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價“心臟病”的處方在哪兒
- 發佈時間:2015-06-10 08:49:26 來源:錢江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心臟病治療的處方藥地高辛片每瓶售價從6.7元漲至68元不等,引發輿論高度關注。有人認為,這是受藥價全面放開政策的影響,擔憂這輪改革將引發藥價普遍上漲。
實際上,地高辛片價格上漲與本次藥品價格改革並無直接關聯,而更多受到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據悉,地高辛片的原料價格已經從2014年9月的7.5萬元/公斤漲至2015年1月的40萬元/公斤。這導致一個後果,就是有生産批文且仍在生産該藥物的廠家大幅減少。從去年9月起,只有2個廠家還在生産地高辛片,而且這是因為企業效益較好,拆了東墻補西墻。這表明,如果不顧企業生産成本而採取政策手段來維持藥品的低價格,生産企業很可能因無利可圖而將藥品退市,那麼受傷的反倒是患者。
還應該説,藥價放開後,撇開原材料價格上漲等直接因素,部分低價藥的價格合理上漲,也屬正常現象。這樣的話,廠家才有動力投入大量生産,從而保證市場的正常供應。近年來,受藥價定價機制和藥品招標政策限制,部分藥品始終處於微利乃至於虧損的境地,導致廠家沒有生産積極性,市場經常斷貨,包括醫院也不願意進貨。哪怕是進入醫保名錄,這些藥品也經常玩失蹤,導致患者不得不設法自費購買。
6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新一輪藥品價格改革,旨在建立科學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包括把不合理的藥價降下來。但這並不表示所有藥品都該降價。把價格虛高的藥品價格降下來,同時允許部分低價藥價格有所上浮,這是正常的政策效應。通過市場機制和藥價協商機制,讓藥品定價更趨於合理、合宜,這樣才能既保證藥品的市場供應,又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現在的問題,並不在於類似地高辛片這樣的藥品價格“恢復性”上漲。根據一些醫生和患者的反映,藥價放開後還出現若干實際問題。例如,有的地方衛生主管部門在主導藥品招標採購的過程中,為了保證“藥價放開不會大漲”,一味要求廠商降價。這一方面造成部分常見低價藥因沒有降價空間而退出地方醫療機構;另一方面,部分進入醫保目錄的特效進口藥,因在藥品招標採購或“二次議價”中價格談不攏,被“強行”換成價格較低的國産藥,患者叫苦不迭。
地方衛生主管部門這麼做的初衷或許是好的,但在客觀上卻變成以“減少患者負擔”為名損害了患者的更多選擇權。近來接觸到一些醫生,都對新出現的這些問題感到擔憂。原本可以用低價藥,卻因沒貨只能換成價格高的藥品,而有些藥明明有醫保,而且有利於治療,卻不得不換成所謂價格低的其他藥物,這自然讓醫生和患者都深感不便。藥價過高當然不合理,倘若藥價過低導致患者難以得到應有的治療,也不是什麼好事。這些實際問題,應當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關注並加以解決。
話説回來,放開藥價意味著藥品定價機制的重新整合,一開始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不適狀況。這需要在改革措施施行過程中,不斷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應認識到,促進藥價降低不是藥改的唯一目標,如何讓患者看得起病、獲得科學合理的治療,才是包括藥價改革在內的醫療體制改革的關鍵所在。若是忽視這一根本目標,藥改很可能因不當政績觀而陷入新困境。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