願具名的銀行業人士對記者透露。記者走訪發現,即將“週一見”的大額存單並沒有很亮眼的地方。品種分1個月、3個月、6個月和1年期,有的銀行品種不全,起點均為30萬元。其利率定價上,普遍為央行同期基準利率上浮30%至40%,其中,6個月為2.85%至2.9%,1年期為3.15%。居民購買渠道除了前述銀行網點,還有網銀和手機銀行,付息方式為“購買日起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

  記者注意到,在提前支取上,不同銀行也有著細微的差異。如建行默認存續期內可提前支取1次,支取後的剩餘金額需滿足産品的起存條件,提前支付部分按照支取日掛牌的活期存款利率計息。浦發銀行則規定,提前支取需全額支取,按活期計算利息。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呼聲甚高的“可轉讓”字眼,在記者獲得的多家銀行週一將發的大額存單資料上並沒有露臉,這意味著此前被頻頻提及的“流動性更佳”優勢可能被弱化。換言之,其更像是利率略有上浮的大額定期存款。

  市民:收益不高,根本看不上

  市民怎麼看?住在長沙理工大學附近的吳彤(化名)對於即將發行的銀行大額存單表示“看不上”。“我根本不會考慮,主要是收益不太高,1年期收益3.15%,門檻30萬元還去辦,是不是有點傻?”吳彤是70後,多年來掌管著家裏的財政大權,兩頭老人的退休金和兩口子的工資收入都由她打理,投資品種除了期貨,信託、基金、銀行理財、餘額寶、股票、P2P等大多嘗試過。她告訴記者,目前家裏的資金主要配置在了信託産品和股市裏,閒錢則買了“銀行係”貨基。

  吳彤認為,一次性拿出30萬元來辦理大額存單,對於一般家庭很不現實。“一般都有房貸、車貸,還要撫養子女,生活開支已經不秀氣,攢出來這麼大一筆錢很不容易。既然股市這麼火,投資渠道這麼多,收益比這個高的也不少,何必擇低而選?另外,大額存單是固定期限,到期後這筆錢該怎麼配置也是個問題。”她告訴記者,目前主要購買了湖南信託的産品,到期後繼續滾動著買,年化收益有9.5%;另一部分資金投入股市,最近三四個月的收益已經翻番。吳彤認為,即便是對於老人家,大額存單的吸引力也可能不夠,因為論穩健投資,國債的票面年利率也高過大額存單。

  理財師:股市雖火,投資需謹慎

  長沙首屆金牌理財師得主周柳認為,對於將於下週一亮相的個人大額存單,投資者需辯證來看,其硬傷在於“不可轉讓”。“期限上的選擇也並沒有那麼多,目前1年期以上的暫時還沒有,以3個月、6個月和1年期的為主。如果可轉讓,吸引力就會大很多。”但他認為,大額存單仍有市場,對“打死也不炒股買基金”的風險厭惡型投資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吳彤的投資觀點,周柳表示很有代表性,但他並不完全認可。“銀行存款沒有吸引力,大家都奔著股市和基金去,本身就是缺乏對資本市場敬畏心理的表現。農村裏一個村子的人都炒股,高校大學生一個班裏30%的炒股,這並不正常。”周柳提醒投資者,對股市盲目樂觀並不可取。換個角度來看,很多人對在銀行購買的非保本理財産品出現虧損都不能接受,更何況是風險更大的股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