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化”推進上海城市森林建設

  • 發佈時間:2015-06-11 07:52:28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家林業局政府網6月11日訊為進一步實現“城在林中,林在城內”的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目標,上海市綠化市容管理局局長陸月星在“森林生態功能,讓城市和我們更美好”國際論壇上表示,上海將根據地域特徵、城市特色,推進城市森林建設,將以“綠色化”為統領,抓好綠地、林地、濕地“融合”發展,圍繞打造“綠色城市、安全城市、宜居城市、健康城市”,整合濕地、森林、綠地、農田、水系等要素,堅持“系統化、精細化、功能化”,積極打造“多層次、成網路、功能複合”的綠色空間體系,努力構建“江海交匯、水綠交融,多元融合”的生態格局。

  “系統化”是要構築三地融合生態空間

  “十三五”期間,上海將重點實施“兩道、兩網、兩園”體系建設。“兩道”,即廊道、綠道。依託大江、大河、高速公路、快速幹道等,形成綠地、林地、濕地等貫通的生態廊道,努力做到“有路就有林,有河就有林”,在大尺度上完善生態安全格局,切實保護生物多樣性。“兩網”,即城區立體綠網、郊區農田林網。中心城區積極建設立體綠網,將立體綠化從高架橋柱、沿口等延伸到建築外墻、窗臺陽臺,同時使樓宇屋頂綠起來,改變“水泥森林”城市形象。同時,郊區將建設一張農田林網。重點在田間地頭、宅前屋後、河邊、路邊推進農田林網建設,形成“水綠相間的江南鄉村特色”。“兩園”,即城市公園和郊野公園。在目前已相對較為完善的城市公園體系基礎上,制定基本實現綠地500米服務半徑掃盲實施計劃,研究步行15分鐘公園可達性方案,強化“口袋公園—社區公園—地區公園”城市公園體系構建。

  “精細化”是要打造特大城市管養特色

  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與生態建設的融合創新,探索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創新2.0時代下的資訊技術轉化應用。落實《上海市綠化條例》、《上海市公園管理條例》、《上海市古樹名木和古樹後續資源保護條例》、《上海市森林管理規定》等一批綠化管理、綠地建設、森林管理、野生動植物保護等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並根據發展需要逐步修訂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激發綠化活力。完善公益林生態補償機制、綠化城市維護資金投入等政策。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積極整合科研資源,完善各類技術規程和標準規範,提高管養能力。

  “功能化”旨在發揮生態資源綜合效益

  據評估,上海既有森林生態系統每年在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積累營養物質、凈化大氣環境、森林防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森林遊憩8項服務功能方面總價值達116.19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公頃森林提供的價值為12.72萬元,年均每人享受森林生態服務價值500余元。今後,上海將繼續推進綠地、林地、濕地規模總量和品質效益提升,加強生態産品生産能力,增加生態産品供給。

  據上海市綠化市容管理局統計,截至2014年底,上海森林覆蓋率已達到14.04%;佔整座城市38.18%面積的濕地,也得到更有效保護。特別是在2001年啟動《上海城市森林規劃》編制,2003年11月,市政府批准實施《上海城市森林規劃》,對整個城市生態系統的構建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目前,全市綠地面積已達4.8萬公頃,林地面積10萬多公頃,濕地37萬多公頃,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城區綠化為主體、郊區新城綠化為補充、生態林地和防護林地為週邊支撐的“環、楔、廊、園、林”生態環境格局,全市生態安全不斷鞏固,生態功能明顯提升。

  陸月星還透露,根據初步構想,2040年,上海生態用地比例要達到陸域面積的50%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25%,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平方米,中心城新增公共綠地30平方公里以上,自然濕地保有率達到32%,濕地保護率37%。(上海市林業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