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資本市場開放技術是決定因素

  • 發佈時間:2015-06-11 04:32:46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志彥 本報實習生 舒抒

  上海自貿區承擔的四大重要任務:一是引領進口體制改革,打破地區市場分割,使老百姓買到全球性價比最高的産品; 二是建立全球技術市場中心,建立中國市場技術規範;三是要重振上海製造業中心的雄風,推動中國核心企業群的出現,根本改變中國市場缺少有影響力的中國品牌的局面;四是對外實現最優資本流動,對內推動金融行業、投資體制的全面改革。

  有人擔心自貿區試驗金融開放會造成金融危機,我認為不妨先搞搞清楚,為什麼開放資本市場會引發金融危機。

  原因有二,一方面由於開放資本市場,資本會過度流入。比如説各個自貿區大家都等著借外債,因為在短時期內外資的融資成本要低於國內的融資成本。但個人的投資人對外債的風險會有負面的外部性,當經濟面臨衝擊的時候,就會造成國內資本流入的突然中斷乃至大規模的外逃,然後引發金融危機。縱觀歷史數據,很多國家在開放資本市場過後的一段時間,都會爆發金融危機。

  系統風險是外來副産品。上世紀80年代,泰國一直實行較為嚴格的外匯管理制度。90年代以來,為了吸引外資,泰國在資本賬戶方面逐步開放,到1996年,泰國資本項目已經基本放開。為了防止外資流出以及抑制資産價格泡沫,泰國中央銀行被迫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持續提高利率。高利率政策使泰國經濟雪上加霜,進一步抑制投資和消費,加劇經濟衰退,造成商業銀行的鉅額不良資産。

  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是要有序而可控的開放。通過資本流動稅來管理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從而既能達到受益於資本市場的開放,又能預防由於開放而導致的金融危機的風險。

  開放的方向確定之後,技術就是決定的因素。中國現有的資本管理方式,第一叫賬戶監管,第二是配額,這兩個管理方法都存在問題。額度太小,就無法進行資本市場開放;額度太大,便無法實行監管。而關閉已經開放的市場當然也是可以的,但是這會對中國的信譽、對我國的長期的融資産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因此,在自貿區內試驗資本賬戶開放,利好大於風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